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厌女》:女性主义者就是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灼见

如果要给今年选一个年度热词,那一定是“厌女”!
电视的情节,综艺的弹幕,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好像处处都充斥着“厌女”的身影。
豆瓣上关于“厌女”的帖子层出不穷,热搜上“厌女”相关的话题讨论更是热到爆炸!
也许从来没有一本书能有如此大的能量,让全民都在一个词上造词造梗。
这本书就是《厌女》!
它是日本“女性学研究第一人”上野千鹤子最经典的代表作。
豆瓣评分高达9.1!
很多人形容这本书的读后感是“醍醐灌顶”、“如梦初醒”!
甚至有人恨自己没有早读这本书,前二十几年都是白活了!
无论男女,都应该读读这本书,因为它能让你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认识自我,认识这个社会。
就像《厌女》里说的:
“身为女性主义者就是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01
全球最火女性主义学者的代表作
《厌女》在中国有多火爆?
说它是“女性主义第一书”一点都不夸张!
它启蒙了万千女性主义者,是学习女性主义绕不开避不过的圣经级作品!
几乎每个“女性觉醒必读书单”上都有《厌女》!
光是微博这一个平台“厌女”相关的话题量就接近十亿。
新版《厌女》的消息就引得超过3000万的话题讨论度,新版《厌女》增订的2个新篇章,《诸君,勿污晚节!——性骚扰问题,实质何在?》《“别扭女子”的厌女症》引发热议。
其中,增订版中关于“性骚扰”的篇章,几乎全面解释了最近发生的性骚扰事件全过程,书中的原话“性骚扰是一种工伤”甚至登上了微博的热搜,被新浪读书、当当网等微博大V疯转。
《厌女》提供的理论工具,能回答生活中80%的性别议题!
写下这本书的作者上野千鹤子,被称作是“女性主义研究的珠穆朗玛峰”,当代女性学研究第一人 !
B站上随便一条她与人对话的视频就能有破400w的播放量。
她2019年在东京大学的演讲视频更是被千万媒体疯转。
甚至让很多读者发出感叹,庆幸自己生在有上野的时代,能有这样一位循循善诱的人生导师。
现在,上野已经75岁了,依然状态饱满,每年做100场演讲,为女性的生存难题发声。
上野有一句话让人很感动。
她说,女性主义并非是让女性成为强者的思想,而是一种“寻求让弱者以弱者的姿态得到尊重的思想”。

也许是上野真的在乎女性弱者的生存状态,所以《厌女》写得特别真实,特别通俗易懂。
如果你也曾因为性别问题感觉到压抑、愤怒或委屈,那你一定要来读读《厌女》。
因为它直接能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让你活得更清醒。
02
一本书讲透厌女证的本质!
在此之前,很多人单纯地认为“厌女症”其实就是重男轻女。
很多抱着这种批判心态去看的女生,看完直接懵了,原来厌女的不仅仅是男人,女人的自我厌恶也是厌女。
原来,“厌女症”是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是大部分人并不自知!
什么是厌女呢?
简单来讲,“厌女”就是不把女性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
而认为女性是比男人次等的人或物品。
所以就像书里说的,厌女,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
读懂这一点后,忍不住心里发麻,原来我们在生活中很多自以为平常的对话,都充斥着“厌女症”。
例如,我们可能会听到很多像这样的话,
“我要是个男的就好咯”,
这就是在承认成为女性不如成为男性。
怪不得上野千鹤子说,“女人诅咒自己生为女人——太好懂的厌女症。”

再比如,一些男孩子会被教导:
“男孩不要哭哭戚戚像个女孩子一样”,正是因为“所谓“男人气”,是通过将女人“他者化”才得以定义的,即男人气=不是/不像女人。”
所以,男人害怕成为女人,害怕被同性排挤。
这些隐秘的“厌女”像一种透明的毒药,杀人于无形之中。
它让女性变得不自信、变得甘愿被PUA…还会隐晦地反应在职场、亲密关系、母女关系中…

厌女症不止“吃”女人,男性也会因此感觉到憋屈!
因为厌女,他们不敢表露脆弱,甚至不愿承认无力。
这也是为什么安利这本书的原因。
它用了整整18个章节,借不同情景解释了什么是厌女症,讲透了女人在职场、家庭、两性之间的处境。
它不仅带你理解什么是厌女症,更带你经历一场走进自我拯救之旅,让你不用再去在意很多不必要的规矩和眼光。
03
意识到厌女症,并决意与之斗争!
增订版的书籍封面很有特点,简洁的“厌女”二字,足够吸睛亮眼,足够直击。
褪去封面之后,便露出内封朦胧的字体设计,这个设计也隐喻了本书的呼声:
读完本书,“厌女”将越来越清晰可见。

比如我们经常听说,“要给男人留点面子”。
《厌女》里有这样一段嘲讽,简直说到人心底了!
“对男人来说,女人最重要的功能是保护他的自尊心。
无论哪个女人,都有讨男人喜欢的秘诀。
那就是,绝不伤害男人的骄傲,
一定要不知厌倦地倾听已经听过无数遍的男人的自夸,把自己的脸倾斜45度仰望他,像唱催眠曲一般在他耳边不断地喃喃低语:
‘你真行,你好了不起’。”
这也就不难理解,一些女生明明浮夸到让人看不下去,却还是让男人近乎丧失理智地疯狂迷恋!
因为夸奖男人,就是擦亮了男人的自尊心。

比如,性骚扰常常发生在职场上下级、校园师生关系里,而那些侵害者却没有丝毫负罪感。
《厌女》就准确揭露了这类人的心理动机:
“加害者几乎都是惯犯。
当他们判断某个时机可以滥用权力,就会冷静地选择不能说不的对象和环境,行使手中的权力。”
知道这点之后,相信你会恍然大悟。
这句话就解答了那些在饭局上热爱开黄腔、自以为幽默的中年油腻男的迷惑行为。
性骚扰就是欺软怕硬啊!

再比如影视剧中的女强人总是刻意遮盖女性的身体特征,她们通常有这样的标签,雷厉风行、清爽短发…
《厌女》就狠狠地戳中了背后的心理动机:
“自己当作女人中的“例外”,将除自己以外的女人“他者化”,从而把厌女症转嫁出去。
为此,有两种策略:
一种是成为特权精英女人,被男人当作“名誉男人”来对待,即成为“女强人”的策略”…”其实她们虽然身为女人,很羞愧做“女人”。

我不禁感慨,很少有一个作者能如此清醒,句句犀利,却句句点开问题的关键。
很多读者读完这本书后,在豆瓣里留言,“太真实了”,“被《厌女》点醒了”。
也许,每意识到一次厌女症,都是一场小型的自我意识觉醒。




这绝对是一本当代女性成长路上,必须要读,且是必须要第一时间读的神作!
只要你还在探索如何活得更清醒、更透彻,如何摆脱社会的桎梏,成为更自由、更理性的人,《厌女》就能成为你最强大的理论武器。
女性在恋爱、性、母女关系、婚姻、职场……里困惑、彷徨的一切问题,《厌女》都能给你答案。
正如书封中所呼吁的,“女性主义者就是意识到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发布于:广东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