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成语中的楚考烈王

滚动消息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转自:新安晚报

  无论做人做事,楚顷襄王、楚考烈王父子乃至其他楚王留给后世的经验都是十分丰富的,教训也是深刻的。后人也非常珍视他们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因此常说常新,铭记不忘。那些诞生在他们身上、流传至今的成语,就是见证。不仅如此,这些成语还生动地折射出楚国兴衰的历史场景。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处在武王墩楚墓的考古发掘阶段,我们重温这些成语,是颇为受益的。

  从楚考烈王四年(前259)、也就是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开始,秦军进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作了顽强抵抗,时至楚考烈王六年(前257),秦兵攻势不减,赵国被迫向楚国、魏国倡议:建立合纵联盟共同抵抗秦军。

  存亡之秋,谁堪担此大任?赵王的弟弟平原君赵胜(?-前251)是个贤能之人,在历史上与魏国信陵君、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合称“战国四公子”,司马迁称他是“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他义无反顾,担此重任。他说:“如果此行能以和平方式签订盟约,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这种方式不行,那么,只有在楚国华丽的宫殿内搞定楚王!”他说的这个楚王就是楚考烈王。言下之意,如果楚考烈王不同意派兵救赵,那就在考烈王的宫殿内,让考烈王永远出不去!

  平原君平时招募了大批门客,随时备用。门客又称食客,春秋战国时期,他们不事生产,专门寄食于权贵之家,为权贵服务,并寻找机会发展自己。如今国难当头,平原君准备从这些门客中挑选20名文武双全的义士,与他同往楚国。

  可挑来挑去,符合条件的只有19人,还缺少1名。这时,门下有个名叫“毛遂”的,自告奋勇地说:“听说您要去楚国签订合纵盟约,还差一人,我毛遂希望您让我凑个数,一同前往,何如?”

  一看这位门客,平原君不认识,就问:“请问先生来我门下几年了?”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毫不客气,说道:“一个贤能的人活在世上,就好比是把锥子放在布袋里,锥尖尖很快就会显露出来。先生已经来我门下三年,我一直没有看到有谁给您点赞,也没有听说过您的名字,可见您是个没有什么才能的人。您还是不要去,留下来算了。”毛遂不紧不慢地说:“那是您没有把我放进布袋。早放进去,早就脱颖而出了,何止是显露一点点小尖尖?”

  平原君一听,感觉此人谈吐不凡,就决定带他同行。已经入选的19人在一旁听了,“相与目笑”,诡秘地相互一笑,大意是等着看笑话吧。

  旭日东升,谈判正式开始。平原君与考烈王就合纵结盟的事项展开讨论,细致阐述联手对付秦国的利弊。时至中午,依然没有结果,主要是考烈王犹豫不决,不愿意接受这个方案。这时那19个人开口了,对毛遂说:“您上!”

  只见毛遂手按剑柄,越阶而上,对平原君说:“合纵是利是害,两句话就可以搞定。你们从早上谈到现在还没有结果,咋的啦?”还没等平原君说话,考烈王即问平原君:“这位客人是干啥的?”平原君说:“他是我的门客。”考烈王冲毛遂呵斥道:“还不下去!我和你的主子说话,你来干啥?”

  毛遂不卑不亢,回道:“您之所以呵斥我,是依仗这是在您楚国,您人多势众。现在,我和您只隔着十步之距,您的人再多也无济于事。您的性命,就掌握在我毛遂手里!我的主子在这里,您呵斥什么!况且,我听说商汤仅凭七十亩之地,就称王于天下;周文王凭着百里之地,使天下诸侯臣服,没有一个依仗人多势众。现在,您楚国方圆五千里,拥兵百万,这是足可称霸的资本。这么强大的楚国,天下谁能抵挡?但是,白起,竖子一个,只带领几万人的军队,与您楚国作战,一战攻占都城鄢陵,二战火烧夷陵,三战扒开了您祖先的坟墓,侮辱了您的先人。这是您楚国人百世难解的深仇大恨,连我赵国人都感到羞愧。合纵抗秦,实际上是为了楚国,难道是为了赵国吗?我的主子在这里,您还呵斥啥?”

  考烈王说:“是,是的!您说的对,我愿意倾楚国之力,来与赵国联手抗秦。”

  毛遂说:“合纵之约,就这么决定了?”考烈王说:“决定了。”

  毛遂对考烈王身边的人说:“拿鸡血、狗血、马血来!”只见他捧着盛血的铜盘,跪着献给楚王,说:“您先歃血为盟,以示诚意;其次,轮到我的主子;再次,就轮到我。”就这样,合纵盟约在楚国的殿堂之上现场敲定。

  完成出使大任,平原君回到赵国,深深自省道:“我招募门客以来,多则上千,少则几百,自以为赵国之内不会有遗漏的人才,今天才知道:我错了!这位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重于九鼎。毛先生的三寸不烂之舌,胜过百万雄师,我不敢再自称能识别人才了!”于是毛遂成了平原君的上宾。

  这件事被司马迁记录在《史记》中,它展示了成语“毛遂自荐”和“歃血为盟”的诞生过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