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都名人——甘德

临淄融媒
甘德,战国时期齐国天文学家,中国天文学的先驱之一。其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齐威王、宣王在位期间。历史上将甘德与石申并提,将二人的著作合称为《甘石星经》。其实二人既不同籍,也不同时。石申是魏国人,晚于甘德。因二人同为先秦杰出天文学家,故把二人的著作合举并称。《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之一。
甘德像
甘德在恒星的观测和研究方面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建立了全天恒星区划命名系统,其方法是依次给出某星官的名称与星数,再指出该星官与另一星官的相对位置,从而对全天恒星的分布、位置等予以定性的描述。三国时陈卓总结甘德、石申夫和巫咸三家星,得到我国古代经典的283星官1464星的星官系统,其中取用甘氏星官者118座、506星,可见甘德对全天恒星区划命名的工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甘德所制作的恒星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恒星表之一。
古观象仪
甘德对行星运动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发现了火星和金星的逆行现象,还提出了行星会合周期(连续两个早晨星现东方的时间间隔)概念,测得木星的会合周期仅比实际数值差1.12天;测得金星的会合周期仅比实际差两天多;测得水星的会合周期比实际数值误差了21日,这些观测虽然还比较粗疏,但代表了战国时代行星研究的先进水平,为后世的行星研究开辟了道路。
早在战国时期就应用的青铜司南
甘德是研究木星的专家,对木星的观测尤为精细,著有关于木星的专著《岁星经》。甘德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就观测到了木星最亮的卫星木卫二。而欧洲人对于木卫二的发现,是在17世纪初望远镜发明之后,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于1610年完成的。甘德早伽利略近两千年,而且在没有望远镜的条件,仅凭肉眼就发现了木卫二,这真是一个奇迹。本世纪80年代,我国的天文学史工作者,通过在北京天文台兴隆观察站的实地观测,确信木卫二在一定条件下是有可能凭肉眼观测到的。甘德以其坚韧不拨的毅力和精细独到的观测把奇迹变成了现实,在世界天文学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