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飞翔的不锈钢!红色苏联的空中传奇--米格25!

兵魂天王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飞翔的不锈钢!红色苏联的空中传奇--米格25!

一、传奇:导弹都追不上的飞机

1971年秋,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世界,正在苏联的支持下紧锣密鼓的准备第四次中东战争。为了前期的战略侦察,特地从苏联租借了4架苏联米格-25侦察型进驻埃及,方便对以色列的军队部署、调动进行侦察。

这四架米格-25作为北约尚未知晓的秘密武器受到了严密的保护,一切飞行侦察和后勤维护都由苏联人负责,连埃及空军都无法接近。

以色列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现这一情况后马上出动了当时整个西方世界最好的战斗机美国F-4“鬼怪”进行拦截。

某天,以色列雷达兵发现有不明飞机闯入领空,以色列空军立即派出F-4进行拦截,两机相遇后,以色列F-4战机马上发射了“响尾蛇”空空导弹,然后让整个西方世界都目瞪口呆的一幕发生了:这架米格-25看到导弹来袭,立即打开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长长的火舌立即喷涌而出,在导弹面前大摇大摆还不到躲闪的一骑绝尘而去,而时速2.5马赫的响尾蛇倾尽全力也无法追上,一头栽向天际线,F-4战机的雷达屏幕上显示着敌机速度:3.2马赫!

飞翔的不锈钢!红色苏联的空中传奇--米格25!

以色列飞行员只能眼看着米格-25闪着巨大的“尾灯”飞的比导弹还快!虽然事后曝光这架米格-25发动机已经损毁,但飞行员早已经回到了埃及基地。

二、诞生:红色科学家的头脑风暴

上世界60年代,美苏冷战正在如火如荼,苏联为了对抗美国能飞到2万米的U-2,秘密启动了最新高空高速战机的研制,计划要求新战机要挑战”双三“(速度超过3马赫;高度超过3万米。)于是接到任务的米格设计局的科学家首先开始发愁机体材料的选择。

要知道当飞机以2马赫的速度飞行时,其机体表面温度已经达到摄氏 107°,而当飞机向马赫数 2.5 冲刺时,其机体表面温度达到了 200° 以上,而根据计算,如果飞机飞到马赫数 3,那么它的机体表面温度将达到 300°!

第一个问题摆在科学家的面前--制作机体的耐高温材料

直到今天,绝大部分的飞机机体都使用铝合金。铝合金的特点是轻巧而坚固,对于重量有着苛刻要求的飞机来说,铝合金是非常好的材料。但是铝合金的熔点较低,当温度超过200摄氏度的时候,铝合金就会软化变形。显然铝合金不适合新战机。

那么钛合金呢?钛合金比铝合金更轻、更结实,而且钛合金更是可以在500-600度高温下轻松工作。但是钛高达1668摄氏度的熔点让加工形状复杂的钛合金飞机构件成为当时技术条件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柯南说过,排除所有不可能的,剩下的那个即使再不可思议,那也是事实。

苏联科学家排除了绝大部分材料后,剩下了唯一一种材料--可耐800度高温的奥氏体材料(经常关注小米手机的网友可能已经知道了,这种材料的通俗的叫法就是:不锈钢)!开个玩笑,实际上米格-25 结构材料的80% 使用的是镍基合金钢!

机体材料的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又来了,怎么让沉重的不锈钢飞机飞起来?

苏联的科学家延续上面的思路,也使用不锈钢制造体型巨大、推力巨大的发动机。

飞翔的不锈钢!红色苏联的空中传奇--米格25!

图片说明: 恐怕只有这样大的发动机才能让“不锈钢”飞上天!

好吧,这也可以?I服了U!但是雷达呢?机载电子设备怎么耐高温?

红色科学家伟大的创意在不锈钢的机体上一次次脑洞大开。

先是修改机体油箱分布,让脾气暴躁的航空煤油变成吸收热量的机体冷却剂!保证电子设备的运转和飞行员不被烫坏。

飞翔的不锈钢!红色苏联的空中传奇--米格25!

图片说明:米格-25巨大的进气道和极为少见的阶梯式一高一低的驾驶舱。

然后依靠大量的电子管原件制造了一部持续发射功率达到了500-600千瓦左右的蓝宝石-25雷达。这种电子管“堆砌”式的雷达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但的确可靠耐用,故障率低。

关于这部雷达的功率有下面几个传说:

1、如果在米格-25在100米超低空飞行时这部雷达开机,能够靠电波杀死前方地面1公里内的飞奔的野兔;

2、因为功率太大,苏军规定:禁止在地面维护时启动这部雷达,以免把不慎站在前方的地勤人员“烧坏大脑”,成精神错乱。

三、叛逃:红色“狐蝠”的真实面目

苏军上尉维克多·伊万诺维奇·别连科1947年出生于西伯利亚一个军人家庭,从航校毕业后成为一名飞行教官,因为想调动成为试飞员没有被批准,别连科开始酗酒、斗殴、并公开顶撞上司。被上司认为是精神病,强制送医检查。

飞翔的不锈钢!红色苏联的空中传奇--米格25!

图片说明:苏军上尉维克多·伊万诺维奇·别连科

此后别连科被调任近远东堪察加半岛的国土防空军工作,担任代理副大队长。深感前途无望的别连科想到了架机叛逃!于是他提前查好远东至日本机场的路线,并使用字典写好了英语便条:“请把发生的事通知驻日美军,保护好飞机,不允许任何人接近……”

1976年9月6日,跟往常一样别连科驾驶米格-25升空,随后直飞日本北海道,并在途中故意猛降飞行高度,并打开呼救信号几秒后关闭,伪造飞机失事。进入日本领空后,别连科先后甩掉了2批次拦截的F-4EJ型“鬼怪”飞机,闯入日本函馆民用机场。

随后美国迅速排出200多名飞机制造、武器装备、电子、冶金和空气动力学方面的专家把“飞机开了膛”,寻找他们认为的各种苏联神秘技术:钛合金的机体、神秘的发动机、让自己电子干绕设备失效的雷达波……然后又把拆散的“米格”机装入巨型运输机,运抵美国进一步研究。

飞翔的不锈钢!红色苏联的空中传奇--米格25!

图片说明:如获至宝的美国情报机构连夜将机翼拆下,将机身用 C-5A 运输机运到附近的千岁基地。

飞翔的不锈钢!红色苏联的空中传奇--米格25!

图片说明:于是穷北约情报机构十年之力也没有打探清楚的神秘机型“北约代号--狐蝠”,在别连科的大方“馈赠”下,公开于世。

美国专家在研究清楚米格-25的真实面目后对于红色苏联科学家的奇思妙想也表示叹服。

一名美国专家说:“美国应该邀请俄国的设计师,请他们教我们如何经济地设计和制造飞机……”

美国当时的空军情报部主任吉姆将军也含糊不清地承认:“这种飞机的制造过程,反映出俄罗斯人极善于用取之不尽的发明才智来弥补资源的局限。他们非常巧妙地把新老工艺结合起来,在较短时间内及花费不多的情况下制造出了这种战术技术性能的飞机,西方要达到这样的性能则需要投入巨额经费。”

另外,别连科至今仍生活在美国。

四、传奇:至今不可打破的世界纪录

1964年3月6日,这架传奇的钢铁飞机试飞成功,1969年装备部队,1985年停产,总共生产约1200架。除在前苏联空军中服役外,还向利比亚、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印度、伊拉克等国出口。

在整个六十年代,米格-25让不明就里的北约心理落下了阴影,他们不知道这种经常在雷达上一闪而过的莫名飞机是什么东西,只能主观认为是米格-23,并为其起名为--“狐蝠”。北约认为苏联在机体材料、电子设备又一次完全领先了全世界,特别是作为同为“双三机”的竞争对手的美国sr-71黑鸟。

飞翔的不锈钢!红色苏联的空中传奇--米格25!

图片说明:美国同期耗资巨大研制的”双三“侦察机--SR71黑鸟

同时期,投入巨大财力人力,1966年交付使用的美国”双三“侦察机--黑鸟,93%的材料使用钛合金,但因为钛合金技术的不成熟,有40%的黑鸟因意外事故在使用过程中损失;而且黑鸟在作为截击机时根本无法做强度稍大一点的机动,甚至连急速爬升这样的截击机必备的能力都没有!只能用于高空侦察。

而,米格-25可以携带4枚特制的R-40 远程空空导弹。要知道R-40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空空导弹之一,其重量达到了半吨之巨,弹体长达 5.8 米(改进型更是长达 6.3 米)。

飞翔的不锈钢!红色苏联的空中传奇--米格25!

下面看看传奇的米格-25的详细参数吧!

翼展13.95米,机长22.30米,机高5.70米,空重15吨!正常起飞重量36吨!最大平飞速度(带导弹)M2.8,实用升限24400米。

米格-25的初期发展原型 YE-266 从 65 年到 73 年先后创下 16 项世界飞行纪录(其中三项至今未被打破),而另一种未量产的后期发展型:YE166M 先后创下六项世界纪录,从没被打破!

这六项是:

1975 年 5 月 17 日:

自海平面爬升到 25,000 米:2分34.3秒!

自海平面爬升到 30,000 米:3分9.85秒!

自海平面爬升到 35,000 米:4分11.7秒!

1977 年 7 月 22 日:

带 2,000 公斤有效负载飞上:37,090米!

带 1,000 公斤有效负载飞上:37,090米!

1977 年 8 月 31 日:

无负载飞上:37,650米!

而米格-25轰炸型号米格-25RB 原型机在试飞过程中曾经创下了人类航空史上最高高度和最大速度下投放炸弹的记录,投弹高度为 20,000 米,投弹速度为马赫 2.5,创纪录飞行员为阿维亚德-法斯托维兹。

飞翔的不锈钢!红色苏联的空中传奇--米格25!

图片说明: 米格-25战机冲上3万米高空的电脑摸拟图

五、落幕: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米格-25 是米格设计局的骄傲,也是苏联的骄傲!苏联人用简陋的技术实现了不可思议的性能,50年过去了,米格-25的后代米格-31作为截击航空兵的主力,依然翱翔在俄罗斯的天空 。

飞翔的不锈钢!红色苏联的空中传奇--米格25!

图片说明: 米格-31依然是如今俄军的主力战机。

飞翔的不锈钢!红色苏联的空中传奇--米格25!

图片说明:美军在占领伊拉克后,挖出伊拉克人埋在沙漠中的米格-25。其中一架作为战利品被送到代顿的美国空军博物馆。

战机的宿命就在于翱翔,在于战斗,但米格-25在海湾战争中空有不俗的性能,却只能悲惨的被成为”逃兵“,惨遭肢解后埋入沙漠,等待被对手挖出后展览示众的命运。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米格-25的传奇虽然已经落幕,但苏联人用简陋的技术实现了不可思议的性能这一点对于从零开始,经过苦苦追赶,在今天终于有所建树中国科学家来说,也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

而我们作为旁观了伊拉克悲惨命运的一代人,也要知道,武器装备很重要,但战士不畏牺牲、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精神更重要。衷心的希望中国以史为鉴,在军事改革后的武器装备上一层楼,战士的精神面貌更上一层楼!

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以史为鉴为您讲述!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