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装不走弯路: 如何区别一款避震的好与坏
基本上玩改装的人都听过这样一句名言:
百改降为先!
——鲁迅
确实,太多太多的车友的改装经历都是从避震开始的。
然而,市面上的避震品牌众多,型号更多!
那么,如何挑选一款适合自己的避震就非常重要了,今天我们的特约作者皮卡丘同学,就改避震这门学问,为大家带来一篇纯干货。
改避震的几个问题
1
改避震的目的是什么?
虽然日常我们不太能看到避震,但是它和轮毂刹车一样,是一项既能提升操控性能,又能提升视觉效果的改装项目。
所以我们得先问问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是偏重好看多一点,还是偏重好开多一点?两项比重是五五开?还是二八开?
运动短簧
如果是对原厂的阻尼设定比较满意,仅仅只是希望降低车身带来的视觉效果,那么一套物美价廉的短簧应该才是您的首选。
降低了车身,车底的乱流更少,高速行车更加平稳。更何况,优质短簧带来的更强大的支撑会让你信心更足。
这里你需要注意的就是一个信得过的品牌,并且挑选一个专车专用的型号。
套装避震
如果你想进一步提升行车质感(街道使用),并且希望一次性装好,不遭多次上架调试的“罪”,那么你就应该选择一套更加运动或者更加舒适(可能也并不会)的避震套装。
竞技/运动避震套装,筒一般会比原厂的更粗更短
除去跟短簧能有的好处之外,额外就是获得更清晰的路感,更好的操控。加上软硬可调,能满足车主一般情况下的属于自己的需求。
绞牙避震
当然,对于发烧友,仅仅只是软硬可调是远远不够的。这个时候你可能需要一套绞牙避震。
所谓“绞牙避震”,是指有可调(弹簧)高度设计的减震器,这样的避震能带给你更大的想象空间。软硬高低均可调,在一些好的改装师手里简直就是魔术般的存在。
你是想更运动?更舒适?都可以。甚至在一些可调底盘件的加持下,你可以“过分”低趴来达到某一种风格的美。
当然你必须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你也得有一个技术过硬的改装师。
绞牙避震的调教绝对是技术活
2
是不是越硬操控越好,越软越舒适?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句话是对的。由于软硬不可兼得,所以引申出操控与舒适也不可兼得(跑题)。
一般情况下,越是暴力驾驶的车主越是喜欢硬的避震。硬的避震可以带来更小的侧倾。让你开起来信心十足。但是过分硬的避震在不平整的地面更加难以抓地,带来的操控更差。同时,避震长时间处于过分硬的状态也会带来车身形变老化的加剧。
过分软也不意味着舒适。软带来的坏处就是避震很容易压缩到底,就经常会出现硬敲的情况,当路面遇见很多起伏的时候,由于行程过长,阻尼任由它来回弹,所以颠簸就更多了。
3
街车风格怎么样的高度比较合适?
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毕竟每个车主的驾驶习惯和对应路况不一样。不过相对来说,在原厂轮胎的直径下,胎面距离翼子板2-2.5指的高度比较适宜。否则,遇到下面这种路,就只能原地掉头了。
虽然低重心带来的感受让人流连忘返,但是也得考虑下农村不是特别好的路况以及城市里的地下停车库。所以一般情况下推荐2-2.5指。
4
绞牙避震怎么安装?
在安装绞牙避震之前,首先要对避震器进行预压。(切记不可使用风炮!)
这主要是防止车辆驶入凹坑时,避震伸长而可能导致的弹簧离托现象,继而产生异响、车辆上下晃动。
弹簧预压图示
由于在绞牙避震上弹簧的长度是可以进行调整的,所以弹簧预压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预压太多,当预压太多时就会出现避震弹簧行程过短,导致其失去了本身的弹性。
弹簧太松也是不能的,如果太松,就会出现避震桶与弹簧并非一起作动,这样的话就会出现由于弹簧无法起作用而使避震很容易到底的问题。
然后按照说明书对应的参数进行安装,前后顺序无妨。
一些后轮的绞牙避震是机簧分离的,如果需要调节高度,需要首先调节好弹簧下座的高度,因为弹簧下座的高度直接影响到车身的高度,而避震机上的螺纹仅用于使避震机处于最佳自由行程范围内,与车身高度并无直接联系。
一般产品在配对车型之后已经将避震调整到适合车辆直接安装的高度,在安装之前仅需对弹簧进行预压(一般为两毫米),同时对比一下左右避震器的长度是否相等。如果两根避震器长度以及弹簧座高度不相同,需要将两者调制相同高度后才可安装。
需要注意的是,车身高度降低会导致车辆悬挂几何的变化,例如主销后倾、主销内倾、束角,以及摇臂、方向拉杆的初始角度等等,这样的改变会使车辆的行驶特性发生改变,而这种改变未必一定是正面的。
例如轮胎接地角度变化会导致轮胎偏磨,注销后倾、束角变化会引起直行和转向稳定性的变化,摇臂角度改变会改变悬挂的侧倾翻滚中心高度,令转向特性改变。因此,如果车身高度改变过大的话,建议一并改用可调整长度的摇臂、连杆等等,或者加装特制的垫块以及偏心悬挂衬套,以修正不良的参数改变。然后再通过四轮定位做详细的调整。
5
如何设定避震阻尼?
第一次装车,只可以将阻尼值大致的调整,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磨合才可以对避震阻尼进行微调,那样子才可以保证调整的准确性。
调整开始前,应先把阻尼值调到最大位置,然后根据行车路况与驾驶风格向S(软)方向调整。
阻尼调节旋钮
在实际调整过程中该如何检查阻尼的设置呢?
对于前避震,把车子加速至40km/h,然后采取制动(中等刹车力度),刹停时不要抬起刹车踏板,观察车头的动作。
状况1:车头即时回复至正常位置且无来回震动,说明这时的阻尼已经达到临界阻尼,阻尼值拉的住弹簧,这时只需要回去将阻尼值往S(软)方向调小10-15%的阻尼即可(根据避震机可调阻尼不同,每格的阻尼系数也不同,具体请参照避震机调节说明书)。
状况2:车头抬起超过正常位置后再落下才停止,这就是阻尼过小的表现,需要往H(硬)的方向调整,直到出现状况1之后,再往S(软)方向调小10-15%阻尼(请根据个人口味酌情调整)。
后避震调教相对简单,只需将阻尼调到中间值,把车尾用力往下压(反复动作),最后一次在下压最低端迅速放开,观察尾部的动作,一直调整到没有起伏动作为止,剩下的就是试车调整了,找一段颠簸频率高的路段测试,如果避震机反应迅速,轮胎的贴地性好,滤震效果好,乘坐的冲击感适中的话,就算基本完成了。
下一期,《改装不走弯路》将会做一些各大避震品牌的介绍,让大家更加便捷的找到适合自己的避震品牌。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