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个人思考——2020怎么走?桑洁

红豆娱乐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很多人问我,作为业内现象级综艺制片人,为何2020年才选择创业?

因为之前《最强大脑》做的比较顺,而且我倾注了太多个人情感在里面,就好像养大一个6岁的孩子,妈妈怎么会狠心离开孩子呢?所以虽然也会困惑“难道就这样一季一季做下去了吗”,但也没有付诸于行动。2019年,在《最强大脑》第六季的制作过程遇到了比较大的波折,于我个人的心态上是一个冲击,让我真正停下脚步去思索: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想做什么样的产品?行业环境是什么样了?我的空间在哪里?——一直埋头做事,难得抬头看天,以前一季一季的做节目,我生活的半径很小的,就像一个活在玻璃罩子里的人,也像一个被蒙着眼睛拉磨的驴,根本和真正的市场是隔绝的。

2019年5月初,节目播完后心里面其实已经有了隐约的想法,然后找了几个信任的朋友交流了一圈,大家都很支持我,有的帮我捋bp(商业计划书),有的帮我联系投资人,有的给我财税方面知识的指导。。。。。。这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像个萌新,以前真的是太顺了,现在好多事情都是从头学习。不过终于坚定的迈出了这一步,再不创业就老了!哈哈。

原本的计划是2020年过完年,全员集合大家就撸起袖子加油干了。1月份突然爆发新冠肺炎,一切计划被打乱。我这算“逆市创业”了吧?人得跟着时势走,任何时候都不能“坐以待毙”,在我筹备的过程中,我觉得不存在“将将好”的时机,每一年都有机会也有困难,每一年都有挣钱的公司也有赔钱的公司,每一年都有新风口产生也有旧事物消亡,所以你说哪一年算真正的“天时地利人和“呢?有一句话我很认同: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以及现在。与其盘算时机,不如想好了就去做吧,在动态中调整步伐和节奏。长综艺的困局不是今年才有的,从2018年就显现了,先是网综的崛起,然后是短视频的横空出世,台综式微,现在连视频网站都天天哭穷,可见危机不是今年才产生,而是这次的黑天鹅事件让危机来的更快了、辐射面更广了。

至于是不是逃亡,别人我不知道。我应该不算吧,只是让我在工作计划中把更多的精力投注在短视频领域了。

从2019年5月开始有创业想法,6月开始付诸行动:找方向,找钱,找人,找项目。首先,方向是最重要的,方向不对,就是白忙;有了方向,就要搭建团队,做预算,找投资,确定项目等等。在我“赋闲”的半年里,我自己写了很多方案,算是多年从业经验的一种出口,那种“心流”的专注体验挺棒的。

其实现在开工比原计划要晚了,因为一直在调整团队,有的最早接触的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到位,有的人要交付自己手上的工作才能全身而退,本来打算10月份就开始,就是因为人员的原因推到了年后。我觉得团队搭建很重要,尤其是创始团队,有些人在一开始感觉不对那就一定不能合作,没有合适的人,就算心里再着急也不能开张。好在目前人员都到齐了,我们也已经开始了线上办公。目前我的团队总共7个人,有大脑核心团队的成员,也有新加入的成员,“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年龄段从70后到95后不等,学科构成有理工科、文科、艺术类,专业岗位从前期策划到剪辑包装还有商务对接,可以说是一个小闭环。大家都是看好创业方向才聚在一起的。我给我们这个群起了个名字“皮包公司7个人”,哈哈。因为大家之前都共事了多年,基于对彼此能力和人品的了解,又有了确定的方向,所以现在心是比较齐的,干劲也比较足。我的想法就是,专注于眼前的事情,比惶惶不可终日的等待更能安定人心,与其被动等待市场复苏,不如先做能做的事情。

正如我在bp上写的,我要做一个专注于教育类综艺的内容公司。目标当然是做成行业内的头部公司啦!再宏伟的愿景也要一步步拆解,我之所以要做教育类综艺,因为《最强大脑》就是教育类综艺的最好代表作,我为什么不从自己擅长的方面着手呢?而教育是这个时代的刚需,市场的需求又恰恰是我擅长的,在大流量里做小切口,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我希望以后提起教育类综艺的公司,大家第一时间能想到我,就像说起音乐类节目就想起灿星一样。

从对外宣布创业之后,支持的人居多,也有很多过来人给我上警钟,说创业是条不归路让我三思而行。但我的感觉是,就好像你内心隐隐约约有种声音在呼唤,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声音越来越清晰,清晰到你想装作没听见都不可能,在这一刻我知道我不得不开始了。而且从实际情况说,我这个年纪也不能考公务员了,去别的公司甚至平台意义也不大,那不创业做什么呢?

我辞职后至今还没有和我前老板交流过,我觉得他们心里是感谢我的吧,感谢我给他们减轻了负担呀,哈哈!在2019年5月公司就已经有一波裁员了,今年这个大环境裁员降薪更是免不了的,像我这样自找出路的高管简直就是善解人意了。创业就是为国家做贡献!

在之前的调研中,我知道很多综艺正规军却在短视频里折戟沉沙,其实一开始我也是心虚的,因为短视频领域是一个“百舸争流”“英雄不问出处”的行业,大家几乎是同一起跑线,并不因为你做过现象级的节目就有了什么buff。我去湖南娱乐频道学习,人家都是传统电视人,进入短视频行业也是花了一年的时间来做适应和调整。他们说这叫“老革命遇到新问题”,但在深入调研后,我觉得万变不离其宗,无论长视频还是短视频,其要义都在于如何用画面讲故事。这事我已经干了16年!只是在不同的时代需要的外包装不一样。

第二,大综艺讲的是精细化分工,工业流水线生产,前期不管后期,后期不管舞台,舞台不管选手,各人做好自己的岗位就行了。而短视频对于单体作战能力要求极高,从写到拍到剪辑上传,可能就1个人,最多3个人完成。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是全能型选手,我和我团队开玩笑:就好像做国宴的现在去摆路边摊了,是“降维打击”还是“水土不服”,先做了再说。

另外,大综艺和短视频成本体量差距巨大,就像大象和麻雀的差别。做短视频你可以不停的试错直到找到最优化方式,而做大综艺是没有试错空间的,开工没有回头箭,一个项目砸了可能这个公司就不在了。在当前这个市场,我觉得做短视频的压力远远小于大综艺,对于我们这种创业公司,也是更务实的打法。

在任何行业,成功者都只是少数,我经历过成功,所以对成功反而看的比较淡,我现在的想法就是,先做起来,完成0到1的跨越,然后在过程中反复试错、快速迭代。我也没什么包袱,这半年学会最多的就是能屈能伸,市场是无情的,市场才不会看你的出身和起点。我的过往经历可能在创业初期为我争取到一些资源,但是这些资源能否持久还是要看真正的市场反馈,我觉得我们是介于金汤勺和白手起家之间的吧,这个状态挺好的:如果带着现成的项目和资金出来,人就会懒,就会温水煮青蛙失去斗志,如果一无所有只凭一腔热情,就会时常陷入焦虑。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这种吃不饱也饿不死的初始状态挺好的。

今年开年为止,最火的视频都是从短视频领域辐射全网的,尤其是回形针的那个科普小片,其观看量完全不亚于一档成熟的综艺节目。以前大家认为长视频和短视频最大的壁垒是影响力,但现在连这个壁垒也被打破了。可见视频内容不在长短,而在你输出的内容成色。做短视频对我们制作公司来说,是可以沉淀为自己的品牌的,而为平台代工长视频,品牌归属是属于平台的。就是亲生的和代孕的区别。我的想法是,做内容要做时间的朋友和空间的朋友。时间的朋友,就是积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空间的朋友,就是专注、聚焦、深耕,你做的内容要打上你的tag。我不做全能,也不做低价值代工,我要做的是在既定的赛道里一步步深耕。

我在做综艺节目之前,做了6年社会新闻记者。那是一档每天18:00直播的日播新闻节目,我感觉我这6年的工作经验相当于别人的10年,对我单兵作战能力的提高极大。我们新闻机房门口贴着一张“军规”,里面有句话我现在都记得:新闻稿每一句解说不得超过15个字,因为这是人对单句信息接受的极限。新闻讲究的是短平快和逻辑,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把一件事情说清楚。有时候看到一些卖的很好的短视频教材,我就哑然失笑,这不就是我们最基础的专业训练吗?这也能卖钱?

从2010年开始,我做了10年的综艺节目,以前做《非诚勿扰》的时候,我每周都要去面试来报名的选手,我算了一下,我一年大概要和来自各行各业的5、6千人面对面说话,这给我在真人秀人物把控上训练出了一种专业直觉,一个人能不能上节目、上节目大概什么效果、在人物关系中充当什么角色,基本和他聊三句话就有数了。所以,我真的觉得我们这个行业不要过分迷信“年轻”,有些专业素质是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和积累的,这是岁月赋予我们的最大的礼物。我们公司最牛的长项之一就是在选手的挑选和甄别上,2019年《最强大脑》100个选手加《高能玩家》18个选手的工作量,而我们的选管组只有8个人,没有多年的训练是做不到这么高效的。

我认为,好的制片人都是用钱砸出来的。为什么?没有多年实操经验,怎么可能一蹴而就?我经常和同行们开玩笑,如果罗pd来到中国,估计就成不了罗pd了,因为没有那么多试错机会。目前的行业形态是,有客户才有节目,没有客户就没有钱为你的梦想买单。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优秀的年轻人很多,有时候缺的就是一个机会。电视台和制作公司现在花钱都很谨慎,不会随随便便上新项目,以后我们能看到的大节目一定是平台行为,是从平台发起,才有可能立项,而不是凭借一个制作公司拿着方案就能完成的,除非你自带客户。我之所以选择短视频,是因为这是一个对于平台和客户依赖最小的内容制造模式。

大家只看到回形针的一夜爆红,但在这一夜之前,他们做了2年多的积累。而这次的出圈,把长视频和短视频最后一个壁垒也打破了:影响力和长尾效应。以前我们认为,长视频是作品,短视频只是边角料和快餐,但现在短视频也在向精品化的方向升级,我相信随着一支支专业队的下场,可能会把短视频带入2.0时代。与其出产一些垃圾长综艺,还不如好好耕植某个领域的短视频,相信这也会对客户的投放产生影响,资本将更多的倾斜短视频领域。我反复强调的,做内容一定要做时间的朋友和空间的朋友。

这段时间的蛰伏期是我人生的一次“悠长假期”,当个人的际遇和时代的车轮裹挟在一起的时候,特别能产生一种大时代下的无力感,我是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我常说一个人能不能成功,运气比实力重要,现在依然秉持这个观点。我期待的是,大危局下能够诞生什么新机会,而这一波新机会又会把哪些新贵送上潮头?我从业16年了,见证了2g时代到5g时代,从对编机到线编机到手机剪辑,从台综起飞到网综爆发再到短视频井喷,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所以还能怎么样呢?好好活着,拥抱大时代吧!

个人思考——2020怎么走?

桑洁

发布于:江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