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观点|武术难以实战?最大的问题是“知行不合一”

散打王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中国传统武术在近代,由于社会环境时过境迁,从实战走向了健身,长久脱离实战,在训练体系上也出现了问题,打与练貌合神离,严重脱节,形成两张皮,其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哲学理论,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认知实践方面的。传统武术打与练脱节是典型的知行不合一。

中国武术的始创为一个目的——实战。新中国的建立,为中国迎来百年难遇的黄金大发展时期,经济、科技、国防、国力得到全面发展,一些方面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我们的综合实力挤进世界强国之列。

然而,在传统文化与世界接轨方面却出现明显滞后,其中传统武术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近代中国武术擂台停止了近百年,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逐渐恢复,在国内请了一批精通武术实战的专家编写武术散打教程,将武术散打赛从观摩赛发展为对抗赛,再推向全运会的舞台,也将传统武术业余交流发展成为专业的散打运动项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与飞跃,但在编写教材与运动员选材方面出了问题。

或许是为了尽快与世界接轨,散打在实战技术方面大量吸取了西方拳击的技术,保留最多的不是中国特色的实战技法,而是将中国跤法收纳进来,最后形成了拳击加腿加摔的打法,实践证明此法见效迅猛,一个毫无武术基础的人训练几个月就能把习武几十年的拳师打趴下。

为了加速培育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各个省队在选材方面,将目光转移到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其他项目上,所以一些足球、田径、摔跤、柔道项目表现不佳的运动员被散打项目大量引进。慢慢的,散打与真正的武术人关系不大了,经过几代散打教练的传承与发展,出现了目前的尴尬处境,形成会打的不会练,会练的不会打。

在对抗项目中,打练结合是非常关键的,西方拳击之所以实用,就是因为其打练合一,怎么练,就怎么打。拳击的“直、摆、勾”三拳无论在训练中,还是实战中,始终保持高度统一。所以运动员少走了许多弯路,不管是在任何场合起手就是“直、摆、勾”,,显得非常实用。

而对于武术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往往是练得快、准、狠,潇洒飘逸,而打起来就是另一种风景了。胡打乱踢,毫无章法,从太极拳大战白鹤拳,到现代武林所谓的“打假”,再到目前网络“火”得不行的“五连鞭”,都没有摆脱“王八拳”的阴影。

这种场景不光是在国内上演,在国外亦复如是。在我们的邻国也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43岁的刘大京被称为“韩国李小龙”,曾经训练过韩国的特种部队,在很多社交媒体视频上,他以韩国总统保镖的身份教授格斗技术,常常轻松一击一撞,或者寸拳将大汉击出数米或击倒,从而走红网络。

刘大京

他学过包括拳击、中国功夫、柔道等15种武术。2021年年底,刘大京参加了一场拳击比赛,但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他在与退役的前UFC选手布雷德利·斯科特的比赛中原形毕露。

刘大京(红拳套)对战斯科特

比赛中,斯科特完全控制了比赛,虽然斯科特速度不如刘大京,但每一拳都结实地打在刘大京身上,而刘大京的出拳,如同隔靴搔痒根本对对方构不成威胁,他平时展现的高超技术完全没有发挥出来,只有靠搂抱才苦苦坚持了六回合,最终点数完败。

拳击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简单易学,但真正的原因是千变万化的组合拳和科学的训练体系。而武术不单单是一种技能,而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武术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在残酷的战场上早就形成了丰富的打法。中国地大物博,东西南北气候、人的体型、地形地貌都有差异,在长期的生活中各地人民为生活都总结出适合当地的自卫防身术。

所以拳分南北、拳分远踢短打、拳分直进硬打、拳分以斜打正。多元性对于当下的搏击擂台是好事也是坏事,好是它打法丰富多彩技术全面,劣势也是过于丰富叫人无从下手。

功夫巨星李小龙说过一句话:我不怕练一万招的人,就怕把一招练一万遍的人。那么有人要问:古代为什么没有这些问题?因为古代受地方区域与武术门派的限制,大多数人都是学习一种武术一门深入,而且锻炼的时间要比现代人多得多。

再者,武术训练中有练、演、打之分,打的部分有师父总结指导完成,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这句话。真实的事物,通常很简单。虚假的事物,往往需要更多的谎言去掩盖。

真假为辩证关系,如阴中带阳,阳中亦有阴,自古就有“传功不传诀”一说,上古圣贤苦苦修行得之精髓心得,又无奈不可清晰示人,只得用文字来隐晦记述,道之真谛,供有慧根之后人来感悟其中之玄妙所在。

修道之路没有捷径可循,唯有一心悟得天地万物隐含所在,经文万卷,不如名师一句真口诀。武术中的打法其实很简单,没有那么复杂,人就是一拳、一腿、一肘、一膝,但这些组合可是千变万化,是由真正懂实战的老师汇总与总结的。

中国武术的实战能力毋庸置疑。武术就像是取之不完的聚宝盆,看你需要什么,选择什么,武术中技法变幻莫测,包罗万象,有许多适合现代搏击的技术等待我们挖掘与学习。所以,武术的振兴最需要的不是好教练、好苗子,是武术研究者。

武术研究者会从中华武学大宝库中,挑选出具有东方色彩,适合现代搏击擂台的技术,编写成科学可行的武术散打教材,真正地做到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实现知行合一。

本文授权转自《中华武术杂志》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十三易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