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古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有身份证,百姓较少出门无需身份证

未央长喟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无论放在古代,现代,证明自己的身份都是一个人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人有身份证,古人们当然也不例外,但在古代社会,并非人人都有“身份证”的。

严格来讲,中国古代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身份证的,因为他并不是普及的。具有现代意义的身份证制度在中国的历史很短。从资料上看,中国最早的现代身份证雏形,始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宁夏省政府制定的“居民证”制度。

而向更远的年代追溯,普通人是没有身份和地位的,身份证只是对有身份有地位的社会群体而颁发,那年代有“身份证”,确实是“有身份的人”。

古代身份证自然没有现在那么复杂,一般也就标识了姓名、官职两项,更准确点来说,更应该称呼它为“官员证”。当官员们卸职后,刻有姓名的则要叫出来,直接作废中止,没有刻的,则可以传给继任者,轮流使用。

带有“防伪标记”的鱼袋

古代身份证因为信息简单,所以很容易出现造假作为的情况,为了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则会在身份证上特别注明伪造和出借或冒用的严重后果,比如明朝规定:借者与借与者同罪。没有相应的身份证去了不该去的地方,比如混入皇宫、或者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则要“依律论罪”。

当然,古代为了加强对身份证的管理,也加入了相应的防伪办法。

1、设置身份证“防伪标记”。鱼符类的证件,会给它配一个袋子,也就是所谓的“鱼袋”。不同等级配的袋子不一样,在身份识别时,有符还需要有袋子。而到了宋代,有意思的是,官员们的身份证只用鱼袋,而把鱼符给废弃了。

2、身份证材质的不同。不同等级的官员,其所颁发的身份证的用料也不一样。比如唐代,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的身份证,用黄金来做,五品以上则用白银,六品以下的,则用黄铜。在鱼袋的装饰方面,也有金、银、铜三个等级。

事实上古代的身份凭证式样很丰富,有虎符、兔符、鱼符、龟符、龙符、麟府、牙牌、腰牌等等。其作用正如《新唐书》中所说的那般“以明贵贱,应召命”。

牙牌和腰牌是明清时候使用的身份证,牙牌是一种小片,当然也是等级身份证的一种。明朝的牙牌有象牙、兽骨、金属、木质等多种质地,视身份和地位、功能的不同而有别,在录入信息时,比唐代要多一点,有时候还会写上“单位”,或标识冒用身份证,不用身份证的罪过等警示语。

古代普通人的身份证明

在古代,普通老百姓虽然无缘“身份证”,但他们也需要身份证明的,不过这时候那个身份证明并不在个人手中,而是在官府那里。也就是户籍册。

秦国商鞅变法后,就对全国人民进行“编户齐民”,“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严密的户籍制度,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收取赋税,二是控制人口的流动。这样一来,就能保障国家的赋税,兵源的稳定。

户籍管理可以说关系着一个王朝的生死存亡。国家要求各县在每年仲秋,组织居民到县衙登记户口,并接受官府的验查,这个过程叫做“案比”。户籍登记的信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年龄、身份、机关。家庭成员的数量与性别及其户主的关系,财产(包括奴婢)等”。制作完成后,县衙将各户的户籍造册上报,汇总后呈到朝廷。

虽然户籍与身份证是两个概念,但对于古代普通人而言,户籍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出行,出远门必须有路引,手续麻烦不说,还会受到官府的盘剥,所以古代普通百姓一年都不会出几次门,不出门自然也就不怎么需要身份证。

总而言之,古代社会的身份凭证,只限于官员和官府中的役吏,普通百姓在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下,出行活动相当少,也无需证明自己是谁,故此也用不上。

发布于:山东

热门评论

用户7537626246 0
不过大部分新身份证到手丢的那张又找到了。
广东江门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1条评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