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中暑有阳暑和阴暑之分,治法不得当,容易出大事

健康私人管家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对,就是高温补贴!室内工作200元/月,室外工作300元/月,在6、7、8、9四个月份发放。

随着夏季来临,天气越来越炎热,暑热当令,中暑的病例也越来越多,防治中暑的措施可不能少。

然而,中暑分为阴/阳两种,二者完全相反的病因、病机及治法,这些一定要弄清楚。

中暑有阳暑和阴暑之分,治法不得当,容易出大事

中暑(阳暑)

什么是中暑

中暑,最早是中医里的概念,是一个疾病名称,是指感受暑邪之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暑者,热之极也。”

风、寒、暑、湿、燥、火,在中医里,合称“六气”,分别对应四季,本是正常的气候概念。风对应春季、寒对应冬季、燥对应秋季、火对应夏季,而暑和湿,则对应长夏。长夏大概在七八月份(一般指阴历六月),暑湿之气特别重。

“当其时行其气”,这叫时令之气,也叫时气;“非其时行其气”,叫客气,也叫邪气。“六气”过度,就叫“六淫”。六淫和邪气都会伤害人体,致人生病。

在七八月份之中,天气炎热,水汽蒸腾,弥漫于空气中,于是就成了暑湿。

中暑有阳暑和阴暑之分,治法不得当,容易出大事

暑热天气

其实,中医的中暑概念比较广泛,并不等同于西医里的中暑。

中暑,百度百科这么解释:

中暑是在暑热季节、高温和(或)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这一种,对应中医里的阳暑。阳暑,是感受阳热之邪。而暑和热,都属于阳邪。

而另外一种阴暑,多是在暑热之季,感受寒湿之邪,也叫“胃肠感冒”。

中暑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阳暑:

我们都知道,人是恒温动物,体内各种代谢活动会产生热量,再通过皮肤汗腺散热,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就能维持人类稳定且正常的体温。

在高温季节,或者在高温、湿度高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下,环境降温措施做的不好,引起汗腺功能障碍,机体产生过多的热,而过多热量却散不出去,体温升高,最终导致中暑。

中暑有轻有重,症状如下图:

中暑有阳暑和阴暑之分,治法不得当,容易出大事

三种不同程度的阴暑症状

简单来说,阳暑,就是外界环境中湿度和温度过高,导致人体散热障碍,体温过高,从而引起的各种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阴暑:

一般来说,夏天得的都是阳证,很少有阴证。然而,夏天天气过热,人体腠理疏松,毛孔大开,对寒凉之邪抵御作用减轻,很容易被寒邪侵袭。

哪些原因会导致人体在夏季被寒邪侵袭呢?

1、露宿或不穿衣服睡觉

夏季的夜晚,很多人怕热,往往会在室外或野外睡觉,而且不盖被子。晚上阴气重,当人体正气不足,或天气骤变,就很容易感受寒邪。

2、在阴寒潮湿的地方久坐乘凉:如防空洞里、水边等

不管是河边、小溪边,或者湖边,湿气都非常重。水属寒,长居水边,容易感受寒湿,最常见的就是风湿。而防空洞里,阴寒之气尤重,不易在内乘凉。

3、过食生冷、喝冰水、吃冷饮等

夏季消暑,总是避免不了冷饮、生冷蔬果或其他寒凉食物。然而过犹不及。偶尔吃一点没有太大关系;如果经常吃,就很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痛、腹泻等。

4、睡觉时吹空调、风扇等强风

炎热天气,很多人,尤其是阳气旺盛的儿童或青少年,喜欢躲在空调屋里不出门,把温度开的极低。如果温度过低或对着空调、风扇直吹,寒凉之邪就会直中人体,致人生病。

中暑有阳暑和阴暑之分,治法不得当,容易出大事

阴暑,不单单是感受寒邪,而是寒湿之邪一起侵袭人体。

在症状上,不仅有身体酸重、神情昏聩等中暑症状,而且还有畏寒怕冷、少汗或无汗、舌淡苔白,舌苔满布舌体等症状。而这些症状,正是寒湿侵袭人体的表现。

如果脾胃受伤,还会有腹痛腹泻、浑身无力等症状;关节受伤,则会有关节酸痛等症状。

阳暑和阴暑该怎么预防和治疗呢?

阳暑:

1、平素不要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停留太久,多饮温开水,做好物理防晒并注意通风。

2、平时多饮用降暑的食物,如乌梅白糖汤、绿豆汤等饮品;也可以用金银花露等清凉的中药制品。

3、一旦有中暑先兆或轻症中暑,应该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最好是有风扇、空调的室内,以增加降温;给予清凉的饮料;温水擦洗前额、前胸、腋下、大腿根部等,帮助降温。

4、如果是重症中暑,有昏迷征象或已经昏迷,应该立即拨打120;在等待期间,应该给予上述轻症中暑的所有施救措施。

三豆乌梅白糖汤做法:

乌梅5颗(正规药店均可购买),绿豆1小把,加适量水,大火烧开,小火慢熬2小时左右,熬制豆沙状,出锅前加适量白糖,冷藏后食用。

乌梅性平、味甘,具有生津敛气的功效;绿豆性凉、味甘,具有清凉解暑的功效,二者合用,具有非常理想的解暑效果,每周可食用3-5次。脾胃偏寒的人,不适宜长期饮用。如果脾胃不好,再加入适量黄豆;肾不好,再加入适量黑豆。

中暑有阳暑和阴暑之分,治法不得当,容易出大事

乌梅汤

阴暑

1、外感为主,要积极治疗外感,用香薷饮、正柴胡饮或桂枝汤等,可以找中医师面诊后辨证开方。

2、脾胃受寒,服用理中丸或者附子理中丸,以胃脘部微有温热感且不再有腹痛腹泻症状为度。(附子)理中丸,是补养脾胃阳气的,对所有脾胃虚寒或实寒,均有很好的效果。

3、侵袭关节,需要找中医师面诊,开具处方。

4、着重给大家介绍一下寒湿为重,导致的上吐下泻,这也是阴暑最常见的症状。介绍一种常用中成药——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原方是藿香正气散,载于《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卷2,原文如下:

治伤寒头疼,憎寒壮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八般风痰,五般膈气,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泄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妇人产前、产后,血气刺痛;小儿疳伤,并宜治之。

藿香正气散药物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甘草。

具体方解如下图:

中暑有阳暑和阴暑之分,治法不得当,容易出大事

藿香正气散方解

现代把藿香正气散做出水剂或胶囊剂,市面上售卖的有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胶囊、藿香正气滴丸等。这是夏季最常用的中成药之一,各大药店均有销售。而其中,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的制剂,效果最佳。酒精与辛散作用,可以帮助发挥药力。

中暑有阳暑和阴暑之分,治法不得当,容易出大事

中成药——藿香正气水

阴暑是感受寒湿之邪,应该用辛温、芳香之药化解,切不可用清凉、寒冷之剂,避免贻误病情。

总结

中暑,是夏季常见病症,如果应对不当,有可能危及生命。阳暑要通风散热,用清凉之品;阴暑要祛除寒湿,用辛散之品。辨别阴暑和阳暑,及早预防,准确应对,才能安保无虞。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女子出国做断骨增高腿喷脓386万
西藏日喀则4.6级地震368万
TikTok公司表示白宫无保证平台只能关338万
女子假扮机器人回家被村里人介绍对象333万
解放军南部战区位南海海域联合海空战巡326万
全国出生人口7年来首次回升325万
查看全部实时热点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