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东坡居士代表作——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奇闻大方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豪是谁?估计很多人会首推苏东坡。苏轼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东坡居士代表作——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画像,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苏东坡开宋词豪放派先河,最著名的应该是《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可谓气势宏远,纵论古今,曾经被多少人引为心声?但苏东坡先生,写婉约宋词,亦丝毫不差于柳永柳三变。柳永一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尽了多少离人泪?然而,东坡居士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却非少年情侣之愁,而是阅尽沧桑后更真实的人性感悟。

今天,兴之所至,窃以为《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更堪称苏东坡代表作。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东坡居士代表作——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行书撰写

译文及赏析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东坡居士代表作——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楷书撰写

词中,最精华的应该是上下篇结尾两句:“一蓑烟雨任平生”和“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潇洒镇静中不免带些抗争之心,也仍是另一种形式的“执”。“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对之的升华。如果将上篇的结句比喻作禅宗里神秀和尚的偈语“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则苏轼此时“回头自笑风波地,闭眼聊观梦幻身”(《次韵王延老退居见寄二首》其一),似乎顿悟到了方才的冒雨徐行也多少有些作态。现在雨过天晴,一切都象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恰如六祖慧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词人这才回到真我,体悟到生命的真谛,这也才是真正的彻底的“破”。

欢迎转载分享,欢迎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