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山西大学:让马克思主义焕发新时代真理光芒

未来网教育看点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一起走进山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堂,身临其境地体会马克思主义的魅力,在真理的光芒中揭开历史发展的规律,在跨越时空的对话里探索全人类解放的道路。

打破传统 以实践深耕课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门同时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基础课程。然而,谈到这门课,很多学生却只能看到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更像是内容的“朗读者”,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发挥自主性,更多的是靠对理论的背诵和理解,局限于理论学习的被动地位。

正如马克思所讲,“哲学家们总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根本特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离不开实践的印证。换言之,要想将实践教学融入课堂,就必须消弭实践与理论之间的沟壑,搭建起双方间的桥梁。对此,授课老师赵瑞林教授认为:“实践教学的难点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问题,也就是说,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弱,实践难以直接印证理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团队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理论+实践创新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思路,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提出新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尝试了新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理论+实践创新课堂“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有机融入理论教学中。实践教学不仅限于走出课堂,赵瑞林教授将教学案例融入理论讲授中,以“案例+理论分析”的形式进行教学。课程在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中,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丰功伟绩以图文介绍、录影录像等多种形式展示给学生。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案例让高度概括的基本原理具象化、简单化,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不止如此,课程还依托所学内容设计实践主题,同时将学生自主实践与组织实践相结合,真正地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授课教师还组织学生在课后通过参观考察、经典阅读、社会调研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创作实践作品,展现学生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以此让学生体悟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力,由衷地认同与信仰马克思主义,并愿意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融合创新 以实践洞察真理

闻之不见若存无,见之不闻若亡无。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深入阐述,用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将讲授的内容引申到课本之外,使学生多维度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结合历史事件与当下社会现象,在互动中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样的创新课堂既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改造社会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行动中。经济与管理学院2023级会计学专业的单双同学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中感受到:“教师从孤独的‘朗读者’变成了课堂交响乐的‘指挥师’,学生也随之变成了共同奏响和谐乐曲的‘演奏者’。犹如师生奏响课堂协奏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作用。”

课堂学习灵活生动,实践形式各有千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届又一届的山大学子怀着对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发挥聪明才智创作了共计千余件实践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至今陈列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展墙与展柜中,吸引着众多师生驻足欣赏。在众多优秀作品当中,以“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革命和建设的丰功伟绩”为主题的作品最令赵瑞林印象深刻。小组指导老师给予学生专业的建议,学生发挥个体在排舞、油画、剪纸等方面的特长,以多种形式展现主题的丰富内涵,使观众能够从作品中直观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进性,体现出了新时代青年的爱国精神与创造精神。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作为一门公共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吸引了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经过课堂互动与实践感悟等一系列学习过程,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背后底层逻辑之间的联系,将所学专业知识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并在实践中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教育在学以致用中完成闭环,课程的最终培养目标也得以实现。初民学院2023级政经哲试验班的郑璐瑶同学说道:“在课堂上与教师相互配合的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学生依靠自身专业特点,使学科融合的作用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课堂也成为了学生展示自我、释放青春活力的舞台。”

实现价值 以马原塑造人生

哲学教你认识世界,科学教你改造世界。两者相互依存,合二为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既是思想深邃的哲学,也是一门科学。我们从中能够学习到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将之运用于实践。来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2023级学生赵玉婷对这门课程感触颇深:“随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不断加深,我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国家的一些政策以及指导思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掌控感。同时,辩证的思维方式也对我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面对生活中各种问题和选择,我试着分析矛盾的双方,思考矛盾的主次方面,从而更全面地看待问题,做出最优解。”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堂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再是书上冰冷的文字,更是成为认识和塑造自己的方法论,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像是一盏指路明灯,指引每个学习它的人摆脱经验主义设下的思想枷锁,能够寻找到自我的真正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贯通整体思政课的基础性课程,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政治素养、提高学生核心能力的关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过程中肩负重大使命。“理论+实践”的创新模式只是一个起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堂将继续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向,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形式。就像赵瑞林教授所说的那样:“今后,原理课程还是要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双管齐下,有机融合,增强课程的吸引力、理论性与实用性。未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会加强课程素材库与案例资源库建设,充分吸收在我国革命与建设历程中山西所具有的优秀红色素材,发掘山西悠久的历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中。”

如日之升,如月之恒。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厚内涵历久弥新,其基本原理看似遥不可及,却无时无刻不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指引着学子们在探求真理的原野中从容前行。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堂中,山大学子以辩证的眼光认识世界,以科学的理论树立信仰,共同高举旗帜,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争做时代先锋。一届届山大学子在美好青春中探究马克思主义的智慧,一代代山大思政课教师以饱满热情铺就学生成人之路。(通讯员:付鑫 吴屿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