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奥运首金传奇许海峰:从神枪少年到低调教授的68年坚守

拳击时空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零的突破"四个字,至今仍在讲述着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那个改变历史的瞬间。当许海峰在男子手枪慢射赛场举起金牌时,中国体育的奥运征程就此翻开新篇章。如今这位68岁的老人,正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自己的传奇。

"小时候我就是个'枪痴'",许海峰笑着回忆童年。在福建漳州的老宅院里,父亲留下的军械箱是他最好的玩具,竹制弹弓打麻雀的绝技让他成了村里的"少年神枪"。1972年高中毕业时,未能如愿穿上军装的他,扛起化肥麻袋进了仓库,却始终没放下对射击的痴迷。"每天收工后,总能看见那个瘦高个儿举着气枪练习的身影",老同事至今记得这个"怪人"。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79年。安徽射击队教练在县比赛现场被这个业余选手的精准度震撼:"他打的弹孔能串成直线!"省运会夺冠后,许海峰的天赋终于被认可。"当时省队宿舍是漏雨的平房,他却像住进皇宫似的兴奋。"老队友们说,正是这段苦练时光,让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1984年奥运赛场上,这个赛前默默无闻的中国人,用566环的成绩让世界震惊。当裁判反复确认他是否为专业选手时,许海峰只是淡淡回应:"射击就是我的生命。"这枚金牌不仅改写了中国奥运史,更让世界记住了这个"从化肥仓库走出来的冠军"。

退役后的许海峰选择留在国家队当教练,培养出庞伟、谭宗亮等奥运冠军。2017年退休时,他婉拒了多家企业的高薪邀约,转身走进重庆邮电大学的课堂。"孩子们叫我'教授'时,感觉比喊'冠军'还亲切。"如今他常带着学生去射击馆实践,"想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这项运动"。

走进许家客厅,最醒目的不是奥运奖牌,而是妻子马静织的毛线桌布。这位相伴45年的青梅竹马,曾为支持丈夫放弃教师工作。"当年他训练时,我每天走20里山路送饭",马静擦拭着老相册轻声说。如今他们仍住在单位分配的旧小区,阳台上种满的多肉植物,是老人最大的生活情趣。

"比起金牌,我更在意的是把射击精神传下去。"许海峰抚摸着大学聘书说。从扛麻袋的仓库工人到培养冠军的教练,从奥运领奖台到大学讲台,这位传奇人物用68年光阴诠释着:真正的冠军精神,是永远瞄准下一个目标。

发布于:辽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