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电视剧中的职场和爱情,终于找到了平衡点

娱理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我要逆风去》刚刚高口碑收官,徐斯江湖重逢双向奔赴的故事依旧感动着观众,回忆起创作《我要逆风去》的那段时光,编剧未再感慨良多。

未再写作《我要逆风去》的小说时,上海世博会还在筹办,她的工作经常会和一些国货品牌有联系,也正是那个时候,很多老品牌在遇到瓶颈之后重新起步,进行改制工作,再加上电子商务刚刚起步,正好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诞生的拐点。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要逆风去》小说诞生,但在十几年后,它重新被拿出来,要被改编成电视剧的时候,却也面临了一些更为不同的境况。

带有商战元素的剧集一直都是国产电视剧市场中一个门槛较高的内容,要不要保有原著中商战+爱情的模式?以及如何去创作一个更符合当下市场行情的商战故事?爱情的部分究竟要保留多少?一个落魄厂二代和一个金融精英男的这样男女双A的故事,究竟要如何展开?

以下是编剧未再的自述,根据对话内容整理。

《怪你过分美丽》和《我要逆风去》这两个项目在创作时有一段时间的重叠,两个剧本的创作有一段相辅相成的时间,所以,我在做这两部剧的大纲时,就把这两部剧定位做成了两个不同领域的职场剧,一个是娱乐圈职场,另一个则是传统制造业和金融行业对冲的大背景之下的职场。

娱乐圈职场,观众的好奇心会更高,而《我要逆风去》的职场背景,则相对受众较窄。

改编都市小说,一定会考虑到时间范围的问题,除非小说原来架构的时代背景是对人物发展有比较重大影响的时代,虽然原著小说有着十年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背景,但做成电视剧,这样的情节还是弱了一些。

它不像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复苏那样上世纪70、80、90年代背景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共鸣性,如果不改变时代背景,只是把故事依旧放在09年,可能观众只会觉得有点过时。

所以,我把电视剧大的经济背景改在了18年左右,网红直播产业刚刚萌芽,对传统制造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整体的商业、销售模式发生了迅速的转变,金融行业、传统制造业、和新兴行业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微妙。

从09年到19年,10年的跨度也就意味着全新的故事背景,大的经济背景的重新调整,是剧本相较于小说来说,最大的变动。

不变的是男女主角这一对基本人物关系,看过原著小说的读者,都很喜欢男女主之间比较独特的人物设计,而且因为这样的人设,男女主人公之间的人物关系形成了天然的强矛盾,用现在这个时代非常时髦的定语来说,就是投资人和创始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更直接地表现剧本里大背景中的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另外原著小说中,一些比较有年代感的任务副线也全部都删除了,比如涉及到上一辈的一些有点年代感的故事,跟现在设定的大的时代背景不匹配的地方,也基本都选择删除了。以大的经济背景为基础,选择与之相对应的人物关系。

剧中投资人和创始人的关系搭建也是基于现实的,在现如今整体的投资环境中,投资人和创始人经常会有一些摩擦,也都是周围的朋友亲身经历过,或者这个行业中真实发生的。

徐斯这个人物的背景,我做了巨大的调整,原著中徐斯的背景和江湖的背景是一样的,都是属于同一阶层的人,后来在改编剧本的时候,我是想写在不同阶层出身的人物,在大环境之中的碰撞,所以,就把徐斯改成了中产家庭出身,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但是在职场上面,他也有自己巨大的发展诉求。

他不是传统意义上观众所理解的豪门霸总,而是中产家庭出身的厂二代,他家以前也是开工厂的,但是父亲和叔叔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因为厂里的火灾事故,他有一个心里创痛,不愿意继承家业,所以小小年纪就选择出国留学,去接受精英教育。

这样一个带着家庭创伤的男性角色,最终选择和家庭传统制造业完全相反的金融行业,他势必不会是永远高高在上,他会为了工作的发展做出很多的变通,在开篇的前两集,他对江湖和江湖的父亲有所求,所以他就是会做出有所求的状态和准备,这是职场人必备的素质。

徐斯就是一个出身中产的高级打工人,他有他职场进阶的需求,会为了职场进阶去争取很多事情,当他获得了自己职场上争取到的职位之后,他就成为了投资公司里面比较高的职业男性,那时候就是体现他专业度和作为管理者、投资人所必备的理智和高瞻远瞩。龚俊对这种状态的投行人的演绎是非常准确的,在工作场合、生活场合做的表演区隔,让剧里的职场场景很落地,也获得了不少金融行业从业者的肯定。

在剧播出期间,我也在社交媒体上关注到一些金融人士、实体行业,包括一些海外留学生对于江湖的评价,都给出了非常正面的肯定。这个角色是不完美的,我们在人物设计的过程中,也没有回避人物缺点,钟楚曦把江湖这个人物的多元表现出来了。

一个从小锦衣玉食的人,一下子遭受了家中破产的打击,慢慢再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这其中有过迷茫,也有过走错方向的时刻,钟楚曦把这些方面都展现得很到位。她表演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包括面对不同的人,江湖不一样的状态,以及前期非常傲娇,中期失去家庭的庇护之后,对周围的人、事、物都很小心翼翼的状态,后期江湖也发现自己无法将原本性格中的一面完全抹杀掉的矛盾感表现得非常好。

剧本一共改了得有6~7稿,其中反复打磨的点就在于情感浓度的比例,因为感情戏加强了之后,事业线势必会做得非常轻,最终,我们把情感和事业的比例调整成了4:6这样,40%是情感,60%是职场。

我们一开始设计徐斯走的是回归线,江湖走奋斗线,徐斯出场就是职场上相对成功的形象,江湖则是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但是没有创业经验的白纸状态,同时,两个人的关系中,也一直存在比较大的隐患,就是徐斯拿走了江湖手上,老国货品牌的控股权。这也为江湖是否接受徐斯爱情的心里状态上,多做了一层变化,两个人的爱情从这一刻开始就是不安定的状态。

徐斯和江湖同样作为厂二代,具有同样的成长背景,江湖失去父亲的那一刻,是徐斯亲眼所见的,徐斯也同样在幼年失去了父亲,这是徐斯和江湖身上的情感共鸣,而江湖在父亲去世之后,做了徐斯当年没有做出的选择,这是徐斯对江湖的情感共鸣。

江湖选择保住父亲最后一点点心血,回归传统行业,把老国货品牌做起来,让徐斯对江湖这个人产生了好奇,在这个过程之中,徐斯等于看着自己当年如果做出了和江湖一样的选择,最终父亲开办的工厂会是怎么样的结果,进而产生了情感投射。

徐斯对江湖展开追求的时候,其实二人在精神层面已经高度一致了,江湖并没有一开始就接受,其实是因为徐斯拿着腾跃的控股权,以及,她无法在自己的创业阶段来平衡感情和职业的关系。

而最终走到一起,也是因为爱情的高度高于了他们在职场上面的高度,但是让他们最终分道扬镳的还是在于职业上的选择。所以,二人整体的职业选择,是一直贯穿了两个人的情感关系的。

想看江湖和徐斯的感情互动的观众可能不满足,但是想看两个人事业上互动的观众,都反馈说还可以。

《我要逆风去》的故事中没有反派,对于江湖来说,爱情和职场中最大的矛盾存在于她跟徐斯不同的认知,他们都需要更理解对方的选择,才能消弭这个矛盾,才能真正在心灵上站在一起。这也是这部剧跟其他故事不一样的地方,男女主角始终处在一个对抗的状态在谈感情,这样的推拉其实是挺特别的。

从这种不太一样的角度阐述职场和爱情的关系,在《我要逆风去》的创作中做出了新的尝试,也引发了观众广泛的讨论。如今收官之际,获得了不少媒体、行业专业人士、海内外观众的认可,是对我们的这种尝试的极大肯定。希望作品中的人物内核和表达的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能为大家带来一些能量和激励。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