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孙策临终前将权力交给孙权, 后人却只封侯了事, 甚至后来全被杀

未央长喟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权力的更替往往是父终子替,少有出现兄终弟替的情况,一般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多是因为自己没有后嗣。而孙策有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还要选孙权继位呢,孙权继位以后又是如何对待孙策的儿子呢?

孙策是东汉末年一位锋芒毕露的人物,打下江东仅用数年时间,当时曹操也把他当成心腹之患。《三国志》记载郭嘉曾说:“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果不其然,孙策出外狩猎时遭到许贡的三门客所刺击,回吴之后,因重伤过世,享年二十六岁。临终前孙策将权力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而不是自己的儿子。

孙策这么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的孩子太小了,要是立了他的孩子,估计会被佞臣所利用,自己打下来的江山就要功亏一篑。虽然在史书中没有记载孙策孩子的年纪,不过孙策死的时候才二十六岁,可想他孩子有多大。所以选择孙权不妨是个好办法。

孙策临终前将权力交给孙权, 后人却只封侯了事, 甚至后来全被杀

孙策

当然还有孙权个人的因素,因为孙策有多个兄弟的,而孙权能够脱颖而出,说明孙权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张昭都建议孙策选孙翊,因为孙翊骁悍果烈,有兄策风,可孙策还是选择了孙权。孙策在传位给孙权时说到:“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孙权适合治天下,可以巩固孙策打下来的江东之地,所以选择孙权是明智之举。连曹操都说到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孙权一位无可挑剔的继承者。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江东士族集团的利益关系问题。孙策在位期间,孙策只顾对外扩张,在处理与江东士族关系上关系弄的很僵,两者之间矛盾尖锐,孙策就是被许贡以前的门客所杀。基于自己以前的经验教训,孙策需要找一个能与江东士族处理好关系的继承者,而孙权此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加上张昭的辅佐自然可以处理好与士族之间的关系。

当孙权继位以后,追封孙策长沙桓王,封子绍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可见孙权并没有亏待孙策的儿子,但也不算多好。陈寿在《三国志》里是这样评价的:“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相比之下,后来司马炎篡魏后,追封司马昭为晋文帝,哥哥司马师为晋景帝。两者一比,高下立判。而且孙权猜忌孙策的后人,以及作为孙策女婿的陆逊。孙权对孙策必然是有愧疚的,据记载:“吴主寝疾,遣太子祷于长沙桓王庙。”换言之,孙权病倒,按理应该遣太子向孙坚祷告,却向孙策祷告,可见其愧疚之心。孙绍死后,侯爵由其子孙奉沿袭。到了孙奉的时候,因为有谣言传孙皓将死,孙奉将继承皇位,于是孙皓赶尽杀绝。《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记载:“权称尊号,追谥策曰长沙桓王,封子绍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绍卒,子奉嗣。孙皓时,讹言谓奉当立,诛死。”在权力面前,亲情如草芥。

正是孙策传位于孙权,孙权才能开创属于自己的孙吴政权,与曹魏政权,蜀汉政权形成三国鼎立之局势。虽然孙权对这些侄子们做法不够厚道,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毕竟孙策后人是对孙权有威胁的。

发布于:山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大张旗鼓加税偷偷摸摸豁免410万
弟弟找开锁上门后发现姐姐已去世385万
外媒问哪来的自信幻想中国人会跪372万
28岁网红因病去世留下4个孩子344万
美国折腾一周不如周末的风动静大337万
手机租赁平台定价全凭胆量322万
查看全部实时热点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