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父之战后楚国在吴楚争霸中逐步转为劣势

未央长喟
鸡父之战,是吴楚之间在周敬王元年(前519年)爆发的一场争霸战争。吴国利用灵活的战术,在鸡父打败楚国领导的七国联军。此战之后,吴国夺取了淮河流域的战略要地,楚国在吴楚争霸中退居守势。可以说鸡父之战算是吴楚争霸中的转折点。
鸡父之战的背景
鸡父之战前,吴楚两国已经发生多年的争霸战争。吴国作为一个新兴的诸侯国,早已不把自己作为楚国的臣属,加上北方的中原霸主晋国因为与楚国的连年战争消耗极大,不愿意再与楚国发生直接战争,于是采取联吴制楚的战略,扶持和联合新兴的吴国,由吴国从东面打击楚国,从侧面牵制楚国北上。
周简王十一年(前575年),晋国就派人与吴国接触,教授吴人战阵之法,吴国的军队战斗力得到较大提高;周灵王九年(前563年),晋、吴两国国君首次会面,正式结成针对楚国的战略联盟,楚国形势岌岌可危。
鸡父之战
淮河流域对于当时吴楚争霸而言是一个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地区,吴楚双方谁控制淮河流域就能在这场争霸战争中占据战略主动。因此吴楚双方围绕淮河流域的控制权发生多次战争,鸡父之战前吴国曾两次占据淮河流域重镇州来但都被楚国夺回,鸡父之战依旧是因为州来的争夺而引发。
鸡父之战的经过
周敬王元年(前519年),吴国在吴王僚和公子光的率领下,对淮河流域战略要地州来再次发起进攻,楚平王得知敌情,立即命令司马薳越率领楚、顿、胡等七国联军前往救援,同时让群臣之首令尹子暇带病督师。
吴军侦知楚国带领七国联军赶来救援,感到楚国联军实力强大,吴王僚当机立断撤去对州来的围攻,率军撤退到钟离等待战机。
吴王僚
大战在即之时,抱病督师的楚国令尹子暇在军中病故,楚军士气受到重大打击,楚军统帅司马薳越无奈只好也率军退到鸡父休整。吴国公子光侦知楚国令尹子暇病故的消息,立即建议吴王僚尾随楚国联军,伺机发动突袭进攻。并且详细的制定了示弱诱敌,设伏击溃联军中的胡、沈、陈等小国军队,然后乘势突击楚国中军的作战计划。
吴军利用准确的情报,周密的作战计划,在鸡父之战以弱胜强,一举击败楚国组织的七国联军,从此占据州来地区,控制淮河流域,从此在吴楚争霸中占据战略主动权。
鸡父之战的确让楚国元气大伤,从此在吴楚争霸中退居守势,只能采取消极防御的措施,并逐步陷入被动境地。在十三年后已经篡位的公子光,率领吴军攻入楚国首都,楚国险些亡国。但是楚国很快就收复了失地,因此这些影响没有持续扩大和恶化。
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楚国首都被吴军攻破,随后因为吴军在楚国的暴行,激起了楚国军民的反抗。而且秦国在申包胥的哭求之下,答应出兵援救楚国,与楚国关系一向密切的越国也出兵从攻击吴国后方,腹背受敌的吴国还发生内乱。内外交困之下,吴军在周敬王十五年(前505年)撤兵,楚人遂收复首都。收复失地的楚国元气大伤,开始进入休养生息阶段,在楚昭王的率领下,稳定内部发展国力。虽然还不能反超吴国,但也在缓慢恢复实力。而吴国则在夫差的带领下,击败越国,称雄南方,随后吴国开始将目光转向中原,开始与齐国和晋国争霸。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年),吴国在黄池会盟诸侯,在争霸诸侯的同时,再次被越国偷袭,随即一蹶不振直至被越国吞并,楚国被吴国压制的局面得到解除。
发布于:山东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