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的一个县城 古为军事重地 也是宁姓祖地

怪咖众说纷纭
一座城,一个故事;一个名,一卷历史。
获嘉县一个位于新乡西部的一个县城,早在80万年前,其境内就有人类活动,且已开始直立行走;50万年前,境内人们已经懂得制作简单的生产工具;10万年前,境内人们完成了向智人的过渡。
武帝讨伐获吕嘉首级赐名"获嘉"传千年
历史的变迁,人类文化的进步,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不少值得追寻的印记。
小编查阅资料,了解到,获嘉县夏商时县境属冀州,称宁邑;西周建立之初,更"宁"为"修武";东周春秋初,境域称宁邑,属卫国;秦王朝境域时称修武县;到了汉武帝时期,赐名"获嘉"。
据小编了解,当年汉武帝赐名"获嘉",还有一段历史故事。
据说,西汉时南越国地有一位丞相名叫吕嘉,其胸有抱负,也是一位治世能臣,在任时积极推广中原文化、先进农耕技术,把南越国治理地繁荣强盛。
然而,如此能臣却碰上了当时更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汉武帝意欲一统天下。南越不甘俯首称臣,西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吕嘉作为实际掌权者率众起事对抗汉朝,奈何汉朝大将路博德身经百战,势如破竹,最后吕嘉壮志未成,兵败被擒,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元鼎六年(前111年)春,汉武帝驾幸豫北,走到汲县的新中乡(今新乡市西南6千米的张固城村),恰在这时,路博德派使者献来南越国丞相吕嘉首级,武帝大喜,取"擒获吕嘉"之意,改新中乡为获嘉,并置县,属河内郡。
一场统一战争,一个南越丞相的首级,就这样决定了获嘉县的名字,也算颇为传奇了。
天降大雨润万军 积土成丘会同盟
获嘉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厚,是中国同盟文化发源地、封神故里。
3000多年前,周武王姬发率领八百诸侯在孟津北面渡过黄河来到境域(当时的宁邑,今获嘉县)。不料恰遇“天降大雨”且“三日不休”,儒雅相父(姜子牙)说这是“天润我军”,武王遂命令全军驻兵于宁邑“修兵练武”,为灭商作准备。
在大战前夕,周武王率领八百诸侯在今县城东北2.5公里处让士兵积土成丘(即今天的“同盟山遗址”,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丘上设坛盟誓,为“牧野大战”取得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历史上称此丘为中华第一坛,后人称此丘为“同盟山”,并在山上修建武王庙,以示纪念。
同盟山、武王庙景区系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占地230000平方米,为大型北方园林建筑。现存完整的明代建筑群-武王庙,殿堂40余间,供奉周武王与西周开国先贤,为全国唯一祭祀周武王之场所。
宁氏根茂遍海外 寻根谒祖在获嘉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据不完全统计,宁姓人口已达140余万,在当代姓氏排行榜上居第187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53%。
这里为什么要说宁姓呢,据资料显示,获嘉县就是宁姓的祖地。
《宁氏族谱·宁氏姓氏考》说:“宁之先本姬姓,文王幼子康叔封于卫,传至武公第四子季亹,食采于宁,以宁为氏。其地在今之河南获嘉县、修武县等处,厥后子孙在卫者,或居荥阳或徒南阳。自季亹至喜九世皆为卫卿,故卫为宁之宗国。”
获嘉现存与宁氏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存,除季亹冢外,尚有周文王冢、同盟山武王庙、宁邑故城、大宁城等。
除了这些外,获嘉县还有不少历史故事,你还知道哪些?那就给小编留言吧,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历史名城获嘉县。
发布于:河南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