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三本经典被删除,我们都读过

博书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凝聚了历朝历代的文学发展成果。中国古代文学,一直都在生生不息地蓬勃发展。只不过在每一个不同的时期,它都以一种不同的形式走向巅峰。从先秦时期的辞赋、到唐宋时期的诗词,以及元明清时期曲牌和小说,蔚为大观,无不如此。
在种类繁多的文学创作形式中,其中,明清时期的小说成了一种较诗词歌赋而言更为通俗、受众面更广的文学形式。并且,小说是唯一一种从古代一直盛行到现代的文学形式。今天,我们就聊一聊明清时期,那些盛极一时、脍炙人口的古典小说。
公认“四大名著”的演变历程
说起明清时期的小说代表作,我们就不得不提起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水三西红”,即《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这四部作品都是古代章回体小说的巅峰之作。
四大名著闻名遐迩,家喻户晓,但是事实上却很少有人知道,最初民间所公认的四大名著其实是“水三西金”,这里的“金”指的是明朝兰陵笑笑生所著的《金瓶梅》(以下简称为《金》)。
本书成书于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小说题材来自《水浒传》,通过主人公西门庆——一个集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于一身的官绅阶级的代表人物,揭露其物欲横流之下的家庭生活的丑恶面目,再现明朝中期以后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明朝文学家冯梦龙最早将这本书和《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并称当代“四大奇书”,并且把《金》列为四大奇书之首,可见在其文学地位之高,以及古人对其推崇的程度。
然而,自清朝顺治年间起,朝廷多次颁布法令,严禁民间的艳词小说。《金》因为涉及到各种大胆露骨的描写,因此便入了被禁书籍之列。“四大奇书”中可供观瞻的只剩下三本。
乾隆年间,一部与《金》相似的世情小说在这一时期问世,人们对它的追捧一点儿也不亚于前者,这本书就是清初文学家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
《红楼梦》和《金》在写法上一脉相承,都通过写小家风月来反映社会大家,打破中国文学史上大团圆的传统结局,书写现实生活的真实悲剧。因此,不少学者都认为《红楼梦》脱胎于前者,在《金》的基础上借鉴不少,可以说《金》是《红楼梦》的蓝本。
《红楼梦》虽与《金》有众多的相仿之处,但是由于成书时间比较晚,民间读者更广泛,甚至出现不少人竞相手抄此书,一时之间可谓洛阳纸贵。因此,《红楼梦》虽然一度被禁,但是因为其传播之广,难以禁绝。久而久之,《红楼梦》逐渐取代了《金》成为民间推崇的小说,“水浒、三国、西游、红楼”的新“四大奇书”也就因此形成,一直延续到今天。
明清“七大名著”的由来变迁
但是人们都知道四大名著,那是因为这四本书耳熟能详,受众程度最广。并不代表除了“四大名著”之外,其他的明清小说就不能称之为“名著”了。实际上“四大名著”的前身是“七大名著”,还有三本书并未被列入。
除了上文提到的《金》之外,还有两本经典小说《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与今天普遍认可的“四大名著”一起合称为“七大名著”。
“七大名著”这一说法,广泛流传于清朝时期,也就是《红楼梦》成书之后。
《聊斋志异》又称《鬼狐传》,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所著的短篇文言小说集。作品通常以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抨击科举制度的迂腐。这是一部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讽刺小说。
同期的一位作家——吴敬梓,承袭了蒲松龄笔下的批判精神创作了小说《儒林外史》。本书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真实的揭示在当时腐败的官僚背景下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同时也歌颂了少数人在混乱的时代对人性的坚守。
《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短篇《范进中举》是吴敬梓笔下深受封建制度迫害的知识分子典型,这部小说也极大讽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荼毒。后人对此书的评价极高,一定程度上来讲,《儒林外史》开创了中国讽刺小说的先河,其对后世的影响程度并不亚于四大名著。
“七大名著”中为何有三本被删除?
以上提及的“七大名著”,在流传和发展中有三本被移除,只剩下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水三西红”。那么这三本书同样作为经典之作,为何被删?
其一,中国自古以来的“凑四传统”。
大家如果仔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会发现我们的老祖宗会有一些很有趣的传统,例如数字上的“凑四”。为什么是“七大”而不是“四大”呢?其实,相当有趣的一种说法是“四大”在口语上朗朗上口,也更加符合传统。
“凑四传统”在各种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言中无处不在,例如“四大天王”,“四大美女”、“四大发明”等。虽然这些不具有绝对的代表性,但是的确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中国人“凑四”的偏好。
其二,与时代背景不相适应。
在“七大名著”中,三本著作被删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唯一的共通之处都是它们不能与那个时代的统治背景相适应,不被统治者接受和容忍。
《金瓶梅》盛行的时期,正值顺治皇帝对艳词书籍的整治阶段,正好撞在了变革的枪口之上。而《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这两本书同样作为讽刺小说,被禁的原因不言而喻。清王朝为了将强政治上的集权,极大程度上钳制了百姓和知识分子的思想。这类批判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无疑是对封建政治构成的一种威胁。
《儒林外史》是明写,《聊斋志异》是暗写,但是这都逃不过统治者的法眼,导致这两本书最终成为禁书。
其三,和“四大名著”产生同质化冲突。
这三本作品被剔除“七大名著”之列,私以为还有第三点原因,那便是它们和现有的“四大名著”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同质化。这七本著作看似取材不同,创作手法各有千秋。但是好的文学著作在本质上殊途同归。
在现下的“四大名著”中,每本书都给读者构筑了一个宏大的视角。从“仙妖人魔”的魔幻主义世界到充斥着“政治权谋、军事武侠”的现实主义社会,从风花雪月的小儿女情爱到风云变幻的社会大家。个人、社会、人生的各个层面的矛盾已经全部囊括在了这四部小说之中。
这四部小说,在现实中融入梦幻,在创新中批判现实,完全能够弥补被删的那三部小说所要呈现给世人的一切精神风貌。重温经典名著,推荐入手精装版: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发布于:重庆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