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视点丨对疫苗未全程接种者赋“蓝码”?科学防疫无需再加色加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近日,广东省有人大代表提了个建议:“对未履行疫情防控个人责任如核酸应检未检人员、疫苗未全程接种人员的健康码赋予蓝码管理”。这个建议被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拒绝了,网民纷纷点赞。

广东卫健委的回复相当细致周到,针对疫苗未全程接种的情况,从国家政策的不支持,人民群众的不接受,再谈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低、错误率高,条分缕析逐一论证。而对核酸检测中应检未检的情况,回复中也把什么样的风险对应什么样的管理,由谁来管理,讲得清清楚楚。道理说透,让人心服口服。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一再强调健康码的使用必须规范,地方上不能“一刀切”,也无权层层加码,6月底,向全社会通报了违反“九不准”的几个典型案例,直接点名了四个城市存在过度防疫、一刀切等情况。所以,广东卫健委拒绝的理由第一条就是国家政策不支持。

其实,有没有全程接种疫苗,健康码上是有显示的,也就是说,在必须出示相关信息的时候可以查询。那为什么还会有人建议用蓝色加以区分呢?不排除两个原因,一是通过健康码变色造成紧张感,达到心理震慑的作用;二是方便实行各种限制手段。

新冠病毒疫苗的确是防控疫情输入和传播扩散的重要手段,也可降低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率。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新冠病毒肺炎“乙类甲管”的相关要求,适龄无禁忌人群应该做到应接尽接,但“知情、同意、自愿”是必须坚持的三个原则。任何以某种限制措施为要挟的做法,都是不合法的。之前有些地方试图以不接种不准进入公共场所等手段提升接种率,这类出格的做法,均被国家卫健委叫停。

接不接种疫苗,除了自愿外,也存在客观上不适宜接种,或是暂时不方便接种的情况,个中原因复杂多样。面对社会治理难题,有些管理者会忍不住化繁就简、毕其功于一役的权力冲动。在有些人眼里,健康码是个好东西,输入某个条件,就能精准地把人群区隔开,再配合上各种限制措施,看谁还敢造次?但是,简单粗暴的治理方式一定会遭遇公众的反感,明明需要抽丝剥茧,偏偏迷信快刀斩乱麻,最后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技术应该是向善的,我们用它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就像健康码上的阳性感染记录,当它成为就业歧视的依据时,就需要在利弊之间做出权衡。在舆论的呼吁下,已经缩短了显示感染记录的时间范围,等于是技术上的釜底抽薪。与之相比,建议给没有全程接种疫苗的人赋蓝码,呼吁的方向完全相反,等于是给一部分人群的脸上盖章,给歧视、限制提供可能。

其实,目前的健康码已经有绿、黄、红三种颜色,这三种颜色已经很清晰地对应了不同层级的风险,涵盖了各种可能性。从实践来看,它的应用在全国上下精准防疫、科学防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在没有必要再在红绿黄三色的基础上再加色加码了。

(作者 马青,摘自《红星新闻》) 

发布于:山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