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新式手枪颜值超高甩国产手枪三条街:特种子弹却令人不寒而栗

无疆视野
M17手枪
啥?美军又换新枪了?这可能是最近一段时间军迷圈子中最流行的话题。面对不堪的国产92手枪,美军这次手枪大换装,似乎充满了挑衅的意味,破有一股:我们还没用上呢,人家都退役了的感觉。
这次换新的供应商不是格洛克,也不是伯莱塔,更不是HK,而是另外一个非常有名的轻武器制造商:西格.绍尔。
请允许笔者说一点题外话,关于西格.绍尔公司,有趣的是,它家祖上在1853年成立的时候竟然是一个生产四轮马车的工厂,为拓展业务,成立7年之后参与了瑞士军队新式前装步枪的竞争,四年之后中标获得三万支步枪的订单。三个大股东发现造军火可赚钱多了,还造什么劳什子马车啊,于是建了新的车间还将企业名称改为瑞士工业公司专门搞军火,简称:SIG,也就是西格公司。
那么瑞士西格公司又是怎么和德国绍尔公司搅和到一起去的呢?根本原因还是为了扩大生产,强强联合。进入二十世纪,西格集团的业务已经发展的非常多,枪械生产只是集团公司轻武器部门的业务,为了扩大和加强实力,西格集团在德国建立分厂,联合绍尔集团的轻武器部门一起搞事情,两家成立联合公司便是我们熟悉的西格.绍尔品牌,推出了很多经典名枪,比如P220和P226。但是在2000年左右,西格集团的领导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把西格轻武器部门连同西格.绍尔商标一起卖给了瑞士轻武器公司。
开明的瑞士轻武器管理层本着散养的原则,让独立出来的西格.绍尔自负盈亏,自谋生路。没想到这一招大大刺激了西格轻武器员工的积极性,仅仅过了三年,在2003年的时候一举拿下了法国政府的超级大订单:为法国军队,警察和公务人员提供二十七万支 Sig Pro手枪,这是二战之后,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海外轻武器采购案。想必听闻此消息,西格集团的领导恐怕要哭晕在酒窖里。
说回正题,这次从众多强手中拔得头筹的西格.绍尔公司,其提供的M17和M18手枪非常有特点。其中,M17手枪配发给士兵和士官,M18手枪则配发给军官佩戴。从外观上看,M17手枪全枪长度要长一些,套筒超出底座几公分,除此之外,二者的区别很小,大部分零部件都可以互换。高强度工程塑料底座设计的既美观大方,又方便实用,扳机护圈前部的导轨和凹槽可以方便射手安装战术手电等拓展附件。
西格.绍尔的M17/18手枪能中标,得益于西格公司对武器保险的重视,之前呼声颇高的格洛克手枪就是因为缺少手动保险,遭到美军嫌弃而无奈出局,除此之外,精良的加工和人性化的握把设计,也令美军测试人员赞不绝口,不得不说,轻武器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拼颜值的时代,棱角分明,握持舒适的M17不但具备军用手枪应该具备的威慑力,还有良好的手感和极高的精度,反观格洛克手枪如同儿童玩具一样的造型和黑塑料材质,虽然性能也不错,但总感觉差了点“军人气质”。
作为美军最早收到M17和M18手枪的单位,美军第101空降师两万余人全都眼巴巴的等着新玩具,当然,到货之后肯定是师长大人要打响第一枪。图为现任101师师长在试射M17手枪。50码距离所有的子弹都命中胸环靶中心位置,可见这老头枪法不错。他采用的是威沃尔式双手持枪,双目瞄准姿势,是美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射击姿态,其优点是能稳固据枪,快速建立瞄准线,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全部弹丸倾泻到目标区域,就算打不死也要让目标无法还击。
处于空仓挂机状态的M17手枪,可以看到其内部十分精致的加工和精确的组装。由于采用了击针平移式结构,M17和M18手枪均没有外露的击锤,可减少勾挂情况,提高反应速度。
图为空仓挂机状态的M17手枪和两个备用弹匣的合影。M17和M18有两种弹匣,一种是短弹匣,容弹量15发,一种是标准弹匣,容弹量17发。但在看这张图的时候,笔者发现了一个令人十分不安的情况,那就是,美军给M17/18手枪配套的XM153特种子弹是顶部开孔的,这不得不让人想起一个恐怖的名字:达姆弹!
XM153特种弹其实就是一种经过改进的,科技含量很高的,而且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新式达姆弹。在国际上,将易于膨胀或变形的外壳坚硬而未全部包住弹芯或外壳上刻有裂纹的子弹定义为达姆弹,由于其对人体造成非常巨大而无可挽回的创伤,被国际上严令禁止使用。
但是美军是怎么做的,首先,XM153的弹芯,也就是铅芯被完全包裹没有外露,其次,XM153的弹头外壳并未刻槽或者裂纹,以此为依据,美军宣称该弹不受约束,明目张胆的使用这种威力巨大的子弹。 而实际上,XM153特种子弹的弹头膨胀和变形效果是普通达姆弹绝对达不到的,不但膨胀开花,还有良好的穿甲效果。
所以,可以预见,很快,美国陆军,海军和空军完成新式手枪的换装,XM153特种子弹将随之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使用,对于这种既能穿透防弹衣,又能像达姆弹那样“开花”的大杀器,国际法俨然就是一个笑话。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