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温末政权曾进行多次政权转移,最终在党项的攻击下覆灭

未央长喟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割据凉州150余年的温末政权,在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进行过一次重要的权力转移。一度掌控凉州的折逋氏将权杖交给了更为强势的潘罗支。但即便潘罗支背后有吐蕃六谷部的支持,北方不断崛起的党项部落依旧是个难以忍受的威胁。咸平五年(1002年)三月,党项首领李继迁贡献宋朝重镇灵州(甘肃灵武),更让潘罗支如芒在背。可宋朝对潘罗支屡次要求的联兵攻伐建议一直支吾应对,担心他趁机做大,成为第二个李继迁。

就在北宋首鼠两端之时,李继迁举全族之力,雷霆压顶一般南下,奔凉州而来。

潘罗支的诡诈

咸平六年(1003年)十一月,党项首领李继迁举全族之力,兵发凉州(武威)城。

党项对河西重镇凉州觊觎已久,自从潘罗支多次拒绝党项的拉拢,坚定奉行联宋政策后,李继迁就憋足了劲,准备鲸吞凉州。

党项大军以雷霆压顶之势前来,潘罗支闭着眼睛也能猜出进军路线。因为,凉州北面靠近腾格里沙漠,并不适合大军行动,从灵州到凉州能先择的道路就那么几条。

两军在几百里的平原上,阻击与反阻击,围歼与反围歼的战斗连续展开。杀奔凉州的李继迁根本没用什么计谋,占据绝对优势的党项军,只要平推过去,胜负立现。

在连续突破了几道防线后,党项军队渐渐将六谷部联军挤压在凉州城内。潘罗支就是有通天之计,也无法填平绝对实力上的差距。面对李继迁堂堂正正的阳谋,他也只能凭借凉州高大的城墙进行防御。

战争形态中,最为残酷的城垣攻防战开启了。

党项部队发起了海浪般的攻势,本来就人数劣势的凉州军队,只能在狂攻下苦苦支撑。潘罗支不得不亲自上城激励士气,但倒在他身边的军卒却越来越多。党项军队的战斗力和使用攻城器械的熟练程度,远超他的预期。

他并不知道,党项早就得到了辽国的支援。在辽与北宋交战的过程中,辽国学到了不少攻城器械的使用诀窍。而这些技巧又被党项人学去用在了凉州攻城战中。

李继迁

围攻月余后,李继迁趁凉州军疲惫不堪之机,派敢死队偷袭攀上城头。旋即从内部打开城门,早有准备的党项部队像潮水一般涌入凉州城。

巷战中,北宋在派到凉州知事的也死于乱军。潘罗支见到凉州城破,只得向李继迁表示愿意投降。

得到这个消息,李继迁非常高兴。他早就想利用潘罗支的影响力,来招降六谷部和周边的吐蕃部落。所以,他对于前来投降的潘罗支非常客气。两人在城外党项的大帐中相谈甚欢,潘罗支上缴了宋朝授予的牌印、官告等物,李继迁则以兄弟相称。

在一边冷眼旁观的谋士张浦看出了端倪,他提醒道:潘罗支枭雄也,必不能甘居人下,不如借此机会除之。但李继迁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表示他们已经是穷途末路,掀不起什么浪花。

党项军队停止进攻后,潘罗支借口安抚百姓,招降周边部落,回到了城中。他马上派心腹出城联络,周边的吐蕃部落余众,很快集合了几万人的部队。但潘罗支心里清楚,这点军队肯定不足,要想彻底击败党项,他还得继续忍耐。为此,他在城中大肆逮捕北宋留下的官兵。同时,又让周边吐蕃军队打着投降的旗号向凉州集结。

李继迁被潘罗支忽悠得云山雾绕,吐蕃军队聚拢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

当潘罗支准备得差不多了,便亲自邀请李继迁入城赴宴。李继迁不听张浦的劝告,带着卫队前往。结果刚进城不久,城内伏兵四起将他困住。城外吐蕃军队也同时发动,趁夜突袭了党项的大营,党项军队毫无防备,被吐蕃骑兵冲得四散奔逃。李继迁此时方知潘罗支是诈降,但为时已晚。所幸,手下亲兵拼死突围,护着他冲出凉州城,向灵州方向撤退。潘罗支早就在去灵州的路上,留下伏兵款待李继迁。党项溃兵到达时,凉州蕃军万箭齐发,箭雨之中,党项士兵纷纷倒毙。一只流矢正中李继迁要害,一代枭雄在离灵州不远,一个叫“三十里井”的地方,含恨而死。

死亡阴影

李继迁的败亡震动了整个西北地区。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道:咸平六年(1003年)十一月:“西面部署言,李继迁劫西,攻陷西凉府,遂出其居人,知凉州殿直丁惟清没焉。”《长编》中还详细记载了他败亡的经过,“李继迁之陷西凉也,都首领潘罗支伪降,继迁受之不疑,未几,潘罗支集六谷蕃部及咱隆族合击之,继迁大败,中流矢,创甚,奔还至灵州界三十里死。”

凉州之战的胜利让潘罗支个人的威望达到了顶点。但他却冷静地看到,一次胜利并不能摧垮党项的优势,甚至杀死李继迁也同样没有改变党项强,西凉吐蕃弱局面。他在次年二月,派遣外甥厮陷宪前往宋朝报捷。六月,潘罗支再派遣其兄邦通支、教练使杨超入贡宋朝,请求赏赐修筑城池的器材和工匠,补赐被党项劫掠的牌印、官告、衣服和器械,并再次表达了率领吐蕃、回鹘精兵帮助宋军收复灵州,讨伐党项的愿望。

宋朝君臣看到六谷部和党项已经结下了血海深仇,再加上吐蕃部落确有实力,觉得可以成为西北地区的臂助,终于同意了联兵讨伐党项的动议,并下令径源路部署陈兴率所部,前往天都山策应联盟的军事行动。

眼见联合讨伐党项的计划就要成真了,潘罗支真是由衷的高兴。但他不知道,死亡的云影已笼罩在了头上。

李继迁死后,其子李德明继位。他感觉,党项同时面对北宋和河西诸部尚力不能逮。于是,他先缓和了与北宋的关系,以拆散宋朝与凉州吐蕃、甘州回鹊的军事同盟。但对于杀父仇人潘罗支,却必须血债血偿。

景德元年(1004年)五月,李德明再度出兵攻打凉州,被潘罗支联合兰州、皂谷、宗哥、觅诺诸族击败。

眼见来硬的不行,李德明也开始使用阴谋诡计。他通过生活在灵州的吐蕃族民,联络上了凉州的者龙族部分部落。在党项的威逼利诱下,者龙族属下的迷般嘱、日通吉罗丹二族答应作为内应。

六月,党项军队大举侵袭者龙族的属地,潘罗支得到消息后,只带了百余名侍卫前来了解情况。结果在欢迎宴会上,两族突然发作,刀斧手四起,当场将潘罗支剁为肉泥。

对于潘罗支的死,《宋会要·西凉府》有这样的记载:“去岁六月中,李继迁(此处应为李德明之误)攻者龙族,罗支率随身百骑赴之,仪并兵,攻讨继迁。而族帐养迷般嘱与日道吉罗丹者,先自继迁所亡归者龙族,因率其属杀罗支于其帐。者龙凡十三族,而六族附养迷般嘱及日通吉罗丹。”

有学者考证认为,凉州者龙族部落可能是潘罗支的亲族,也是支持他上位的重要力量,所以潘罗支才会毫不怀疑地只身犯险。

最亲近人的利刃才是最致命的,一代枭雄潘罗支就是死在对亲族的信任之下。古代帝王“称孤道寡”,真称谓一语道破实质。当迈上了权力的巅峰,陪伴你的就只有“孤”和“寡”了。你将不能信任任何人,谁知道他会不会遽然亮出利齿要了你的性命?

潘罗支的死,使六谷部——温末政权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打击。

虽然,六谷部旋即推举其弟厮铎督为凉州政权新一任领袖。但没有了潘罗支的影响力,联合政权内部开始暗流涌动。

厮铎督的坚持

厮铎督继位凉州首领后,首先率领皂谷、兰州、宗哥、觅诺等部族众将谋杀潘罗支的迷般嘱、日通吉罗丹二族,以及者龙族中投附党项的其它四族驱逐。

《宋会要•西凉府》载:“西凉府既闻罗支被害。遂率龛谷、兰州宗哥、觅诺诸族来攻者龙六族,六族悉投窜山谷。”六月,党项族趁潘罗支新亡,政局不稳之际,乘乱攻入凉州。在这次党项的军事行动中,凉州温末折逋氏也倒向了党项人。

李德明

《续资治通鉴长编》载:“近知赵德明(即李德明,宋曾赐其祖姓赵)依前攻却六谷,兼闻曾破却西凉府,所有节度使并副使折通游龙钵及在府户民,并录部下。……折通游龙钵等谙熟西南面入远蕃道路,六谷田牧之远近,川泽之险易,尽知之矣。”

《宋史·张齐贤传》中也提及此事,著名边臣张齐贤景德二年上奏中,言及“景德元年六月潘罗支死,李德明攻凉州,折逋游龙钵附西夏。”

折逋游龙钵之所以投靠党项,很有可能是因为权力斗争。毕竟,潘罗支死后,身为六谷部—温末联盟中的第二号人物,他并没有如愿成为继任领袖,不仅“六谷诸豪议立其(潘罗支)弟厮铎督为首领”,宋朝也加以承认“悉授以罗支故官”,这让折逋游龙钵再也无法忍受了。

他趁党项攻取凉州,率领部属投归了李德明。这也意味着,凉州六谷部—温末政权执政基础的破裂。

不过,厮铎督能上台执政,自然有自己的支持者。当年十月,他便整合周边各部,击败了党项军,复夺凉州城。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十二月,宋朝与辽国签订了停战合约,即“澶渊之盟”。宋朝开始幻想能在西、北两线同时停战,党项首领李德明也对宋朝称臣纳贡。

宋朝再次开始,在西北政局上首鼠两端。

《长编》记载,宋“录德明誓表,令渭州遣人至西凉府,晓喻诸蕃,转告瓜沙首领。”“以赵德明归款,谕河西诸蕃各守疆界。”

景德三年(1006年)十月,宋朝加封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并赠送了大量的银、钱、绢、茶等物。实际上认可了党项对于灵州及平夏地区的割据。不仅如此,宋朝还一再下令要求凉州吐蕃、甘州回鹘坚守和议,不得出兵攻扰党项。随后几年,河西基本保持了平静。

这种平静的状态让各国的贸易迅速增长。宋朝和河西诸部间的贡马互市一年数次,宋朝得到了急需的战马,西凉诸部则得到了宋朝的金银、布匹、彩帛、茶叶、香料和手工业品。但也就是在这几年中,凉州周边的宗哥、者龙、章迷龛谷等十几个大部落,都与宋朝建立了朝贡关系。这其实意味着凉州六谷部政权的控制能力在下降。

就在厮铎督联盟内部矛盾加深,属下部族纷纷脱离,联盟执政基础愈加脆弱之时,凉州又遭了天灾。

自景德三年(1006年)起,凉州连年发生瘟疫。虽然宋朝在厮铎督请求下,一次便拨给白龙脑、犀牛角、安息香、白紫石英等各种名贵药材七十六种之多,及时地抑制了瘟疫的蔓延。但病疫使得凉州人口骤减,经济也遭受了极大的破坏。

部落的离散

宋朝严令凉州吐蕃、甘州回鹘不得挑衅生事,但党项人却根本不在意宋朝的所谓协议。

李德明表面上答应宋朝提出的“毋得攻劫西路进贡蕃部,纵有竞争,并取朝廷和断”的议和条件,可在具体行动上,不但没有放弃,反而更加积极地推行其父既定的用兵河西方略,“毕世经营,精神全注于此”。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党项趁着河西瘟疫横行,实力受损的机会,欲“谋劫西凉,袭回鹘”。宋朝不知如何得知了党项的图谋,“上以六谷,甘州久推忠顺,思抚宁之,乃遣使谕厮铎督令结回鹘为备。”

得到了情报的厮铎督事先在凉州城外集兵虚张声势,李德明不知是计,调大军与六谷部联军对峙。厮铎督却暗地里与回鹘联兵,偷袭了党项的后勤基地。

李德明

李德明闻报后连忙退军,在回军路上遭到了河西联军的伏击,死伤惨重。此战正是因为六谷部与甘州回鹘团结一致,才使党项军遭到沉重打击。

此战之后,凉州六谷部与甘州回鹘联合抗击党项渐成为惯例。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党项军队卷土重来,连续攻破了甘、凉二州,宋人抄本《太平宝训政事纪事》记载“三年,陷凉、甘二州”。但党项势力依旧不能在河西站稳脚跟,十月,吐蕃与回鹘联军便收复失地复夺甘、凉二州。

其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十月至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七月间,西凉府九次向宋朝进贡,这表明凉州仍在吐蕃六谷部的控制之下。

虽然在厮铎督的领导下,凉州六谷部屡次击退党项的进攻。但连年战乱,凉州的生产、生活遭受了重创,大量百姓因为战乱被掠或者逃散,凉州城迅速破败了下来。原来在六谷部属下的吐蕃部落纷纷自立,自己和宋朝建立朝贡关系,脱离六谷部的管理。其中,以宗哥部落最为典型。

宗哥部落在景德元年(1004年)还是西凉府属下的一个部落,多次在潘罗支的指挥下与党项交战。潘罗支被害后,宗哥部还响应厮铎督的号召,参与对者龙六部的讨伐。但次年,便开始单独向宋朝朝贡。这也可以看出,厮铎督的政治影响力远远不如其兄。脱离六谷部后的宗哥族不断发展,不少小的部族并入寻求保护。大约在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宗哥族已经成为宗喀地区势力最大的吐蕃部落。

宗哥族的首领厌倦了和党项人年年不断的战争,带领族人向南发展,并在宗哥城(今青海平安县)和邀邈川城(今青海乐都)附近站稳了脚跟。随后,宗哥族在宗喀地区,形成了自己的联盟。

这个宗哥联盟,大概就是蒙元时期史书中“宗喀措科居省”(意为宗喀十三族)的雏形。

六谷部的挽歌

失去了大量外围部落的支持,六谷部政权只能在党项人的攻击下苦苦支撑,再无余力反击。

从史书上也可看出,潘罗支时代的六谷部联盟屡屡上书宋朝,要求主动驱逐党项。而到了厮铎督时期,却只能和甘州回鹘联合勉力抵挡党项的攻势,可见凉州吐蕃实力已经大幅跌落。

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党项再次进攻河西,首先占领了肃州(酒泉)。凉州在坚持了一年多之后,也在党项军队的围攻下陷落。

《西夏纪》记载:“德明使苏守信守凉州,有兵七千余,马五千匹。诸蕃畏其强,不敢动。回鹘贡路,悉为阻绝”。

凉州政权自咸通三年(862年)“温末始入贡”开始,经历了温末和六谷部两个时期,历时长达153年,终于在党项的人的刀锋下落幕。

张齐贤

早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朝边臣张齐贤便已预见到凉州六谷蕃部联盟灭亡的命运。他认为党项对于河西志在必得,凉州地处河西东端必将首当其冲。厮铎督能力、威望决不可与潘罗支相提并论,凉州六谷蕃部联盟危在旦夕,并建议朝廷早作打算。在上书中,他直接了当地指出:“向使潘罗支尚在,则德明未足虞,今潘罗支己亡,厮铎督恐非其敌!”

六谷部政权覆灭后,厮铎督率残部南逃,投奔了宗哥联盟的唃厮啰。自此,“佛子”唃厮啰的政权,成了吐蕃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也成了河陇地区吐蕃人新的希望。

厮铎督率部南逃,但凉州的争夺远没有落幕。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甘州回鹘集中兵力进攻占凉州,杀死党项军队的首领苏守信,夺取了凉州城的控制权,并在凉州统治了十几年。直到明道元年(1032年),在西夏未来的皇帝李元昊的围攻下,凉州才再次陷落。至此,凉州(武威)落入了西夏政权的手中,在和吐蕃后裔再没有任何关系。

从时间的序列上来看,吐蕃在河西走廊的势力范围是在不断退潮之中,从西部的沙州、甘州相继被归义军、甘州回鹘占据开始,到东部最后一个据点凉州陷落。吐蕃后裔的政权开始向甘南迁徙,渐渐在青唐(西宁)、宗哥城(今青海平安县)和邀邈川城(今青海乐都)附近聚集。在这里形成了另一个吐蕃后裔政权——青唐唃厮啰政权。

发布于:山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