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导师制+职业规划,为学生配备学习“永动机”

羊城派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沫依 蒋隽图/校方提供

天河区GDP在广州11区中名列第一,是广州的经济引擎。打造匹配天河经济需求的基础教育、形成广州东部教育高地一直是近年来天河教育的努力方向。位于金融城的广州市一一三中学(以下简称“113中学”)是天河教育的重要板块,113中学提供怎样的高中教育,满足天河人才的需求?

导师制

因材施教 千人千面的教育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是一所位于天河区的全日制完全中学,自1978年建校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州市示范性高中。

老师是教学的灵魂,学校的教育理念、课程设计、教学目的都要通过老师传递给每个学生。

113中学校长刘娟介绍,学校拥有一支研究生学历或高级教师约占46%的师资队伍,共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正高级、高级教师116名,市级及以上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5名,市“百千万”人才培养对象5名、广州市名教师或名班主任8名,市级优秀教师或班主任28人,市、区级骨干教师或骨干班主任112名,并实施“青蓝工程”“启航工程”“领航工程”和“灯塔工程”等针对不同阶段的系列师资培养工程,构建基于个体、团队和学校“三位一体”的教研共同体。

刘娟校长在中考百日誓师会上点睛

这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不仅承担着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导师。113中学实行导师制教学,每位老师“抱”8-9名学生,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照顾他们的学习生活。

113中学教导主任侯翠坚介绍,每位学生自高一入学,就有自己的导师,“原则上,成长导师也是学生的学业老师,基于双向选择,来确定导师培养的学生组。”导师能更加深切地了解学生课堂内外的动态,结合日常观察,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指导。

老师们肩负教学的同时,每周都要保障时间与自己负责的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习瓶颈、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工作量不小,如何分配有限的时间又取得最大的效果?

侯翠坚分享老师们的工作秘诀:辅导不限时间、地点,只要学生与导师形成良性有效的沟通,能解决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就是一次成功的指导。“师生交流的时间不一定是固定的,譬如课堂上老师会对这几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或者课后作业情况格外关注。每星期导师和学生们至少面谈两次,可以是学业、生活、思想任一方面。有些学生甚至会把和家长沟通方面的问题,反馈给导师,让导师来帮忙协调亲子关系。”

随着学段的提升,学生面临的学习和心理压力直线上升,需要在课堂之外为情绪寻找出口,“实际上,‘问题学生’很少,他们大多数只是需要倾听和交流,导师则承担起了这样的责任。” 侯翠坚说。

侯翠坚回忆自己带过的一位学生,“当时他对自己的未来比较迷茫,上课总会睡觉不听讲,让各科老师们很苦恼。我和他沟通时了解到他的困惑后,就针对性地帮他梳理了未来不同发展路径的利弊,后来他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学习也更有动力了,也更能专注自己选择的目标去努力。” 导师制巩固了师生情谊,侯翠坚至今与这位同学保持联系。

职业规划

课程引领 发现自己

如今的广东高考实行“3+1+2”规则,3为语数英,1在物理和历史中选其一,2是在生物、化学、政治、地理中选2科。高二开始选科走班,也就是说同学们高一下学期就要做出人生第一个重要的选择:大学学习什么专业?从而倒推“1+2”选物理方向还是历史方向?化学、生物、地理、政治中搭配哪两个学科?12种排列组合择其一,大概率就是一生精修的职业方向、安身立命之本,此生凭此仗剑走天涯。

因此,在十六七岁的年纪,就要求学生认识自己、能力擅长、兴趣爱好,从而设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做出人生规划。规划人生,如此重要和巨大的课题,困难和压力是学生的,更是学校的,学校要引导学生有好奇心、发掘兴趣,并提供路径和平台让学生检验兴趣爱好是一时的兴之所至还是生命真爱?兴趣爱好和能力擅长是否统一?由此确定人生目标,规划职业生涯。

为此,113中学在教学管理上不断改革,致力于开拓学生视野,细化学生的学习要素,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和学习力,从而进一步形成具有天圆特色的教学常规路线图。帮助同学们学习好的同时,交上一份清晰的职业规划答卷。

刘娟介绍,学校对传统校本课程进行了优化和迭代更新,“自然观察课以‘113号鸟舍’社团作为支撑,带学生去大自然观鸟;这门课不仅立足于生物学科,也将跨学科的理念引入,辅之以语文学科的素养提升,重新构建了生态观察与写作课程;还有一门劳动课是教学生种植石斛,也以生物学科为依托。工业设计与制作课程更是把物理学科和美术学科联系在一起。让课程成为同学们人生探索的一部分。”

《生态观察与写作》是113中学2022学年开设的一门特色课程,任课老师是来自高一年级的语文老师赵艳华。谈起开设这门课的初衷,赵艳华表示,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爱好者”,“平日里就喜欢去观鸟,去公园里观察生物,在自然里是最能得到放松的。”而作为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学生们的活动范围若仅仅困于校园和家庭之中,很难将压力释放出去。于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育人目标,赵艳华制定了一系列的课程内容,例如观察草地生物,必须要在自己的带领和判断下才能接触,而跨学科学习也在课堂中有所体现。

自然观察与写作

有一堂课是带领学生在草坪上朗读《秋声赋》,让同学们在微风吹拂中,用心感受文字的美,感受“天之于物,春生求实”的意境。同学们写出自己的心得思考和观察。这样的课程,走出校园、走进公园,让孩子们走进自己的内心,真正感受人生,萌动人生志向。

家校共育 模拟招聘会

此外,“家校共育与学校的生涯教育紧密结合,学校举办的模拟招聘会,邀请众多在企业供职的家长来参与,担任模拟面试官,让学生亲身体验职场应聘,由家长带领团队进行‘招聘’,表现优秀者将有机会利用假期时间到心仪的企业中实习。除此以外,邀请各行各业中承担不同角色的家长来校开设讲座,为学生生动地介绍行业发展趋势或专业知识。”刘娟介绍。

模拟招聘会

“家长职业讲堂”是113中学高一常规的生涯教育活动。她表示,较早接触未来行业的前沿知识,会对高一学生的选科、职业导向、未来规划有所帮助。

生涯规划指向学生未来,下一步该怎么走?刘娟指出,学校教育是为学生营造一个最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环境,为其成长赋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以适性发展。

接下来,113中学将继续推行“幸福成长”大德育模式,以学生成长导师制、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家庭教育、志愿服务为抓手,构建“多元适性发展”的德育体系,深入推进和丰富家长学校、学生进社区进企业、面向家长和社会招聘学生成长导师、家长讲堂、职业体验、开展模拟招聘会等活动,形成以导师制带动学生最优化、个性化卓越成长的育人生态。

《羊城晚报》2023年5月25日A特5版报道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孙唯

发布于:广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