谢环《杏园雅集图》近20年首次外借,辽博新展“人·境”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获悉,8月27日,“人·境——古代文人的园中雅趣”在辽宁省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聚焦中国逾千年传统绘画中最重要的创作母题之一:“园林宅邸”画作及与之相关的古代绘画作品,分“林泉之心”“雅游适意”“壶中天地”“诗画映景”四个部分。
展览除39件辽博自有馆藏作品外,还汇集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8家国内知名文博机构的32件重要藏品,部分甚至为海内孤品,包括南宋刘松年《秋窗读易图页》,元代赵雍、张渥合作《竹西草堂图卷》,明代沈周《东庄图册》等。其中,从吉林省博物院借展的清代龚贤《湖滨草阁图》、恽寿平《鱼藻图》、清华喦《临镜图》等一级文物,原件仅展出20天;来自镇江博物馆的明代谢环《杏园雅集图》,更是这幅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佳作近20年来的首次外借出展。



《杏园雅集图》近20年来首次外借出展
明代谢环《杏园雅集图》是描绘一次文人的集会。画的是当朝官吏杨荣、杨士奇、杨溥等人在杨荣的杏园内聚会的情景,画家谢环本人也在其中。画面绘有三杨、六学士、十四童仆及画家本人。为镇江博物馆收藏。





有学者认为,全画笔法工细,赋色浓艳,层次井然,可以看出画家在山水、人物、花鸟、台阁诸多方面的较深造诣。人物、树石画法自南宋院体李唐、刘松年演变而来,然而工致平和有余,论气势则显逊于浙派。
也有学者指出,这次杏园雅集杨士奇借助杨荣(福建人)的私家花园——杏园,并约上杨溥,举行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朝廷文官大臣的假日聚会,而是带有隐蔽色彩的江西文官集团的同乡聚会。七位江西人和两位非江西籍的阁臣共同举办了杏园雅集。而江西文官集团的实际领袖是杨士奇。这张画凸显了当时明代政治的地域特性。
马远、沈周等古代绘画“明星大咖”之作聚集
据辽宁省博物馆介绍,此次展览分“林泉之心”“雅游适意”“壶中天地”“诗画映景”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展品包括南宋刘松年《秋窗读易图页》,元代赵雍、张渥合作《竹西草堂图卷》,明代沈周《东庄图册》、唐寅《悟阳子养性图卷》、周臣《春泉小隐图卷》、蓝瑛《春阁听泉图轴》,清龚贤《湖滨草阁图轴》、石涛《古木垂阴图轴》、樊圻《秋山听瀑图轴》、吕焕成《春山听阮图轴》等。

《东庄图册》原作二十四幅,明末后只存二十一幅。描绘的是沈周的老师吴宽家的庭园景色。吴宽官至礼部尚书,是沈周的老师和挚友,多有诗文唱和。东庄是吴宽的庄园,也是江南士大夫经常聚会、吟诗、品茗的地方。后人盛赞沈周的《东庄图册》,“观其出入宋元,如意自在,位置既奇绝,笔法复纵宕,虽李龙眠山庄图、鸿乙草堂图不多让也。”
董其昌对这套册页先后作了两次题跋:
白石翁为吴文定公写东庄图二十余幅,李少卿篆,称为双绝。余从王百谷闻之向藏长兴姚氏,数令人与和会不获见。今归修羽收藏,遂得披阅,以快生平积想。观其出入宋元,如意自在,位置既奇绝,笔法复纵宕,虽李龙眠山庄图、鸿乙草堂图不多让也。修羽博雅好古,已收鸿乙草堂十图,今又得此以副之,嘉时胜日,神游其间,何羡坐镇百城哉!赏玩不足,聊题数语以弁其首。董其昌书,丁巳(1617)三月十有九日识。
白石翁为吴文定写东庄图,原有二十四幅,文休承所藏,因官长兴失之,后为修羽千方踪迹得二十一幅,余已化去,即沈翁长跋亦不可见矣。辛酉(1621)八月京口重观,记此以俟访之。董其昌。

《东庄图》从吴宽家族散出后,先后归文嘉、浙江长兴姚氏、江苏丹徒张觐宸收藏,清初从张觐宸之孙张孝思家流入扬州,乾隆时归耀卿、汪诣成收藏,嘉庆以后经冯秭生、潘仕成、潘延龄、罗天池、伍元惠、庞元济等人递藏。
在民国年间,该册被誉为中国书画收藏当代第一人之称的庞莱臣所有,并著录在其《虚斋名画录》中,建国之后由其家人捐给南京博物院。 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周臣《春泉小隐图卷》为别号图,是周臣为一位裴姓,号春泉的文人所作。画面起首以裴君的草堂为中心展开,草堂轩敞明亮,陈设简洁,堂外古松盘曲。主人正伏案假寐,堂外一童子持帚清扫,体现出闲雅出尘之趣。其后,板桥连岸,春水潺湲,远处青山逶迤,平湖无涯。中国画中往往绘文人隐士昼眠以示对外界的漠不关心,暗示他们与作官者有不同的享受,宣扬自我解脱、自我慰籍的处世哲学。画家巧妙地突出近景的板桥流水,以示“春泉”之意,又以假寐表示“小隐”,点明主题。
此件作品在艺术风格上继承了南宋的“院体”画传统,构图洗练紧凑,状物准确生动,人物线条细劲流畅,情态传神。树石用笔刚劲峭利,多为小斧劈皴,墨色浓重而清润,显示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

石涛的《古木垂阴图》轴,设色绘近景层岩嶙峋,树木丰茂,山径曲折,楼阁深藏,远山挺拔峭立,云烟缭绕。用笔皴法多变,赋色雅淡。右上角有作者长题。
石涛(公元1640~?),亦署大涤子、苦瓜和尚等,明宗室后裔,俗名朱若极,清亡后削发为僧。善画山水,为清初四画僧之一。
第二部分“雅游适意”展出作品包括北宋佚名《会昌九老图卷》,南宋马远《月下把杯图页》,明谢环《杏园雅集图卷》、沈周《盆菊幽赏图卷》、沈周《魏园雅集图轴》、钱榖《蕉亭会棋图轴》、陈洪绶《斗草图轴》,清华嵒《临镜图》等。




《魏园雅集图》上端题有沈周、祝颢、刘珏、陈述等人的诗文。祝颢的题诗“城市多喧隘,幽人自结庐。行藏循四勿,事业藉三余。留客尝新酿,呼孙倍旧书。悠悠清世里,何必上公车”
正是画家借描绘自然景色来传达自己想隐逸山林、过一种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写照。
第三部分“壶中天地”展出作品包括南宋佚名《秋葵犬蝶图页》,明吕纪《狮头鹅图轴》、周之冕《梅花野雉图轴》、徐渭《四季花卉图卷》,清恽寿平《鱼藻图轴》、金农《杂画图册》、明夏昶《淇澳清风图卷》等。
第四部分“诗画映景”则展出了明文徵明《桃源问津图卷》、陆治《唐宋诸家诗意山水图册》、谢时臣《杜陵诗意图册》、文嘉《垂虹亭图卷》、文伯仁《石湖草堂图卷》、王鉴《虞山十景图册》,清吕焕成《春夜宴桃李园图轴》、华喦《宋儒诗意图轴》等。

其中《桃源问津图》全图画远山冈峦,叠翠连绵,溪水横流,树木葱郁,屋舍村字,掩映其间,有老者山道边策杖观瀑沉思,有妇人携幼拄杖于院篱门口问路,屋内四男子席地而坐,饮酒高谈。图中线条粗细旋转富于变化,墨色浓淡干湿,层次丰富。
文徵明(1470一1559),初名壁,一字徵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画史上将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



文伯仁《石湖草堂图卷》画楞伽山麓石湖草堂景色,描绘王宠作书,勉励其弟子金用入京赴试。此类寓故事于山水的画法,是吴门画派诸子特长。笔法细密疏秀,设色妍雅古淡。有识数段,述图之原委甚详。款“嘉靖癸丑(1553年)九月望后”,文伯仁时年五十二岁。
文伯仁(1502-1575年),字德承,号五峰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侄子。擅长山水、人物,能传家法,参以王蒙,笔墨细劲缜密,有独得之妙。

龚贤《湖滨草阁图》,作者用浓重的画笔描绘了太湖之滨的景色。画中前面土坡上杂树十数棵,大小不一,远近各异,疏密穿插,并以墨色渍染,墨色层次丰富妥帖自然。整个画面表现了月光下春色旖旎的太湖美景,文人雅集的意境跃然纸上,正如画面右上诗中所言:“楼台结在太湖滨,湖水沦涟明月新。宾客到来无远近,尽乘玄鹤当车轮。”
龚贤(1618—1689),又名岂贤,字半千,号野遗、柴丈人等,江苏昆山人。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南京度过。龚贤少时曾学画于董其昌,服膺董氏南北宗理论。他的画以五代董源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画法为主体,参以米芾、沈周等人画法,最终形成自己的面貌,他的画既有宋初北派山水的沉厚苍老,又有董源似的清雅,可谓博采取精,融会贯通。

清初王鉴《虞山十景图》册十开,画“大海回澜”“桃源春涧”“西城楼阁”“昭明书台”“拂水层峦”“维摩宝树”“湖桥夜月”“吾谷丹枫”“云护龙祠”“藤溪积雪”十景。一开墨笔,二开青绿,七开浅绛。作春夏秋冬四季景致,取法宋元各家风格。款署“壬子(1672年)春”,时年王鉴六十四岁。
王鉴(1609 - 1677年),字圆照,号湘碧,又号染香庵主,江苏太仓人。王世贞之孙。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曾为廉州太守。善画山水,笔法圆浑,用笔浓润,摹古尤精,与王时敏齐名。著有《染香庵集》。
展览最后展出的是清黄易的《崇洛访碑图册》与张崟的《临顿新居第三图卷》。


黄易《崇洛访碑图册》前引首孙星衍篆书“嵩洛访碑廿四图”并题诗一首。对开有翁方刚题记,另有王念孙、洪范、何琪、伊秉绶、董士锡等五家题记。后纸有梁同书、奚冈、宋葆淳、徐尚之、王秉韬、陈功、何绍基(二则)、祁隽藻八家题记。
《嵩洛访碑图》为黄易所绘其搜寻碑刻的场面和所到之地,为实地考察记录。计有:等慈寺、轩辕、大觉寺、嵩阳书院、中岳庙、少室石阙、开元寺、太行秋色、少林寺、石淙、开母石阙、会善寺、白马寺、嵩岳寺、伊阙、龙门山、香山、奉先寺、邙山、老君洞、平等寺、缑山、晋碑、小石山房二十四处。画家于每开自题名称,对开自题并加以注释。以淡墨干笔突出景物,构图简淡萧散,具有冷逸之致,疏淡之中又觉古意盎然。

据悉,此次展览由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省博物馆、北京画院承办,展品支持单位有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苏州博物馆、镇江博物馆和旅顺博物馆。展览将持续至10月16日。
附:“人·境——古代文人的园中雅趣”展览目录
第一部分林泉之心
第1单元 心迹
明 蓝瑛 春阁听泉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清 龚贤 湖滨草阁图轴 吉林省博物院藏
清 石涛 古木垂阴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清 吴宏 江楼访友图轴 旅顺博物馆藏
清 樊圻 秋山听瀑图轴 旅顺博物馆藏
清 金昆 孤山放鹤图轴 浙江省博物馆藏
清 吕焕成 春山听阮图轴 旅顺博物馆藏
清 吴历 南岳松云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清 戴熙 虚堂乐志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清 叶欣 山水图册 旅顺博物馆藏
第2单元 心相
南宋 刘松年 秋窗读易图页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 赵大亨 薇亭小憩图页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 佚名 玉楼春思图页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 佚名 江亭揽胜图页 辽宁省博物馆藏
元 赵雍 张渥 竹西草堂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周臣 春泉小隐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明 唐寅 悟阳子养性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沈周 东庄图册 南京博物院藏
清 禹之鼎、蓝深 云林同调图卷 浙江省博物馆藏
清 华喦啖荔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第二部分 雅游适意
第1单元 雅游
北宋 佚名 会昌九老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谢环 杏园雅集图卷 镇江博物馆藏
明 沈周 盆菊幽赏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沈周 魏园雅集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清 张伯龙 古松流泉图 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清 华冠 西园重到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王俭 壶天洞乐图卷 浙江省博物馆藏
第2单元 行乐
南宋 马远 月下把杯图页 天津博物馆藏
明 祝天裕 成而达先生行乐图轴 浙江省博物馆藏
明 沈贞 竹炉山房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钱榖 蕉亭会棋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清 上睿 携琴访友图卷 旅顺博物馆藏
清 尤绍、奚冈、张崟等 玫园行乐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第3单元 闺趣
南宋 佚名 盥手观花图页 天津博物馆藏
明 陈洪绶 斗草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佚名 仿仇英汉宫春晓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清 改琦 柳荫逸趣图卷 旅顺博物馆藏
清 冷枚 探梅图轴 旅顺博物馆藏
清 华嵒 临镜图 吉林省博物院藏
第三部分 壶中天地
第1单元 有灵
南宋 佚 名 秋葵犬蝶图页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吕纪 狮头鹅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周之冕 梅花野雉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徐渭 四季花卉图卷 吉林省博物院藏
明 王谷祥 花卉图册 辽宁省博物馆藏
清 恽寿平 鱼藻图轴 吉林省博物院藏
清 沈铨 桂鹤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清 金农 杂画图册 辽宁省博物馆藏
第2单元 君子
南宋 徐禹功 雪中梅竹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文徵明 漪兰竹石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夏昶 淇澳清风图卷 天津博物馆藏
元 李士行 竹石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清 虚谷 菊花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清 朱耷 松柏桐椿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清 罗聘 梅兰竹石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第四部分 诗画映景
第1单元 梦之
元 佚名 莲舟新月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陆治 唐宋诸家诗意山水图册 苏州博物馆藏
明 谢时臣 杜陵诗意图册 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徵明 桃源问津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清 吕学 桃花源图轴 浙江省博物馆藏
清 宋旭 醉翁亭图 页 辽宁省博物馆藏
清 吕焕成 春夜宴桃李园图轴 旅顺博物馆藏
清 华喦 宋儒诗意图轴 苏州博物馆藏
第2单元 目之
明 王紱 湖山书屋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文嘉 垂虹亭图卷 苏州博物馆藏
明 文伯仁 石湖草堂图卷 苏州博物馆藏
明 张宏 西山爽气图卷 浙江省博物馆藏
明末清初 王鉴 虞山十景图册 苏州博物馆藏
清 黄易 崇洛访碑图册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张崟 临顿新居第三图卷 苏州博物馆藏
发布于:上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