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80年代的“特权”,这么一张纸居然比人民币值钱!

四九城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在一些描写80年代北京的小说和影视剧中,有些“玩主”能进北京饭店、友谊商店,能换外汇券,特招女孩儿待见。

外汇券对一些人来说有些陌生,但美国爱荷华大学的新闻学教授Kenneth Starck说:“如果钱能说话,那么外汇券的声音比人民币大50%”。

80年代的“特权”,这么一张纸居然比人民币值钱!

咱们今天就来说说友谊商店和外汇券。

1964年,第一家友谊商店在北京的东华门大街开业。

所卖商品包括像好时巧克力、万宝路香烟、瑞士手表等在国内市场上尚未出现的进口货,还有茅台酒、丝绸等国内名贵商品。

此外,像彩电、电冰箱等紧缺商品,友谊商店里也可以找得到。

80年代的“特权”,这么一张纸居然比人民币值钱!

1964年 北京友谊商店

事实上,那时的友谊商店只对外籍人士开放,而普通百姓只能在门口驻足张望。

其实,友谊商店是新中国成立后,物资供应短缺时代的特殊产物。

上世纪50年代,苏联就有了专为特权阶层和外国人服务的“小白桦商店”。在一切向“苏联老大哥”看齐的年代,新中国也把这种“特供制度”学了回来。

从1951年起,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几个大城市中就陆续出现了一些高级国营消费品店。这些商店中的一部分,后来发展成了友谊商店,作为与外国来宾共建友谊的象征。

80年代的“特权”,这么一张纸居然比人民币值钱!

包括美国总统尼克松,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等前国际政要都曾在访问中国时光顾过友谊商店。

其实,除了具有象征意义,友谊商店还肩负着为国家赚取外汇的经济任务。商店里出售的进口产品,价格往往比在原产地的售价要高得多,但是外宾别无选择,只能用外汇购买。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外汇收支实行“统收统支”的指令性管理。老百姓是没有机会接触到外汇的,因此也就不会去友谊商店购物了。

直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国策,使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来访的外国人、归国华侨和港澳台人士日益增多,友谊商店的数量也相应增加。

80年代的“特权”,这么一张纸居然比人民币值钱!

时任外交部长的钱其琛(右)曾到友谊商店指导工作

1979年,为了方便物资进口、扩大经营范围,中国开始实行外汇留成制度,这让地方政府和企业也能获得一定比例的外汇。

但与此同时,由于国内实行统一的人民币市场,外汇是禁止在国内流通的。因此,为了方便外籍人士在华消费,中国银行于1980年4月1日,发行了专为外籍人士设计的“外汇券”。从那时起,人民币与外汇券同时在市场上流通的“双货币制度”形成了。很多外国人当时都管外汇券叫“旅游货币”。

这种兑换券与人民币等值,共有7种面额9种版别,分别为1979年版的壹佰圆、伍拾圆、拾圆、伍圆、壹圆、伍角、壹角,以及1988年版的壹佰圆、伍拾圆。

80年代的“特权”,这么一张纸居然比人民币值钱!

1979版外汇券

根据相关规定,外籍人士在入境时,须将所持外币在中国银行兑换成外汇券,并在指定范围内与人民币等值使用。

当时,因为用外汇券可以买到用人民币无法买到的紧缺商品,所以外汇券被认为是“特权”货币。

渐渐地,有人从海外亲友那里得到一些外汇券,或者把手头外汇卖给国家,会返还一定数额的外汇券。在这种背景下,友谊商店开始有限制地向老百姓开放,外汇券则成为人们进入“友谊”的特殊通行证。

有老北京这样回忆第一次攥着外汇券逛友谊商店的情景:进去了以后就看,哎呦都是没见过的东西,反正咱们市面上的东西,好比穿的衣服吧,灰蓝黑,基本上男的女的一样,就是领子不一样。然后到那里边,真是琳琅满目。还有市民在友谊商店买了进口糖果招待来家作客的朋友,结果这些新鲜零食让客人们羡慕不已。告辞的时候,他给每人送了5块糖,大家都如获至宝。

一时间,谁能搞到点外汇券,到友谊商店置办电视、冰箱、自行车、缝纫机,买上两身时髦衣服,或者哪怕买不起什么大件,只是进去逛,都被视为特有面子的事。

80年代的“特权”,这么一张纸居然比人民币值钱!

不少国人也逐渐明白了外汇券的价值,蠢蠢欲动,试图用各种方法“搞到”外汇券,就这样,倒卖外汇券的“黄牛”市场也就“应运而生”了。

由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物价长期由国家计划规定,许多商品的价格偏低且比价失调,导致商品出口亏损。

为了加强经济核算、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从1981年起,开始实行两种汇价制度:一种是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的官方汇率,即1美元可兑换5.7元人民币;另一种则是外汇市场汇率,1美元可兑换8.7元人民币。

80年代的“特权”,这么一张纸居然比人民币值钱!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国家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制度,普通百姓兑换美元的官方渠道尚未开通。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人出国留学或探亲,人们对于美元的需求愈发强烈。而在严格的外汇管制措施下,老百姓只得去黑市以高昂的汇率换取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按照官方汇率兑换美元的外汇券一下子成了国人眼中的香饽饽。国人对外汇券产生了极大的渴望,这直接催生了非法的黑市交易。

80年代的“特权”,这么一张纸居然比人民币值钱!

便衣警察抓获一名高价收购外汇券者

虽然从理论上讲,外汇券是一种与人民币等值的货币,但在黑市上,外汇券的价值往往要比同样面值的人民币高出30%。

这其中的差价使得“倒汇”成为了利润丰厚的“职业”,越来越多的人冒着坐牢的风险加入到“倒汇”的黄牛大军中。

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人们在国内许多大城市、听到最多的吆喝就是“换钱吗?换外汇券吗?” 黑市交易常常是在阴暗的小巷里进行的。

交易时,双方都会警觉地看看对方身后是不是有警察。一旦交易完成,外国人便可以拿着人民币享受出入任何餐馆和商店的自由,而中国人得到外汇券后,不仅可以用来换美元,还可以在友谊商店里买自行车、电冰箱等紧俏商品。

80年代的“特权”,这么一张纸居然比人民币值钱!

在外汇券逐渐成为国人“宠儿”的同时,人民币则出现了大幅贬值的情况。

为了规范货币市场,1993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994年元旦开始停止发行外汇券。虽然央行清楚地说明,现存的外汇券仍然可以暂时流通,但拿着外汇券的中国老百姓还是觉得越快花完手里的外汇券,心里就越踏实。

于是,在1993年12月的最后两天里,北京各大外贸商店都出现了空前的抢购潮。友谊商店的货架几乎被搬空,营业额也比平时多了数十倍。

80年代的“特权”,这么一张纸居然比人民币值钱!

1993年12月31日 北京外汇黄金珠宝店前人们排队购买商品

1995年1月1日,外汇券正式停止在市面上流通。友谊商店也走下了神坛,逐渐转型,成为了人人都可以购物的普通商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