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苏联利用大萧条引进大量西方剩余人力物力促进了自己的发展

未央长喟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一战过后,苏联的重建之路极其困难。虽然在革命之前沙俄经济水平已经不低了,但是几年的战争却让国家变成了一片废墟。按当时的统计,1913年时,沙俄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只占42.1%,农业占57.9%。这个水平可以称为农业国。即使到了1927年也不过是刚刚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不过偏偏这时候西方国家出现了大萧条,苏联借这个时机大量引进西方的人力物力,为自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苏联利用大萧条引进大量西方剩余人力物力促进了自己的发展

列宁

自1921年结束战争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渡过难关,曾推行了五年的“新经济政策”。当时,西方各国一致对苏联采取敌视政策,在经济上严密封锁,防止任何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流向苏联。对苏联而言,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它的现代工业仍很落后,不但钢铁、电力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需要,汽车、飞机制造、化学合成、大型机器设备制造等大工业更是一片空白。有关数据显示,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只有不到3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人畜来完成。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苏联还极度缺乏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劳动者的素质也不高。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苏联领导人意识到,如果不迅速实现工业化,这个新生的政权就可能面临威胁。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3年)的指示,随后在1929年4月,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和同年5月召开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批准了“一五”计划方案。

恰在此时,随着华尔街股市的崩溃,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美英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危机蔓延期间,这些国家几乎无一例外面临资本和商品严重过剩的问题。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它们不惜以邻为壑,展开激烈的经济战,竞相对外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只要能赢得订单,它们再也管不了什么意识形态的差异了。这无疑给了苏联大量低价引进西方先进设备、技术和资金的机会。

1929年5月,苏联在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建设委员会下专门设立“外国咨询中央局”,负责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业务。苏联通过引进大批工业化所需的技术装备,有力促进了五年计划的完成。1929年底,苏联同外国签订了70多项技术援助和咨询协议,涉及机械、冶金、石油化工和交通运输等多个重要经济部门。到1931年初,苏联接受技术援助的项目增加到124项,投资总值达8300万卢布。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企业,几乎都是在欧美的帮助下建设完成的。苏联三大钢铁厂,即马格尼托戈尔斯克钢铁厂、库兹涅茨克钢铁厂和扎波罗热钢铁厂,都是在美、德两国的援助下建造的。苏联的三大汽车厂都是在欧美专家的帮助下,用西方设备更新装备的。四大拖拉机厂大部分也是西方等国援建的;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是在美国近80家工厂的帮助下建成的。30年代的最大电站第聂伯电站,和其他大型电站一样由欧美出人出技术装备帮助完成。

苏联利用大萧条引进大量西方剩余人力物力促进了自己的发展

这一时期,苏联成为世界市场上机器设备的最大买主。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1931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销往苏联,193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5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30年代,苏联几乎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

据说,斯大林后来曾在一次党内会议上感慨地说:“在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其余的,也大多是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技术援助下建立的。”

在大萧条期间,苏联通过引进和利用大量国外先进技术装备,较快地获得了先进的生产能力,掌握当时最先进的技术,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从而快速崛起。同时,苏联也没有忽视对人才的引进。由于在经济危机中西方出现了大量的失业技术人员,因此他们纷纷接受苏联的聘请。1929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达1919人,技术人员10655人,分别是1928年的5倍多和20多倍。1932年,在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达到了6800人。在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居然先后有10万名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申请移居苏联。

发布于:山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