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内劲,掤劲为首

太极疗
掤字的含义
掤劲的“掤”字,拳家读音习惯不一,有的读近似“捧”音,有的读如“朋”音,有的读似“膨”,还有的读“崩”。另有人读古代音“兵”。
掤(兵),指古代箭筒的圆形筒盖。太极先贤把它移植到拳术中来,作为太极内劲的一种专用术语,肯定具有深意。掤字的深意何在?它似乎在说,从人体潜能中开发出来的新能量,积累已久,已堪使用,于是好比揭开筒盖,从内取出利箭,挽弓放射,内劲一射而出,一箭中的。而且还比喻掤势手臂似弓把,能受力,有弹性,可放射。总之,掤字之义,喻示挪劲具有能蓄聚、能受力、能弹发,又善变化等功能。
掤,位列太极十三势之首
“太极拳,一名长拳,一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分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日十三势。”
势,指总体而言。太极拳的拳势总体上只有十三势,其余的许多招式,例如37式、72式、108式等,都是十三势的变化。
劲,指太极内劲,主要有混元本劲以及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劲。
法,是势与劲的使用法,如太极八法等。假如从体用的角度说,则势是本体,劲与法是应用。
三者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整体。说“势”的时候,包括了劲与法;说“劲”与“法”的时候,亦包括“势”在内,三者时时合在一起。
掤,雄踞太极内劲之首
掤势、掤功、掤法,在太极拳中稳坐“三首"之位,不仅位列十三势之首,对应后天八卦之首,而且雄踞太极内劲之首,在太极拳中拥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确立太极八劲以掤为首,不仅仅因为它排在首位的缘故,而主要因为拥并不限于一招一式,而是贯彻于各招各式之中,而且灌注于身体的任何部位,浑身皆具掤劲之意、气、神,故太极八劲以掤为首。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掤劲是由混元内气炼成的。混元之气,是指天地未分之时,宇宙未成之前,是混沌为一的太极之气。比喻人体,则是人的先天元气,但由于后天失调,元气日衰,故要通过修炼太极,培本固元,恢复元气。
人体之混元气,是由先天元气与后天水谷之气以及天地灵气化合而成,简言之,人之混元一气是天、地、人“三才”之气混浑为一之气。
混元掤劲并非虚无飘渺之物,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的特征表现在两臂上,则浑厚圆撑,外示柔绵,内寓纯刚,灵活沉重,富有弹性,平时含蓄,一触即发,形如弹簧,一弹中的,一放即蓄,生生不已。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