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从8.0降到6.7!这部“年度最佳恐怖片”为什么口碑垮得这么严重?

肥罗大电影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从8.0降到6.7!这部“年度最佳恐怖片”为什么口碑垮得这么严重?

《寂静之地》的评分下滑正在迅速演变成一部恐怖片。

在登陆内地市场之前,它被誉为好莱坞年度最佳恐怖片,imdb8.3,烂番茄新鲜度95%,Metacritic也得到了82分的高分。“星爵”看完这部电影都恨不得把它安利给灭霸看,总之,一切都显示出这是部不可能输的电影。

从8.0降到6.7!这部“年度最佳恐怖片”为什么口碑垮得这么严重?

这令电影最初的豆瓣评分达到了与《闪灵》平齐的8.0分,但在影片正式在内地市场上映三天之后,豆瓣评分却已经火速坠落至6.7分。

从8.0降到6.7!这部“年度最佳恐怖片”为什么口碑垮得这么严重?

在更代表普通观众观感的猫眼,该片评分也仅有7.3分,远远落后于同期上映的国产爱情喜剧《超时空同居》和票房继续坚挺的《复仇者联盟3》。

相比之下,该片的票房情况则还算乐观,上映3天之后票房已经过亿,虽然与1700万美元成本挣回近3亿美元全球票房比起来不算什么,但在内地恐怖片市场依然算一场不大不小的成功。

一定程度上,这是因为《寂静之地》填补了我们对恐怖片已经有些饥渴的观影情绪,但随着影片口碑的快速下降,影片的票房也很可能失去续航能力。

一部被认为是独创了声音恐怖的高概念恐怖片,为什么却遭遇了国内口碑的滑铁卢?或者说,这部“年度最佳恐怖片”到底是怎么被中国观众评分打脸的?

《寂静之地》怎么变成观众吐槽大会了?

也许李诞应该考虑为《寂静之地》开一个吐槽大会专场。

因为相对于电影本身,观众现在似乎觉得对影片的吐槽更有趣。

电影登陆内地市场之前可不是这样。

在此之前,这部很多地方零对白,零配乐,寂静无声的恐怖片被传得神乎其神,光是某国内电影大号就专门安利了两次,所有人都在期待着被这部“恐怖默片”吓得魂魄不齐。

但电影正式登陆之后,观众却迅速安静了。

电影的设定的确非常有趣,首先就是完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科幻设置:让故事发生在人类面临神秘生物袭击的第89天,主角一家作为少数幸存者已经开始适应这个国家军队被击退、几乎无人生还,而外星生物没有视力,却有着异常灵敏的听觉,幸存者一定要保持安静的状态才能活下去。

从8.0降到6.7!这部“年度最佳恐怖片”为什么口碑垮得这么严重?

这样的设定下,声音成为所有人的催命符,无论是一枚钉子、一个电动玩具的声响,甚至走路的声音,都可能要人命。

从8.0降到6.7!这部“年度最佳恐怖片”为什么口碑垮得这么严重?

可以说整部影片,正是围绕这个设定展开的一场全家人的绝地求生,比如父亲利用瀑布声音掩护来捕鱼、全家人用手语对话,甚至是利用照明系统来沟通。

但关于影片逻辑和情节漏洞的吐槽很快盖过了影片的恐怖。

例如末日模式开启后为什么有电有水,市政工作者到底是有多拼?

为什么开头的熊孩子作天作地作死自己,大人却完全没有认真教育一下?

为什么一家人组团前进,不是大人殿后,而是让熊孩子一个人走在后面?

为什么怪物大哥一枪就能被爆头,还能在地球上活到现在的,在地上埋个闹钟再埋个雷不就全部解决了吗?

为什么一个地区只有三只怪兽,这个三口之家却几乎次次都能碰上?

当然还有全片最大的不解:既然已经是末日模式了,为什么还要在孩子死后三个月就再度怀孕,难道不知道婴儿一哭全家都完蛋吗?

从8.0降到6.7!这部“年度最佳恐怖片”为什么口碑垮得这么严重?

很难说这些bug都没有解释,但恐怖片的责任不应该是激发观众去思考问题,而当观众满脑子问题去观看这部恐怖片的时候,电影就已经从一部吓得人不敢喘气的恐怖片,变成一部引发大众吐槽欲的吐槽大片了。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难道真的是中国观众看恐怖片爱挑刺吗?

成也设定,败也设定

某种意义上说,影片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正是因为从经典美剧《办公室》走出来的编导约翰·卡拉辛斯基用一个高概念恐怖设定,把故事拉到了一个新高度,也就是影评界热议的——「恐怖默片」。

从8.0降到6.7!这部“年度最佳恐怖片”为什么口碑垮得这么严重?

由这个设定出发,影片不止一次让主角体会到什么是身临绝境。

比如被多次使用的场景恐怖。女主独自在家的时候,羊水提前破了,她一边忍不住大口喘气,一边又必须屏住呼吸。这时一只怪兽爪子从背后伸了出来……在浴室这个密闭的场景中,气氛就被渲染地更加惊心动魄。

从8.0降到6.7!这部“年度最佳恐怖片”为什么口碑垮得这么严重?

还有道具恐怖。比如楼梯上的钉子,通过铺垫的手法,先让观众看到钉子,然后在影片的关键时刻让这个伏笔像定时炸弹一样炸开。

而这所有的恐怖手法,最终为观众创造出一种恐怖的沉浸式体验,也就是这种靠各种声音恐怖的手法,包括几乎没有对白,水流声、脚步声、风扫落叶等各种环境音,将被黑暗包围的观众带入故事发生的现场。

一旦观众进入编导设定的恐怖轨道,就会在被放大和恐惧感中完成一场恐怖过山车般的体验,最终制造出一场全民恐怖体验。

从8.0降到6.7!这部“年度最佳恐怖片”为什么口碑垮得这么严重?

但这一切有个前提,就是观众接受这个设定,主动进入编导设计的圈套中。

但很多中国观众可不买账。

也就是说,《寂静之地》原本是将声音恐怖作为一个支点撑起全片。以至于电影开场30分钟的时候,大家才听到第一句台词,“嘘”,成为片中最常出现的人物动作。

但在中国观众这里,这个支点就被观众吐槽给掀翻了。

一旦中国观众边看边思考着如何在不能出声的情况下吃东西放屁,为什么不全家搬到瀑布边上去这些问题,一场恐怖盛宴,就变成了一场大型恐怖互动游戏。

电影创造了一个新鲜的设定,并且围绕这个设定出尽了板斧,却没能说服中国观众接受这个设定,又如何保证电影口碑不出现整体塌方?

“年度最佳恐怖片”的口碑尴尬:如何管理观众的期待值?

在很大程度上,评分滑坡是一场观众对过高期待的报复性宣泄。

在国内上映之前,《寂静之地》就已经在北美口碑大爆,《滚石》的影评是:上一个在非现实世界把恐惧与父母责任结合得这么好的影片,已经是2011年的《寻求庇护》了。

从8.0降到6.7!这部“年度最佳恐怖片”为什么口碑垮得这么严重?

而《好莱坞报道》则盛赞该片“回归恐怖片的基本,不依赖于怪物的长相来制造恐惧”。

如果比较一下外媒评分,《寂静之地》IMDb8.3分,烂番茄新鲜度95%,MTC82分,而同为好莱坞恐怖片爆款的《小丑回魂》:IMDb7.5分,烂番茄新鲜度85%,MTC69分。《忌日快乐》IMDb6.5分,烂番茄新鲜度71%,MTC57分。

而在豆瓣上,该片最初达到了8.0分的高分,随后才一路滑落。

《寂静之地》真的那么糟糕吗?即使国内观众普遍觉得没有之前国外影评人说得那么恐怖,但在影片构思、细节设置、人物塑造和场景调度上,这部电影依然足以甩出国产恐怖片几条街。

尤其是导演不急不躁的拍摄风格,更是令人联想起希区柯克的《群鸟》和《大白鲨》等传统好莱坞经典恐怖片。

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观众对于《寂静之地》和国产吓人片的期待值并不相同,在许多国产恐怖片评论中,观众会说:恐怖片就不要在意这些逻辑了。而到了《寂静之地》却出现了这样的评论:“恐怖片就可以不讲逻辑吗?”

归根到底,当观众对看到了一部豆瓣评分和《闪灵》旗鼓相当的恐怖片,当然希望出现在眼前的是一部品质接近《闪灵》的电影。

从8.0降到6.7!这部“年度最佳恐怖片”为什么口碑垮得这么严重?

好莱坞一个流行的观点是,影片在制作完成之后能否取得成功,就在于观众的期待值管理。期待过高,无法满足,自然会拖累电影的口碑,进而影响票房表现。而即便电影本身有瑕疵,通过调节观众合理的期待,引导他们进入电影的世界,从而唤起情感共鸣,就有机会获得意外的口碑提升。

这个意义上来说,《寂静之地》上映前过高的期待值正是其口碑坍塌的关键原因。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寂静之地》在好莱坞大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这是一部家庭恐怖片,甚至可以称得上合家欢恐怖片。

从8.0降到6.7!这部“年度最佳恐怖片”为什么口碑垮得这么严重?

影片自始至终都在强调“家庭”的概念,孩子代表的就是人类的未来。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观众并没有过度聚焦生孩子这个问题,因为在美国观众看来,这个家庭自然就有人类繁衍的使命。除了恐怖之外,父母间真挚的爱情,父亲教儿子变勇敢时的亲情,聋哑女儿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与化解,都是影片的重要看点。

但中国观众并没有在恐怖片中领略亲情的观影期待,对于这部美式恐怖片的亲情部分更难以实现共鸣,更让这部北美恐怖票房爆款这个市场隔了一层纱。

说到底,《寂静之地》作为一部主打亲情和无声恐怖的恐怖片其实与中国观众对于恐怖电影的理解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那些在内地市场口碑成功的恐怖片,终究是依靠令人窒息的恐怖感完成口碑传播的。然而,《寂静之地》的恐怖风格,并不符合大量中国恐怖片观众的审美以及习惯。

从8.0降到6.7!这部“年度最佳恐怖片”为什么口碑垮得这么严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寂静之地》的位置显得有些尴尬。它不完全符合中国电影观众的口味,也没有办法说服观众接受核心的恐怖设定,这是口碑滑坡最主要的原因。

这就是为什么影片的最后,父亲为了救车上的孩子,冲着怪兽大声呼喊,牺牲自己救了孩子时,美国观众会在沉浸式体验和观影人的代入感下热泪盈眶,而许多中国观众却在对影片bug的脑内吐槽中对这场无脑牺牲基本无感。

同一部《寂静之地》,为北美观众创造的沉浸式体验,终究化作了中国观众的吐槽式体验,这就是这部“年度最佳恐怖片”为什么被中国观众评分打脸。

发布于:广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