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陀罗山游记

大美忻州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走到水泥路尽头就到达陀罗山山脚,雄伟的陀罗山近在咫尺。仰望陀罗山主峰,巍峨壮观,高耸入云。漫山遍野的青松郁郁苍苍、遮天蔽日。一条曲折盘回的台阶山路悬挂在山石之间,悬崖之上,时而裸露在危岩之侧,时而掩映在苍翠之间,曲曲折折直通峰顶,令人未登先惧,望而生畏。

偕家人随着稀稀拉拉的游人向上攀爬,一个又一个的‘之’字型台阶山路,时陡时缓,时宽时窄,沿途两侧芳草萋萋,山花盛开,山花笑脸迎远客,青松挥手致嘉宾。仰望前方,山路蜿蜒如登天云梯,悬若游丝;回首山下,那座气势恢宏的龙王庙微缩成盆景,小巧玲珑。

山路越来越陡 ,爬不了多高,老伴便气喘吁吁,我也汗流浃背。好在路边有无数巨石可蔽日,有茂密松林可纳凉。稍事休息,我那六岁的小孙女说:“爷爷,让妈妈陪奶奶休息,咱们先走吧!”她拉着我的手继续攀登,这小宝贝毫无倦意,时而轻舒双臂 放声高歌;时而摘朵山花插在头上;时而捡个石子抛向山下……蹦蹦跳跳,好不快活。人行于花丛树间,路难行而兴致高,走走停停,终至山顶。置身峰之颠,清风拂面,凉爽无比,豁然开朗,心旷神怡。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极目远眺,万千景象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刚才爬山的劳累顿然消失,精神振奋,神清气爽。山上,植被茂密,郁郁葱葱,怪石嶙峋、悬崖欲坠。偕同老伴穿行于形态各异的山石之间,游览于蔽日遮天的林荫之下,尽情地享受着山野情趣。令人惋惜的是那座享誉忻州的“崇化寺”古迹毁于文革,不复存在,只留下些残迹诉说着那段扭曲的历史。残寺的山崖上镌刻着“天近云低,到此清凉”的字样,据说是清康熙皇帝畅游此山时御笔亲书。寻觅忻州八景之一的‘孤松独石’,独石依然屹立,孤松枯死,倒在巨大的独石之下。细观那苍劲的劲杆枯枝,当年一定苍劲挺拔,风采迷人。令人欣慰的是石缝间又长出一株幼树,碧绿苍翠,生机勃勃,其生命力之坚强令人肃然起敬。

踏上巨大的清凉石就到达陀罗山极顶,清凉石开阔光滑,面积足有一亩多大,东邻悬崖峭壁舍身崖,北依险要石缝鬼门关。坐在舍身崖畔,眺望远方,群山起伏,莽莽苍苍,沟壑绵延,蜿蜿蜒蜒。放眼开来,依稀可见远处田畴,翠绿苍茫,河路纵横,此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山登极顶我为峰”的深意。

跟着几位年轻人去探险鬼门关,沿着叫做‘奈何桥’的陡峭石崖小心翼翼地进入数丈深的幽深石缝,却怎么也找不到鬼门关入口。经坐在山崖 上的护林员指点,原来巨石之下那个仅有一尺余高,二尺之宽很不起眼的小小石洞便是入口。同行的年轻人娄四首当其冲进入鬼门关,我真担心他被夹在石缝中。片刻,传来娄四的声音,说他已经通过鬼门关。我跃跃欲试,不听老伴劝阻,斗胆探险鬼门关。双手紧紧抓住崖石,倒转身子,收腹,慢慢退进石洞。俯身看洞外,齐刷刷悬崖耸立,阴森森,巨石参差。周围的山体好像一齐向我挤过来,心率加快,咚咚直跳,大有被山石挤碎之感觉。洞内狭窄,紧贴洞壁勉强可以调转身子,山洞高不足二尺,宽仅有尺许,须收腹缩腚,四肢伸直,慢慢爬行方可通过。时时须注意凸出棱石碰着脑袋,擦伤手背。难怪人称鬼门关。

闯过鬼门关,置身峭壁舍身崖之腰,头顶千仞悬崖将倾,脚下万丈深渊欲坠,山风呼呼,怪音萧萧,不由使人心惊肉跳,浑身直起鸡皮疙瘩。返回时,无须再过鬼门关,可以攀崖而上,双手必须紧紧抓住石缝,双脚牢牢蹬好崖壁,全身贴紧崖壁,稳稳妥妥,慢慢攀爬,倒也有惊无险,安然无恙。回到山顶,老伴和儿媳好生担心,游客对我赞赏有加。都说六旬之人还敢爬洞攀崖,体力够棒,精神可佩。也有人劝说:“毕竟上了年纪了,再不要冒险了!”我口口称是,声声致谢。顶峰逗留一个多小时,沿着曲里拐弯的林间羊肠小道去寻觅山中奇景‘滴水崖’。山路崎岖蜿蜒,山花盛开,五彩缤纷;灌木丛生,横七竖八;森林茂密,郁郁葱葱。沿途可以尽情观赏陀罗山之松千姿百态的身影。可谓无石不松,无松不奇。有的直立挺拔,如威武士兵;有的盘曲伸长,似苍龙卧崖;有的老态龙钟,若耄耋老者;有的苍翠欲滴,像翩翩少年……它们或屹立于悬崖,或隐身于幽壑,或俯或仰、或立或卧、叶色浓绿、四季常青,树干坚挺,造型各异,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它们不畏山风之狂烈,不弃山崖之贫瘠,将自己全部的绿、全部的美和全部的爱泼洒在陀罗山阴暗、冷酷、无情、凌乱的顽石之上,把陀罗山装扮得景美了,山活了,风动了,云涌了,雨多了,泉响了……连山石也有了灵气。”我不由地对陀罗山之松的美丽身姿和刚毅精神所感动,心中油然产生一种仰慕与敬爱之情。

沿途观赏,沿途拍照,不知不觉来到山中奇景‘滴水崖’。洞口有一座小小庙宇 。庙宇建筑结构极其简略,就地取材,片石为料,无樑无檐,穹型圈砌,深不足三米,宽也约两米。正面三尊塑像慈眉善眼,神态端详,造型精湛,栩栩如生。供桌上供果丰盛,香烟缭绕。老伴轻手轻脚进入庙里虔诚叩拜。山洞并不幽深,进入山洞,清凉无比。洞壁的崖缝间滴滴清水不停地滴答,常年不断,千百年不衰。游客们都说这是神水,饮用可以消灾解忧,祛病提神。人人都拿个矿泉水瓶接水,说也奇怪,好像大山有灵,只要有人接水,原来慢慢悠悠的滴答就变成细细的水丝。不消片刻,便可获得一瓶清爽可口的天然矿泉水,喝到嘴里,清爽无比,凉彻肺腑。下得山来,意犹未尽,回首雄姿,感慨良多。陀罗山之美,美在其山,美在其石,美在其树,美在其泉,美在…… 总之,山险石奇,树美景秀。我深信:再过几年,陀罗山一定会以它更美的景色笑迎四方游客。2013年5月28日

发布于:山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最新报告显示:亚冬会期间境外势力曾对我关键网络基础设施实施攻击402万
妻子不愿继续生育离婚后获补偿35万401万
胡歌 二胎342万
老人上坟引发山火烧死66只羊无钱赔339万
白宫回应马斯克辞职337万
甲亢哥看重庆轻轨穿楼兴奋欢呼326万
查看全部实时热点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