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产业脱贫

摄尖上的贵州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产业脱贫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尝试利用现有资源,突破发展瓶颈,培养产、学、研、用相结合,满足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基于现有的酿酒技术、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该校轻工化工系先后牵头成立了由任艳玲、王涛两位博士带领的贵州山地特色水果及其制品工程研究中心及贵州大数据生态食品农产品工程研究中心。

两个中心以培养适合行业需求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搭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协会-创新创业园区”的创新工程中心模式,打造技术研发、技术培训、学生实践、就业创业,对外合作和成果推广六大功能区,不仅能够在学习、实训、实践等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动手实操能力,还能够与社会发展进行无缝对接,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性的实用人才。

目前,两个中心已经在全国成为相关领域内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应用型科研团队、示范中心和产业基地,培养全面掌握行业知识与研究方法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并积极利用研究成果转化助力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与时俱进发力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酿酒专业是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传统优势学科,从1983年创办至今,已经有36年办学历史,为贵州省白酒行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仅贵州茅台酒厂中高管层里,就有300多人是该校酿酒专业的毕业生,贵州省白酒品酒委员近60%毕业于这里。目前,该校酿酒类专业已与贵州茅台酒厂集团、贵州习酒、贵州董酒、贵州金沙窖酒、贵州青酒、贵州国台等省内10余家白酒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学生的实习和就业。

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发展,该校不仅保留了这个传统的优势专业,还根据社会发展、行业需求、时代变迁,不断改革创新教学,调整专业,开设新专业,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除了白酒生产车间,该校还相继建立了葡萄酒、啤酒、白兰地等果酒啤酒生产线,并延伸到山地特色水果及其制品研究领域,贵州山地特色水果及其制品工程研究中心因此应运而生。

贵州山地特色水果及其制品工程研究中心由该校青年博士任艳玲带队,团队成员通过积极发现、凝练和解决我省精品水果全产业链健康栽培、田间与采后管理、加工、贮藏保鲜及其酒类制品的安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重大科技需求,进而在蓝莓、猕猴桃、刺梨等贵州精品果品的相应领域开拓应用研究领域并取得相应突破。

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为了紧抓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东风,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价值,按照整体发展和双高申报规划原则,结合水果与酒制品、大数据等科研平台已有实验资源与研究、应用成果,在原有平台团队研究基础上,该校从山地特色水果及酒制品向食品农产品扩展,又建立了贵州大数据生态食品农产品工程研究中心,在地方产业和最急缺的领域开展深耕研究,坚持高起点、高规格发展,助力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健康和愉悦”。

贵州大数据生态食品农产品工程研究中心还开展食品农产品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应对、食品农产品全产业链国际健康管理、功能性食品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功能性成分及质量安全控制、食品农产品认知与消费心理等5方面的研究,致力在贵州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背景之下,将大数据与贵州特色山地农产品相结合,将贵州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餐桌。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产业脱贫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产业脱贫

创新方式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该校两个中心还联合省内一流高校贵州大学、科研单位贵州农科院、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领先特色研究机构,充分发挥相同或相关学科领域人才技术优势,集聚整合资源要素,通过组建高层次创新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深入探索建立“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工程研究模式与机制。

同时,该校两个中心立足于贵州猕猴桃、蓝莓、食用菌等山地特色资源,针对高标准种植、无公害病虫害管理、动态贮藏保鲜、深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产业化技术需求和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全面开展基于两个中心的师徒制探索,培养相关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与专门人才。

自该校两个中心成立以来,任艳玲和王涛两位博士带领团队成员先后在《世界农业》《南方农业学报》《环境昆虫学报》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了5篇核心论文、10余篇报告和专项措施,为贵州特色山地水果乃至全国涉及研究领域生态农食产品出海保驾护航,研究成果为贵州大力扶持发展的数个千亿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引领了关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教学为科研培养人才,科研则为人才培养提供学术思维锻炼的平台,以提升人才成长的独立性和悟性,最终达到反哺教学的目的。

日常工作中,任艳玲既是贵州山地特色水果及其制品工程研究中心的领头人,也是该校相关优势学科的专业负责人。在教育教学中,她一直坚持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什么样的人,让他们懂得做事的方式方法,还要把握地方经济和科学发展脉搏,把地方产业发展最需要的专业知识,最新学术动态、研究和应用成果及时传授给学生。课堂上,知识新、理论新、问题新,师生畅所欲言,思维相互碰撞。

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进入生产实训车间进行真实工作场景实操。在双师型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转变身份,既是学习者,又是车间的工作人员。同时,该校还引入企业生产质量标准,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行业企业的最新标准和工作场景在学校得到复制,使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更加贴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轻工化工系主任王娟表示,该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立足当下的同时更注重着眼未来。目前,该校不仅建立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还建立了完备的校内外实训教学基地,力求围绕文化育人、技能实操实训、岗位认知体验、技术提高创新4个平台,进行基础实践共融共享、核心技能独立交叉的特色人才培养实训体系建设。

聚焦产业扶贫为“黔货出山”保驾护航

提到修文猕猴桃,如今在贵州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修文县种植猕猴桃已有近30年历史,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6.7万亩,居全国第四位、贵州第1位,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刚刚栽培时的几株细弱果苗,到如今成长为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主导产业。

很多人不知道,修文县这些普遍如鸡蛋大小的“绿蛋”,在为深居大山的村民送去脱贫致富希望的同时,贵州山地特色水果及其制品工程研究中心和贵州大数据生态食品农产品工程研究中心两个团队成员也贡献了一份力量。

随着猕猴桃种植产业规模的日益扩张,杂牌多、品质参差、粗放式管理等问题随之出现。“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处境让修文人开始反思,如何才能让“野藤上的果子变成金疙瘩”。

经有关部门牵线搭桥,任艳玲所带领的贵州省山地特色水果及制品协同创新中心团队正式走进修文县猕猴桃产业园,以解决产业瓶颈、助力脱贫攻坚为目标,从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贮藏保鲜到物流运输,全产业链为修文县猕猴桃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为了让修文猕猴桃“出山出海”,让贵州生态果品香飘海内外,该校两个中心团队还迎难而上,以东盟、日本、欧盟为代表,多方调研协同攻关,深入研究猕猴桃高端消费市场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及管控要求,并结合国内产业实际,从全产业链提出针对性强的应对措施,有效地提升了修文猕猴桃的果品质量与安全水平,扩大了修文猕猴桃的国际竞争力和高端市场出口份额。

“硕果累累的猕猴桃,包含着任艳玲和王涛两位博士及两个中心团队成员们的努力和付出,不管是真菌性还是细菌性的病害,他们都会把实验数据做得非常透彻和完整,最终指导修文县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修文县猕猴桃协会会长路阳春感叹道。

除了修文县猕猴桃产业,黔东南剑河扶贫点酿酒、食用菌产业的异军突起,黔南大塘群山中传统优势茶产业健康发展,以及麻江新兴第三代水果蓝莓茁壮成长,同样凝聚着该校两个中心团队的心血和汗水。

任艳玲表示,精准扶贫就是要把资源和力量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无论是该校优势的酿酒技术,还是目前没有,但投资少、见效快、脱贫效果明显的蓝莓、食用菌栽培技术,他们都会倾尽全力研究攻关,争取用一系列接地气的研究成果去支撑产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新时代工匠引领产业,使应用性技术、人才实现造血式真正脱贫。

“我们将继续为‘黔货出山’保驾护航,进而为‘黔货出海’,占领国际高端市场破解技术瓶颈,为贵州食品农产品提质增效、全产业链健康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王涛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