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城】汾城:一座饱沾仙泽之恩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南蕾孟向彤
庄子《逍遥游》中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姑射山在哪里?历来众说纷纭,现在很多学者认为,姑射山在吕梁山的南端,即临汾以南直到山脉消失,其北边与火焰山相接。据说姑射仙人住在山脉主峰的桃花洞内,不管桃花洞在何处,整个姑射山都氤氲在仙气的笼罩之内。汾城位于姑射山东边十余里处,自然也就饱沾仙泽之恩了。
这仿佛是一座被遗忘的古城,但这座古城的来头可不小。唐初,它是尉迟恭的封地鄂公堡(俗称敬德堡),唐代贞观七年(633年),县城由古城镇迁到此地,名为太平县。叫着这么个响亮的名字,太平县的确是一个富庶的地方,同相邻的襄陵县,并称为“金襄陵、银太平”。
至于“汾城”这个名字,它的历史实在悠久,据《史记》记载,战国末年,秦国进攻魏国,打到今天的新绛以北,秦王下令“发兵屯汾城”。经考证,这个汾城是赵康镇的古晋城,而不是今天的汾城。民国初年,给太平县改名时,借用了这个古老的名字,这才有了汾城县,而古晋城也在汾城县的辖区之内。经过两千年的轮回,历史又回到起点,战国时的古汾城,把自己的名字让给太平县,作为新县名,而它自己,仍然是古晋城。
汾城古建
汾城作为县城,当然具有县级规模的建筑。千余年间,多次修葺增建,所以保存相对完好,给今人留下了一批极其珍贵的文物。
汾城的第一步,从一座廊桥开始。这一脚,就跨进了八百多年前......
洪济桥
南门外的这座洪济桥,始建于金代大定二十三年(1184年)。桥下的河道已然干涸,单孔的石拱,早已掩埋在泥土里了。
桥洞上方镶嵌着龙头石雕,桥面用石板铺成道路,并建有木结构廊房五间。据记载此桥始建于金代,乾隆年间维修时,把木柱换为石柱,更显得沉稳坚实。桥廊下面有匾额一悬,上写“洪济桥”三字,是民国年间维修时由县长纪泽蒲题写,字写得古朴遒劲,颇有功力,此匾至今仍挂原处。
这廊桥,既是通衢,又能遮风避雨,在中国北方十分罕见,留存近千年的更是珍贵。当然,木构建筑历代需要不断修缮,如今见到的洪济桥,是清代乾隆年间按原样重修的,只是把木柱换成了石柱。而那硕大的斗拱,依然存留着金元时期的古风。桥上古朴厚重的廊架飞虹——一排五间青瓦歇山顶的木构桥廊,在十几根粗壮的柱子支撑下,昂然挺立着。
作为城邑,汾城诞生于唐朝,至今虽然已有一千几百年的历史,但比起周围那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的村庄,汾城就显得很年轻了。
汾城古街
小小汾城,跟北方大多数古城的格局一样,以一座鼓楼为中心,十字大街向东南西北辐射开去。鼓楼据说始建于唐代,现存的是清康熙的,底座十字券门通往四方,十字歇山顶双重檐楼阁,琉璃瓦顶,翼角上风铎叮当。这座古城中心最高的建筑,统领着整座城,就像是一个家的家长似的,四面八方远远看到它,家就到了,心就踏实了。商贾更是以它为中心聚拢来,鼓楼四方自然成了县城的繁华地带。
从南关到鼓楼的一路店铺很有意思,从清末民国式的中式排门店面,逐渐向现代过渡,到鼓楼四面街角,变成五六十年代中西合璧、头顶山花的水泥建筑。沿街走过来,像是穿越历史。只是奇怪,大部分店面关门大吉,门可罗雀。
古街两侧,当年商铺林立,摊点栉比,贸易繁荣,许多商品曾远销陕甘江淮。在众多的商品中,米醋独具风味,名闻遐迩,至今仍享盛誉。
古城里藏着大量古建筑,最能体现古人精神内涵,也最令人惊艳的,是各种庙宇。
社稷庙
洪济桥东边有一座社稷庙,建造得美仑美奂,古色古香。现存建筑中,正殿高大典雅、气势恢宏,凌空翘起的飞檐形成优美的曲线,使庞大的屋顶显得舒展轻盈;献亭造型稳健大方;钟鼓楼飞檐挑角,结构精巧。但社稷庙最突出的是建筑物上的木雕,连接立柱的栏枋、雀替及装饰性的垂莲柱柱头,还有层层套叠的斗拱,都精雕镂刻着双龙戏珠、鱼水云纹图案、山水人物故事,构图形象生动,雕刻刀工纯熟,线条流畅自然,再加上朱漆彩绘,真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堪称建筑技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社稷庙整体建筑群中,还有牌坊式大门和戏台,本来也一直保存完好,可是后来由于建设的需要被拆毁,许多建筑构件挪作他用,致使古庙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徒令人扼腕叹息。
绕过一排现代房屋,豁然开朗的出现一座庭院。东西两庑的尽头,迎面是献殿和正殿两重主体建筑。大殿两侧,高峙着角亭式的钟楼和鼓楼。几座建筑相依相挨,勾心斗角,布局紧凑。献殿和正殿雕梁画栋,一组组斗拱精巧繁复。鼓楼的顶上,穹窿式的藻井由复杂的木构件拼插而成,又描绘着色彩单纯古朴的彩画,更显得极尽工巧。而一周八卦图形,则提示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五行八卦这精神的理念,其实是基于物质的,对农业国家江山社稷的统治,至关重要。
鼓楼
当街一座鼓楼高耸云端,与西边的文峰塔并肩挺立,默默拱卫着汾城上空的蓝天,守望着汾城地面的村岚。鼓楼东北是县衙官署,俗称大堂,建在尉迟恭帅府原址上,大堂正中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忠爱堂”三个字,是雍正御笔亲书。
鼓楼的透雕雀替,像一条线条优美的边框,画框里,大殿青灰色的砖雕脊饰和瓦当近在眼前。高浮雕的花卉优雅地绽放着,昂首的螭吻瞪着炯炯的双目,耀武扬威。
文庙
鼓楼西北是文庙,跟各地的文庙大致相同,也是棂星门、泮池、状元桥、大成殿等。大成门廊下竖立着许多碑刻,其中有明代书法家文徵明的两通行书诗碑,笔力苍劲,雄强豪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文庙大门为花岗石结构,门额上方刻有三个大字:棂星门,两旁的石柱上各缠绕着一条巨龙,大门左侧一块石碑,石刻为: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以示对文化、对知识和教育的尊重,当然也是表示对文圣孔子的尊重。
大成门内古柏参天,清雅宜人,院中央是泮池,上有状元桥。传说,凡参加县试的秀才,在状元桥上走一趟,等到了大比之年,就会金榜题名。因而,留下了“状元桥上走一走,金榜题名占鳌头”的俗语。
文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有影壁、棂星门、大成殿、藏经楼,两侧围廊,单檐歇山顶,琉璃脊饰,柱头斗拱七踩单翘双昂,前檐格扇门窗。大成殿内,当年的泥塑早已不存,墙上镶嵌着一块嘉庆癸酉“崇圣祠东围墙棂星门西月墙重修碑记”的完整嵌石,再一次证明了大成殿的历史。
城隍庙
文庙北边,县城西门内建有城隍庙,庙内古柏苍苍,气象森森,正北大殿巍峨雄伟,钟楼鼓楼两侧相拥;南面是过路式戏台,结构精巧,虽是明建、清修,却富有元代风格,是古代戏台建筑的珍品。大门外正对的影壁上镶嵌着彩色琉璃砖雕,中间是麒麟双龙图案,两旁雕刻着一副对联,“生了死,死了生,生死不息;人化物,物化人,变化无穷,”揭示了天人宇宙之无穷造化,耐人寻味,富有哲理,可惜在破四旧运动中被红卫兵给砸坏了,现在只能勉强辨认。
城隍庙琉璃照壁
除了这些古建,还有明轮堂、砖塔、县衙大堂等,是山西省现存较为完整的不可多见的古镇建筑群,有较高的艺术、建筑、考古、标本欣赏价值。
汾城不仅仅只有古老的建筑,还有独具风味的传统美食也值得一提。
汾城美食
臊子面
臊子面被汾城老百姓视为上等佳肴,遇到儿婚女嫁、老人过寿等喜庆大事,往往要用“早面午席”来招待亲朋,“早面”,早上这个面就是臊子面。
做法:
做臊子面很有讲究,先做臊子,把土豆、油炸豆腐、精肉、海带切成丁,炒好后放在一边备用。第二步做菜码,鸡蛋炸成蛋饼,切成菱形盛到碟里,再切韭菜、芫荽、葱花与鸡蛋放一块。这下轮到做面,面要和得很硬,擀成的面片必须薄,最见功力的是切面条,使用专门的刀具叫敦刀,比普通的切菜刀长,形状像西瓜刀一样,略呈弧形,切出的面条又细又匀,就像现在机器压的面。煮面要软硬适度,面条煮好后先过清水,再捞在细瓷碗里。下一步是做汤,水烧开后调味,要凭经验和技术的高度融合,才能调得恰到好处。然后把菜码洒在汤里,连汤带码舀到面碗里,又倒回锅里,反复涮几次,让汤味充分浸入面内。最后一步是把臊子浇在面上边,加适量的汤,刚没过面就行。一碗香喷喷、热呼呼的臊子面做成了,请慢慢品尝、享用,并听一首当地民谣:
油粉饭
油粉饭,据《襄汾民俗概述》记载,学名应该叫粉浆饭,只有在襄汾才叫油粉饭。而襄汾的油粉饭又以汾城的最为正宗。
据民间传说,油粉饭起源于明朝。有一次,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途经太平县。县老爷赶紧将其请进县衙,渴求墨宝。文大才子一番推脱。县老爷私下里问书童,才子有什么嗜好。书童说,先生无所好,素喜酸,但不喜欢米醋那样的酸,而是婉转柔和的酸。县太爷左思右想,不知怎么才能如才子的意。正在此时,平时给太爷送凉粉的张三到了。张三听说此事,大包大揽。他挑来一桶发酵的粉浆,让太爷尝尝,果然不错。厨房的大师傅将油粉放入锅中,缓慢地扬沫,沫散尽了,油粉也烧开了,放入淘好的小米、大豆、绿豆、花生豆熬煮成粥,放入海带、猪肉、粉条、萝卜条等蔬菜煮七八成熟,下入面条,面条煮熟后调味烫葱花,就可以出锅了。文大才子人未进屋已闻见酸香味,端起碗,吃一口,辣中带香,越辣越喝,越喝越烫,最后满头大汗,连干三大碗。乘着兴致,提笔挥毫,龙飞凤舞。直至现在,文征明的墨宝已被刻成石刻,存于汾城文庙内。
汾城人常说,油粉饭之妙,一在酸,酸中带馊的怪味;二在烫,大口吃面,小口吸溜吸溜地喝汤;三是红油辣椒的辣,辣得舌尖发麻,辣里溢香,香中渗鲜,鲜里溢酸,酸中含咸,各种滋味尽在其中。
做法:
先把油粉烧开下米熬米汤,再煮入花生、各种豆子、豆腐、肉丁、萝卜、白菜、海带,最后下面条,炒葱花(或韭菜)放入锅内,调味,全部工序完成。油粉饭略含淡淡的酸味,轻轻尝一口马上就能打开胃口,吊起食欲,吃起来香醇可口,后味绵长。由于它里边食材搭配多样,营养丰富,能满足人体对各种养分的需要。又因为油粉是绿豆做成的,性凉,还能起到清热祛火的作用。
襄汾羊肉锅
襄汾羊肉锅是晋南的特色美食,以汾城的膏腴羊肉锅子最为有名,膏腴羊肉锅子肉质鲜美,口感软糯而不腻,咬一口唇齿留香,吃完羊肉的浓汤还可以涮菜,意犹未尽再来一碗羊肉面,人世间最幸福的事情也不过如此了~
做法:
锅里放少许油,下辣椒、花椒、姜末、蒜末、煸香 ,然后放蔬菜炒出水分后 加羊肉进去翻炒,迅速加少许盐 、砂糖,试味后觉得 味道还不够,再加了一勺和少许增辣增香,继续翻炒至水分收干,汤汁都吸入羊肉,就可洒上葱花翻匀装盘。
穿越千年的记忆,汾城是残缺的,残缺在历史的沧桑中,残缺在自然的风雨中。守望文明的家园,汾城是古朴的,古朴得没有现代的粉饰与雕琢,没有更多现代建筑的痕迹。所以说,汾城是历史的记忆,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散发着历史的信息,诉说着中国城镇的变迁。
交通: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