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肝硬化患者突发迟发性溶血反应,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助其转危为安

河北发生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供稿:敦义申 河北中医肝病医院三病区)

上个月我院收治一名17岁青少年男性患者,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既往多次上消化道出血,有多次输血经历。此次患者感染新冠后出现高热,自行口服“布洛芬颗粒”后出现柏油样便,就诊我院,给予药物治疗,于2022年12月25日和2022年12月27日分别输红细胞2单位。输注过程顺利,无恶寒、发热、皮疹等不适。

2023年1月3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酱油色小便,无尿频、尿急、尿痛,查尿常规提示:隐血+,尿胆原+3,胆红素+1;血细胞分析:红细胞 2.89×1012/L,血红蛋白 72.0g/L;肝功能:总胆红素97.8 umol/L,直接胆红素14.7 umol/L,间接胆红素83.1umol/L;

结合患者7天前有输血史,出现无法解释高热、酱油色尿、间接胆红素增高,诊断: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给予等渗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水化疗法等治疗。

1月4日查血细胞分析:红细胞2.37×1012/L,血红蛋白 56.0g/L;尿常规提示:隐血+2,尿胆原+3,胆红素+1。经我院医护人员积极救治后患者于1月5日无发热症状,小便无酱油色,小便呈淡黄色,查血细胞分析:红细胞2.32×1012/L,血红蛋白54.0g/L;肝功能:总胆红素17.70umol/L ,直接胆红素6.00umol/L,间接胆红素11.70umol/L。宣告此次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抢救成功。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是什么?诊断遇见无法解释的发热及血红蛋白浓度下降。临床表现:输血5-7天之后出现发热、贫血及轻度黄疸,发现有血红蛋白尿,严重发生肾衰,也可迟到输血后10天,有报道迟到数月后出现症状。

该病例出现几率相对比较少,发生反应时间周期较长,容易被原发病所掩盖。因为数天、数周甚至几个月以后才发现溶血,这种疾病容易被掩盖,因此发生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危害更大,主要是因为反复输血,刺激机体发生一种抗体,这种抗体短期内数量较少,检测不出来,如果再次遇到同样血制品,相当于同样的红细胞抗体再次刺激以后,会产生更多抗体,这种抗体与原来的红细胞抗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强烈的溶血反应。如果继续输注该类型血制品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DIC、尿少、无尿及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这对我们临床工作中多次输血患者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做到更好安全用血”。“血液是患者救命利器,输血一点不能马虎”。

发布于:河北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