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民革先贤】章益与复旦大学命运交织的往事

团结报团结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章益(1901-1986年),字友三,号雯文,安徽滁县人,民革党员,博士,教授。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翻译家。中国心理学会发起人之一。192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任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复旦大学校长,为我国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崭露头角 结缘复旦

    章益出身于书香之家,其祖父章家琮和其父亲章心培都是晚清拔贡出身,章家琮授五品衔,曾在河北游宦;章心培曾任江苏阜宁县、清河县知县。章家琮和章心培都擅诗词,琅琊山上有他们多处诗文石刻和楹联遗迹。

  章益,字友三,出自《论语》“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1901年出生,有三个姐姐,哥哥章谦排行第四,章益排行第五,弟弟章恒最小。章益童年时和哥哥章谦在家塾读书,有时去公立小学学习。他在开蒙阶段的课本是《龙文鞭影》和《幼学琼林》,这两种书丰富了他的知识。

  1916年1月,章益被圣约翰附中录取。他发奋攻读,每学期成绩都名列前茅。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章益已升入四年级。按当时的学制,章益是应届毕业班学生,还有一两个月就毕业了,他正争取以优等生毕业,可以免试升入圣约翰大学。这时,他在报纸上读到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的报道。热血沸腾的章益,在教室和宿舍与同学们进行热烈讨论。章益在学校饭厅里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号召同学们参加爱国抗议示威活动。校长找章益谈话,要他带头认错,可免于被开除,也可顺利直升圣约翰大学。章益拒绝认错,他被学校开除了学籍。对此,众多同学表示不满,要求学校撤销对章益的处分决定,校方不予理会。最终,章益和100多名学生愤然离校。

  5月下旬,19岁的章益回到家乡滁县,他联络旅外学生聚会举行爱国示威游行,散发传单、演讲、贴标语,通电支持北京学生斗争,并创办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刊物《清流声》。暑期结束后,章益从家乡回到上海,继续投入到学生运动中。学潮过后,章益面临升学问题,他和被开除的同学们向几所高等学校询问,都因他们没有中学毕业文凭不准报考,他们很着急。到了秋天,章益听说复旦大学的校长同情学生爱国运动,就向校长说明来意。校长当即同意他们报考复旦大学。章益和这些同学们都如愿考进了复旦大学。从此,与复旦结下了不解之缘。

赴美留学 执教著述

复旦大学

章益在复旦大学读书时学业优异,1922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成绩列文科毕业生第二名,并在复旦大学附中担任英文教员。

  章益在复旦附中担任两年教员,为了开阔视野,1924年8月,他辞去复旦中学教职,去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教育学和心理学。章益在来美国之前,所带的留学经费很少,打算学习一段时间后,利用假期找份临时工作维持生活,但章益门门功课都拿“A”, 获得研究生奖学金,他还凭学业成绩申请到清华大学的奖学金,留学费用得以解决。

  章益怀揣着读书救国的梦想发奋苦读,勤于思考,有多项研究成果,其中一项是关于横直行排列和新旧标点对阅读效率的影响实验,得出统一采取横行排印并加注标点更有利于阅读的结论。由于眼球的移动上下难,左右易,横排应该比直排更好,不过章益特别指出:“以往中国书都是直排的,中国人都养成了看单排的习惯。”1927年3月,他取得了华盛顿大学博士考试及格资格,没想到家中多次发来电报,要他回国;复旦大学也来函,要聘他回复旦大学执教。于是,章益放弃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机会,乘邮轮离开美国返回上海,到复旦大学执教。

  1927年8月,复旦大学为便利旧制四年中学毕业生升学,添设了预科学校,章益被聘为预科主任。章益就职后着力于课程革新,旨在提高附中的课程质量。为了实现他的目标,他从各个大学聘请很多精英教师为学生上课,并亲自担任英文教师。此外,章益还担任上海各大学联合会复旦代表、复旦同学会会议主席等社会职务。

  1929年1月,章益被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天放邀请回安徽服务,先是担任教育厅第二科科长,接着就任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9月,复旦大学根据国民政府教育部规定,把原来的6科24系调整为4院,院下分设17个系,在文学院下创设教育学系。章益回到上海,担任复旦大学文学院教育学系主任。

  1930年至1937年,是章益治学的一个黄金时期,先后发表《教育与国家》《教育与社会》《教育与文化》《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等一批论文。此外,章益还参与筹备中华心理学会、上海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为《测验》《心理季刊》等刊物撰写学术文章。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章益参加上海各大学教授抗日救国会等组织,敦请国民政府抗日。七七事变后,上海教育界人士成立上海教育界战时服务团,章益担任常务干事,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不久,复旦大学、大夏大学组成临时联合大学,并遵教育部指令将联大分为两部,第一部以复旦大学为主体,由复旦副校长吴南轩负责,迁往江西庐山,再迁重庆。第二部以大夏大学为主体,由大夏大学副校长欧元怀负责,章益担任教务长,随同二部迁往贵阳。

  西迁期间,章益组织师生员工将教学资料与仪器器材等清理包装,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才得迁往内地。1937年12月,由贵州省政府指定贵阳讲武堂为校舍,重新开学。1938年1月,复旦大学经济条件极为困窘,章益被吴南轩推荐到教育部当总务司长。1938—1942年,章益在教育部任职期间,为复旦大学争取教育部津贴补助,以及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内迁,作出了重要贡献。1943年2月23日,章益接受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命,就任国立复旦大学校长。

  章益校长聘请各科系教授,筹建教授宿舍、教学用房、科学馆,创办子弟学校等。复旦校园里有了建筑设施基础,章益便把精力放在教学管理、系科发展等方面,他精心规划了复旦未来发展蓝图。内迁时复旦已形成了文理法商农5院20系的规模。章益对原有系科作了大规模的扩充:增设工学院, 下设土木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电机工程学系、化学工程学系、造船学系;文学院增设哲学系, 原有史地学系分开, 改设史学系;理学院的数理学系分为数学系和物理学两个系等,后因各种原因,任上没有完全实现这个计划。

  为了使复旦成为育一流英才的大学,章益聘请了一批名师,有周谷城、顾颉刚、全增嘏、方豪、梅汝璈、郭任远、童第周、陈传璋、老舍、于斌、王芸、方令孺等人,加上原有的名教授陈望道、张志让、胡风、曹禺、洪深、伍蠡甫、端木恺等等,名师云集。章益还邀请了李约瑟等外国学者和很多驻华使节和政府官员们,来复旦大学举行各种演讲,与中央研究院、中国科学社等机构开展密切合作,活跃了复旦大学的学术空气,这些举措有力提高了复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质量,使得复旦成为大后方著名的大学。 

江湾复校 护校拒迁

      1945年9月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出于全国大学布局的考虑,计划将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迁到江苏徐州或连云港,更名为海州大学。章益认为事关重大,以抗战前复旦大学曾受捐无锡校基为由,据理力争,此事方告罢。

  章益先行返回上海江湾复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扩大知名度,章益通过各种方式聘任金通伊、童第周、严志弦、许国璋、孙大雨、胡曲园、周予同、秉志等一批名教授来校执教,新设系科,筹设经济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招收研究生,使复旦进一步跃升为南方学术重镇。 

  章益在担任校长期间,一方面在学校营造民主氛围,与国民党当局尴尬斡旋;另一方面对学校进步师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保护和营救。仅在1947-1949年间,复旦大学就曾受到国民党政府的三次大逮捕,章益作为复旦校长,多次冒险保护和营救了许多进步人士和进步学生。

  1948年底,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国民政府要求复旦大学先迁华南,再赴台湾。在中共地下党人和学校进步师生的争取下,章益拒绝了国民政府的要求,留在上海,并组织“护校委员会”,和师生员工一起保护学校。章益为了对付国民党军警的搜查,准备了一批空白学生证,提供给进步学生,以供填上假姓名,万一被捕,可以证明不是本人。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章益被陈毅市长委任为复旦校务委员,任外文系教授,兼授教育学课程。

齐鲁任教 著译斐然

     1951年秋季,章益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半年。1952年春,全国院系大调整,章益自复旦大学调往山东师范学院,担任教育系心理学教授。

  1962年,国家经济困难,山东师范学院教育系被取消,已招收的60级学生除9人继续学习教育外,其他学生转学英语。而当时山东师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只有专科没有本科,英语师资较强的教育系决定成立英语班。系领导决定将英文班的教学任务交给章益,要求在两年期间培养出中等学校合格的英语教师。除了休息日,章益每天都在认真地讲课。英语本科四年课程他仅用两年时间就讲完了,后来,他教的学生都成了山东省高校和中学的英语骨干教师。

  章益不仅是一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也是一位翻译家。他在山东师范学院对外文系学生和青年教师、对教育系本科生、对翻译人员短训班等,都进行过外文教学。章益在担负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翻译了大量的心理学著作。同时,他也没有忘记他酷爱的英国文学,他应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施咸荣之约,承担了莎士比亚《亨利六世》上、中、下三篇的翻译工作。

  1978年,章益的著译成果不断面世:《莎士比亚全集》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套书浸透了章益等多名翻译家和学者的心血。同年,他与刘尊棋合译的历史小说《艾凡赫》也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0年,章益再次当选为山东省政协常委。1980年后,他被选为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和山东心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1980年,章益在《山东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发表《略论冯特创建心理学实验室以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981年,他在《心理学探新》发表《心理学的回顾与前瞻》。1981年,章益翻译的由美国心理学家诺敦·亨特撰写的认知心理学著作《人心中的宇宙》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同年,他翻译的司各特《中洛辛郡的心脏》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3年辑译的《新行为主义关于学习的理论(新行为主义学习论)》,也在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3年12月,章益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顾问。作为一名民革党员,章益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怀念在台湾的袍泽故旧与门墙桃李。他曾对台湾广播,并致函在台湾的友人,动员他们回归祖国。

重游复旦 后人怀念 

     章益从20岁进入复旦大学,前后30载。他对复旦的感情深厚真挚,对复旦的眷恋也最为殷切。1985年,复旦大学80周年校庆前夕,时任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邀请章益回母校看看。时隔33年后,章益以老校长、老校友的身份,第一次重游阔别多年的复旦园。心潮起伏感慨万端的章益,挥笔为复旦校报题诗:

      黉宇闳开处,菁莪气象深。

  弦歌常注耳,俊秀日盈庭。

  先正仪型在,时贤建树新。

  重登此胜境,欢慰满胸襟。

     1986年7月16日,章益教授病情恶化,于济南病逝,享年86岁。7月19日,复旦大学向章益教授治丧委员会发去唁电:“章益同志是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曾任我校校长6年,为把复旦完整地归还人民作出积极贡献,复旦师生将永远怀念他。”

  2005年,创建于1905年的复旦大学迎来百年校庆。校庆前,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杜作润说:如果复旦大学真的是有了人们歌颂的百年辉煌,则章益校长毫无疑问地是参与铸创了这辉煌的一名主要角色。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高耀明也给予章益高度评价,说他“是复旦从一所民国时期一般大学跃升为现代著名大学过程中最关键人物,没有之一”。

作者:郑远新

编辑:鲍家树 孙靖琪

见习编辑:郭权祺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