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江阴海空激战:“平海”舰消耗高射炮弹265发,击落了5架敌机

季我努沙龙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文/章骞

R构筑阻塞线

九·一八后,为了抵抗日本可能进行的全面侵华,国民政府采取了各种备战措施,其中1933年制订的五年整军备战计划中,海军就计划“全国航海舰艇悉集中于南京或江阴一带”,以确保“江浙沿海及扬子江之安全为主”,并明确的计划“开战之最初,航海舰艇及航江舰艇分别协同海军航空防御队及要塞扑灭扬子江口及扬子江内现驻之敌海军”。即,处于绝对劣势的海军基本采取“攻势防御”以外,在扬子江的局部战场,还将采取一定的攻势。在此后几年的参谋本部作战计划中,海军基本上还是采用这样的战略,而此战略中关键的一着,便是在江阴构筑阻塞线。

江阴是首都南京的门户,长江到此骤然变窄,战略位置至关重要,自从清代起便建有坚固的要塞。当时日本海军实力位居世界第三,舰艇的总排水量在120万吨以上,作战飞机有640多架。而中国海军舰艇总排水量仅有6.8万吨,训练飞机10余架,根本无法与敌人在海上抗衡。一旦日军主力舰队溯江而上威胁南京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只能极力迟滞敌人。于是,在不分昼夜破坏下游航道的航标之后,一场悲壮的“破釜沉舟”也开始了!

8月11日16时半,中国当时最先进的巡洋舰“宁海”、“平海”号及略旧的“逸仙”、“应瑞”号巡洋舰抵达江阴附近长山抛锚。上午8时,在海军部长陈绍宽亲自指挥下。老舰“通济”号率领7艘老龄舰艇以及商船十余艘,驶向福姜沙指定位置投下艏艉锚,各船依次打开海底阀,沉入江底形成了一道封锁线,封江工作直到入夜方告完成。

淞沪抗战爆发后,江阴各舰也加强对空警戒,13日20时,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坐镇“平海”号负责江阴方面的指挥任务。8月16日11时,敌机7架在恶劣天候的掩护下来袭,各舰高炮齐发,其中一架冒险穿出浓云投弹未果。此后,19日与20日,敌航空母舰“加贺”号上的舰载机相继来袭,但是炸弹也未命中目标。

22日,“加贺”号上的敌机又一次来袭,但是这一次“平海”号高射炮射出的炮弹在其第二队的第三架94式舰载轰炸机边开花,敌机化作一团火球拖着黑烟坠落于黄山山后。陈季良司令吩咐向海军部拍发捷报。这是抗战时期中国海军的第一个对空战果。

其他日军飞机在轰炸岸边电雷学校之时,遭到学习附加的防空机枪的攻击,正向要塞俯冲的日军第一队第五架94式舰载轰炸机154号被其猛烈的机枪火网命中,坠入了电雷学校食堂的前方。

江阴海空激战:“平海”舰消耗高射炮弹265发,击落了5架敌机

当时防卫阻塞线的中国主力4艘军舰的排水量加起来也不及日方1艘万吨级重巡洋舰,更何况日军还拥有着绝对优势的海军航空兵。守军都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但却士气高昂,随时准备为国捐躯。他们每天用铁制的飞机模型训练高射瞄准法,还用扬声筒略作改造,连上耳机当作夜间的听音器,警戒敌机的来袭。

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恶战,当时还有官兵每写完一天的日记,便将日记本塞进一个装网球的铁筒里塞好,并将它放在桌面,上书“他是过去了!请你们要继续他!并纪念一些微小的事迹!”时刻准备在人舰俱沉时,让这个装着日记的小铁筒可以浮出水面,供人凭吊。

R阴云下的九月

侵华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原计划首先空袭南京,然后再让第二联合航空队倾其全力,由战斗机确保制空,此时一部分舰载攻击机牵制岸上炮台,而利用这个间隙,其余兵力实施低空轰炸,先毁两舰,后扫荡其余舰艇,突破江阴封锁线。但他发现中国海军将主力布阵于江阴要塞掩护之下不仅仅妨碍了其空袭南京的作战,主力“平海”、“宁海”两舰更是对日军在扬子江下游活动的日军小舰艇构成极大的威胁,所以他修改了计划,下令第二空袭部队(“加贺”号的第二航空战队)以及第五空袭部队(第二联合航空队)的指挥官提前攻击,要求在21日正午以后全力攻击中国舰艇,并特别强调必须摧毁“平海”、“宁海”两舰。

由于21日天气恶劣,敌第二联合航空队司令官三竝贞三少将贪功心切,决定在22日先行攻击。上午10时半,天气依然细雨绵绵,随着紧急警报声,由田中一大尉率领的敌第12航空队12架92式舰攻在6架95式舰战的掩护下袭来。在猛烈的炮火下敌机散成两群,一群从东南向西北,另一群自北向南横穿舰队发起进攻。敌机主要向主桅顶上飘扬着陈季良司令将旗的“平海”号猛袭,有两发炸弹直接击中舰舯和舰艉,并有很多近失弹在其周围炸裂。在水中炸裂的弹片撕开了“平海”没有装甲的艏部水线以下的船体,飞散的弹片也给舰上官兵造成了严重的伤亡。正在舰桥的高宪申舰长腰部中弹,但他依然不顾严重的伤势忍痛指挥作战。负责第一炮位的指挥见习生孟汉霖在亲自搬运弹药时,忽然被横飞的弹片击中脑部,当场殉职。正在第二高射炮亲自操炮的指挥见习生高昌衢和枪炮上士陈德贵也不幸牺牲在炮位上。而后一等炮兵周兆发、二等水兵郑礼湘、中士严祖冠也先后成仁。这场攻击中,“宁海”号也有两名士兵负伤。上方的“应瑞”号舰艉附近落下了两枚近失弹,伤士兵3人。

22日日军连续四次进行空袭。在空袭中仅“宁海”舰就消耗高射炮弹400余发,机枪弹8000多发。“平海”舰则消耗高射炮弹265发,机枪弹4000余发,击落了5架敌机。当晚,陈季良司令召集舰长会议,为表示鏖战到底的决心,他下令:“平海”旗舰不能为了躲避轰炸而降下桅顶的将旗,各舰也不能为了机动,而向黄山和天生港的上游撤去。会后,各舰趁夜修理损伤,整顿部署,以准备来日更加严酷的挑战。

江阴海空激战:“平海”舰消耗高射炮弹265发,击落了5架敌机

日军的反省认为,由于云层过低,防空火力猛烈,2500米左右实施的高空水平轰炸效果不会明显,但若使用250公斤炸弹而非当日使用的60公斤炸弹,那么近失弹的水中爆炸对于轻型舰艇当具有极大的威力。

R悲壮的九二三

9月23日天气依然阴沉,每秒5米的东南风已经带来了初秋的凉意。上午10时30分,“宁海”舰发现了2架单翼巨型侦察机远远地绕着舰队盘旋,足足窥探了半个小时才掉头折返。陈宏泰舰长知道空袭将至,便当即下令提前午餐,并且准备各项作业,调整前后段的弹舱容量,擦拭炮膛,更换枪管,准备恶战一场。

14时5分紧急警报又起,这次日军集中了更多的飞机并采用了新战术。首先由第12航空队的9架92式舰载攻击机在3架95式舰载战斗机的掩护下狂炸江阴炮台,以压制其对空火力,然后派出第12航空队的94式舰载轰炸机12架以及第13航空队的96式舰载轰炸机14架对舰俯冲轰炸,同时,“加贺”号所载94式舰载轰炸机、96式舰载攻击机各8架和4架96式舰载战斗机也会来配合攻击。

14时10分,舰队的东南方出现了3队各式飞机,过了不久东北方又发现了2队飞机!顿时江阴要塞的上空几乎被黑压压的机群所笼罩。

日军由第13航空队飞行长下田久夫少佐担任空中指挥官,在俯冲轰炸机分队长高桥赫一大尉引导下,分成以3、6、9架不等的机群,对江阴守舰袭来。

“宁海”号首当其冲,虽然直接命中的炸弹不多,但船体周围落下的250公斤炸弹造成的近失弹却发挥了可怕的威力。舰体前段各舱因受水压震荡以及弹片损伤,已有多处破裂,船舱逐一浸水。与此同时,爆炸激起的江水如同暴雨一般劈头而下,四处袭来的弹片也在舰身上铿然作响。正在瞭望台执行任务的航海员林人骥就被那呼啸飞来的弹片击中了脑部,当场殉职。然而全舰官兵并不畏惧,前赴后继地奋力堵住汹涌而来的漏水,在各自的岗位上殊死抗战。

不远之处的“平海”舰也遭到敌机不断的袭击,由于高舰长腰部所负重伤已经加剧,只得由副长叶可钰中校代理指挥。由于前日恶战已经消耗了其大量炮弹,尤其是作为防空利器的开花弹仅得100发的补充,舰上只能加设机枪作为补充。

见习军官刘馥操纵着右舷的第3挺麦特森高射机枪拦截着不断袭来的敌机,炸弹使舰体重创,机枪的枪架纵轴也被震断。刘馥毅然地用左臂将灼人的机枪架在钢板上继续射击,他忘我地投入了战斗,却很久后才“猛的觉得左手被烫痛极,伸开一看掌皮已是几道的烙痕。他操起边上的一桶水给机枪强行冷却,用棉纱包了手继续射击。刘馥的杰出表现获得海军部的表扬,其“徒手替枪架”也成为海军中无不称颂的佳话。

严峻的现实终于使陈季良司令醒悟,只有实施机动才能更好地避免空袭,因此他于14时40分命令各舰起锚。日军飞机见此便发起追击,因天色阴沉,硝烟弥漫,日军甚至空投了照明弹,对已经启航的“平海”、“逸仙”两舰以9机编队密集水平投弹。此时“平海”号新补充的100枚对空开花弹即将用尽,甚至于都用了照明弹,故此防空火力锐减。日军向导机估算出两舰可能的航向后发射信号弹,9机编队紧随而来,炸弹在“平海”的四周激起了密丛丛的水柱。据日方宣称,俯冲轰炸击中了“平海”两次,随后攻击机3架又通过水平轰炸击中1发。这个打击使“平海”水线下的浸水已难以堵漏,舰体在爆炸激起的沸腾白沫中激烈颠簸并开始倾斜,却依然艰难地向前航行。

敌机退去后,“平海”已倾斜至20余度了,弹尽力绝的军舰吐着灰黑的浓烟和雪白的蒸汽,陈季良司令只能移旗“逸仙”继续战斗。23日午夜,乘“中山”舰前来督战的陈绍宽视察后下令“平海”舰撤离非必要人员。叶可钰副长带领幸存官兵卸下舰上枪械和重要部件撤离,并使军舰在十二圩搁浅。战斗中,官兵共阵亡军需官叶宗亮、中士张朗惠、下士谢道章,水兵王允吉、黄忆顺等11人,负伤20多人。

在下游则上演着一场更加惊心动魄的恶战,由于“宁海”号的起锚机已在先前的空袭中被破坏,抢险队只能在弹片之雨下努力接近起锚机,伤亡惨重。眼看着“平海”与“逸仙”两舰越驶越远,难以行动的“宁海”号成了敌机集中攻击的目标,舰上有二次起火但都被扑灭。日本俯冲轰炸机自四面八方接近而来,投弹不下百枚。“宁海”舰体破洞无数,最大者有十余寸之多。

江阴海空激战:“平海”舰消耗高射炮弹265发,击落了5架敌机

轮机下士江铿惠在横飞的弹片终于截断了锚链,军舰这才挣脱羁绊往上游蛇航而行,但因进水过多舰艏已经下垂,步履蹒跚。十余架敌机死追不舍,冒着高射炮火跟踪投弹。

为了赶上舰队,帆缆中士陈秉香与一位熟知水文的引港员配合操舵,冒着弹雨,不顾仍在加剧的进水,在浅滩和急流之间迂回。启航后20分钟,有一颗俯冲投下的炸弹命中了“宁海”的主三足桅的右后方,其中一足当即被炸断。水柜、下望台、烟囱与海图室一角都被破坏,左舷悬挂的舢板四艘以及高射炮都被炸飞,右舷的鱼雷管也遭损坏,而且,黄以燕轮机长又报告说军舰的炉舱、前后风机以及后机舱均严重损坏并浸水。

此时,上空敌机不但投弹,而且还低飞扫射,连震落水中的人员也不放过,舰上水兵已经死伤惨重,尤其是高射炮兵死伤过半。枪炮副军士长陈耕炳在指挥发炮时不幸阵亡,牺牲的官兵还有上士陈金魁、下士任积兴,一等兵梁意和、郑迪柏、韩亨端,二等兵董小文、沈长雨、何礼育、张再裕,三等兵郑守钰、陈芝生、江元桂和刘志成。正在舰桥指挥的陈舰长也被飞来的弹片击伤大腿。由于大血管受创,鲜血流满了指挥台,但他依然坐在望台指挥,后在副长甘礼经的苦劝下才同意被搀扶去救护室接受治疗。而后敌机越来越多,不断投弹扫射,不久高射机枪全部被毁,机库也发生火灾,更为严重的是舵已经失灵。甘副长见形势紧迫,于16时30分命令军舰驶入八圩港,并在北岸搁浅。这天到此时为止,敌机投弹约150余,“宁海”耗炮弹700余,机枪弹15000余发,击落敌机4架以上,伤亡也高达了62名之多。空袭后,“威宁”号炮艇靠上“宁海”号左舷,接走陈舰长等轻重伤员赴南京。黄昏过后,舰上的高射炮、测距仪等装备皆被卸下,水兵们依依不舍的离开岗位而去,“宁海”舰的艉部已坐沉江底。

R海军防空战的先声

9月25日清晨,日军第12航空队的92舰攻8架在三架95舰战的掩护下再次来袭,除了攻击被弃的“平海”外,还集中攻击了新旗舰“逸仙”号,这艘民国年间中国海军自制的最大军舰也力战而沉,陈季良司令也负轻伤。闻讯赶来援救的“建康”号炮舰也遇到敌机袭击而沉没。此后第二舰队司令曾以鼎受命率“楚有”号炮舰前住江阴紧急接防,最终在28日和29日再遭轮番空袭也沉没江底。此后,在敌机不断袭击下,“应瑞”等舰艇也相继损失,但舰上幸存官兵都拆下舰炮上岸继续抗敌。虽然中国舰队几乎堪称全军殉国,然而防守江阴封锁线的中国海军官兵一直顽强地坚持战斗到12月初,有力地迟滞了日军的溯江攻势。

翻阅历史,看到每一位经历过江阴保卫战的战士回忆那段往事,他们或许会惋惜,或许有所反思,但更多的,我可以感受到的是自豪!他们让占有绝对优势的敌军长期踯躅于江阴防线外,虽然牺牲殆尽,但却为抗战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无愧于海军的荣耀!

当然,江阴之战也暴露了双方很多问题,从战略上看双方都趋保守,日军未能够利用其绝对优势在我江阴防线构成以前速战速决。而对于弱小的中国海军而言,中央海军未能实现战略计划中,利用扬子江防线的相对优势而实施有限攻势。我国海上力量中,只有年轻的电雷学校屡次积极出击,通过水陆运送鱼雷快艇赴黄浦江上游,顺江而下攻击日本侵华舰队旗舰“出云”号的战斗便是最为著名的战例。

江阴海空激战:“平海”舰消耗高射炮弹265发,击落了5架敌机

仅就这次空前的海空大战而论,可以看出无论敌我对于航空兵力对舰艇的空袭这种崭新的作战方式依然处于摸索阶段。我海军官兵虽然克服了装备落后、兵力单薄、弹药奇缺等困难,以区区13门高射炮的装备英勇不屈,奋战到底。但因未能和其他海空力量更好地协力,故而难以坚持更久。同时,从诸如下锚防空等败着上也能够发现海军对于防空作战的缺乏应有经验,长期以来的会操中,缺少防空演练也是海军当局对新时代海战缺乏认识的反映。

反观日军方面,从战斗经过可见其空袭部队是小心翼翼地持续投入部队的,这也是己彼不知,缺乏经验的表现。日军也是通过多次的失败,不断调整其战术。据日军战史宣称的第二联合航空队9月末的成绩为:俯冲轰炸命中率10%,水中有效16%;2500米到3000米的水平轰炸则分别为4.6%以及10.9%。并承认在强大的防空火力面前,轰炸精度仅仅是平时的一半左右。据日军前导机群的分队长高桥赫一大尉的日记里写道:“(日军)投弹高度不足,侧风修正不良,因此除了一枚直接命中以外效果不够。敌方自始至终勇敢地以高射炮进行着反击。”而据负责打捞沉船的日本海军技师盐山策一则回忆说“平海”上连1发直击弹的命中痕迹也没有找到,这也说明了当时日军的技术依然处于起步状态。

不过,也正是通过了这一场恶战,日本海军航空兵的水准实现了飞跃。第二联合航空队的很多表现突出的飞行员被选入其“机动部队”并成为骨干,他们在奇袭珍珠港的作战中,达到了俯冲轰炸命中率59%,水平轰炸27%的优异成绩。而当时第12航空队的分队长江草隆繁,更是成了太平洋战线中声名显赫的俯冲轰炸机王牌,在印度洋创下了俯冲轰炸命中率88%的惊人纪录。在某些意义上可以说,这次战斗成了日本的海军成长为太平洋战争初期所向披靡的战略打击力量之关键一步,由此也可看出江阴之战在世界海战史中处于的重要地位。

编辑:胡一舟 李蕾

欢迎朋友们订阅历史群英会!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