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糖尿病人确诊后:还要做OGTT试验吗?

糖尿病同伴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作者:陈刚大夫

OGTT,就是口服的葡萄糖耐量试验,是用于评估糖代谢情况及糖尿病的诊断。医院常常还同时检查胰岛素和C肽,以用于评估胰岛功能或胰岛素抵抗。

OGTT的检查,成人标准是无水葡萄糖75克。儿童用1.75g/kg,最大75克。

用于糖尿病诊断,主要是看餐后2h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的,就诊断为糖耐量受损;大于等于11.1mmol/L,就是糖尿病的诊断切点。(妊娠糖尿病除外哦)。

------切记,它是用于糖尿病诊断的!

所以,有专家说,糖尿病一经诊断,就不要查葡萄糖下的OGTT了。

OGTT检查,还有100g馒头餐的做法,是用100克的面粉做的馒头来替代葡萄糖,馒头成品大约就是140克。

但是,我看到有太多的人,在反复的找医生做这项检查,说是想看看胰岛功能有没有进展?哈哈,医生会很高兴的,送钱的来了------我有关于胰岛功能的文章,再此不述。

OGTT检查血糖一般是以下几个点:空腹,餐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评估胰岛功能时,还测180分钟的值。

很多人到医院查“OGTT”,餐后2h血糖很高,超过了10mmol/L。在咨询我的时候问,为什么自己在家监测平时的餐后2h血糖只有6--8mmol/L,是血糖仪不准确吗?

有可能不准确。但是,您在家就餐吃饭,不只是馒头米饭,那是还有肉、有汤、有菜的,为了血糖更好,吃饭的时间可能会达到15分钟,甚至更长。到医院吃馒头餐,标准的是100g面的馒头,没有菜,还要尽量在5分钟内“吃进去”。100g面的馒头,做熟就是140g左右,您平时也吃那么多吗?如果只吃75克,血糖肯定就没有那么高了。

也有这样的医生,给患者做葡萄糖下的OGTT,餐后2h血糖13mmol /L,超过了餐后血糖不超过10mmol/L的标准,就用上了药,看似没有错误。但是,如果患者在家混合餐后的血糖只有6--8mmol/L,就未必用药了。

有人在家是吃药的,到医院做OGTT,要停药物的。餐后高了,也是必然的。就好比摘掉400度近视镜看视力表,能看清楚吗?

说了啥?

说的是:别用OGTT的血糖值评说您的实际血糖状态。

段话告诉我们,既然已经是糖尿病了,就需要治疗,包括饮食在内的生活方式干预是第一位的。

治疗了,就要评估治疗结果。这个治疗结果,应该是您实际生活下的血糖状态。别拿到医院喝糖水后的血糖吓唬自己,难不成您还天天喝75克的葡萄糖水?

论坛上曾有糖友就上传了一张OGTT及糖化,我不知道是葡萄糖下的,还是馒头餐?应该是葡萄糖吧...

糖化血红蛋白:5.7

空腹5.6

餐后1h:12.26

餐后2h:12.78

餐后3h:9.40

餐后2h大于等于11.1,就可以诊断糖尿病了----没错。

但是,她的糖化只有5.7%,就算是糖尿病诊断了,这个糖化也是达标状态的(

让我们再看看她平时的饮食吧:

天摄入(生重):

早餐:杂面馒头30g,煮鸡蛋1个,脱脂奶100ml,菜100g上午加餐:水果30-50g,脱脂奶100ml午餐:杂粮饭(60g),或饺子(12-15个,这个测了餐后血糖不太好,以后不敢吃了),或意面荞麦面(60g) 肉50g,蔬菜250g以上下午加餐:核桃1-2个,酸奶或豆浆或脱脂奶100ml晚餐:米饭(50-70g),肉75g,菜250g以上睡前加餐:脱脂奶100ml,菜50g

"一想到餐后血糖高,就很紧张。每餐后都要走路+骑车约90分钟。目前身高164,已经瘦到44.5kg,体重指数跌到了16.5。"

这个体重,这个运动量,一天居然不到3两主食(生重),体重怎能不掉?我说过“使胖的更胖、瘦的更瘦,即使血糖良好也是不及格”。

没有治疗前(刚诊断吗),糖化血红蛋白良好(5.7%),被诊断后,虽然糖化略降(5.5%),但是,体重却降------我给的分数,是不及格。

还没有被诊断前的体质“健康”啦。

她忽略了体重,已经陷入了“血糖管理三角”的误区。

所有的这些,可能都来自于对那张OGTT化验单的误解,以及对“两个三角(体重三角、血糖三角)”或血糖管理顺序的误判。

科学的做法是(顺序不能错):

1、计算饮食,把该吃的吃上,用体重发展来评估饮食摄入量与运动消耗之间的关系;这与血糖无关,是“把该吃的量吃上”

2、监测这种饮食、运动下的血糖;

3、血糖高到一定程度(超过目标值),尤其是基础血糖超标(三餐前和睡前血糖),就要积极启动药物,这是粗调

4、血糖在允许的范围内,运用血糖管理三角理念,研究饮食与血糖关系的微调绝对不是减少总热量哦),绝大部分是关乎餐后血糖,包括进餐顺序、进餐时长、加工方式等等,当然,必要时也可以药物调整。

因为该患者比较年轻,血糖目标可以暂时指定为:三餐前和睡前血糖:5--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10mmol/L。

餐后偶尔到12mmol/L也是可以接受的。学习运用“血糖管理三角”,要允许血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减小血糖波动,就是学习的目标。

别被OGTT结果忽悠喽。

近年来,餐后血糖乃至血糖波动对健康的影响,被提得非常响亮。也让很多糖友深陷纠结之中。我想告诉大家,治疗目标一定要个体化。在糖尿病整体糖化控制达标率不高的前提下(只有约1/3的糖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能将自己的糖化血红蛋白先降低到7%以下,再说6.5%。

没有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7.0%或6.5%)就已经超越了2/3糖尿病人,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在此基础上,让餐后或一天的血糖波动尽可能的变小,那是“锦上添花”,是在满足温饱“小康”之后的更美好状态。

很多人(没有低血糖前提下)餐前血糖还在10mmol/L左右呢,却积极的再监测餐后,纠结血糖波动。如果温饱问题都困难,却天天想着买空调、买汽车,那是想的太好、太早了。

即使想更上一层的去改善血糖波动,也绝对不要用错了评估血糖波动的参数。

很多人认为血糖仪不精准,就喜欢用医院的静脉血糖说话,甚至用OGTT来评估,那就大错特错了。

OGTT是诊断依据,不是评估血糖控制优劣、左右治疗策略更改与否的准绳。

陈刚大夫在中国抚宁,助您抗糖!

发布于:甘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好房子的新标准来了400万
钟南山提醒剩饭剩菜别强吃347万
乘风2025最新排名347万
为什么每年都会怀念张国荣347万
大克重金饰销量随金价上涨下滑343万
河南一枯井发现近百名烈士遗骸312万
查看全部实时热点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