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出的“27岁定律”,不过是个年龄“伪命题”

颜品生活
有人说,27岁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他们将27岁视为命运的转折点,无论男女都无法逃脱“27岁定律”。27岁的男人,将会从这一刻开始走向成熟;27岁的女人,经历短暂巅峰之后,将会迎来下坡。
难道到了27岁,真就成了人生的分水岭?向左向右,都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01
“什么是27岁定律”,近日,这个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成为不少年轻网友关注的焦点。
所谓“27岁定律”就是说,27岁是人生的关键节点,此时的男男女女们,将会在人生的各个方面迎来转变。
或是稚气消失、变得成熟稳重,或是青春不再、逐渐开始衰老,或是压力初显、焦虑占领人生……总之,对于男生和女生来说,27岁就是人生中的一道分水岭。
有人回过头来重新看27岁的自己,开始对这个定律深信不疑,并深有同感和体会。
“我好像是27岁开悟的,27岁后开始找自己做自己,做选择学放弃”
“27岁以前喜欢玩玩乐乐, 27岁以后就想安稳过日子。”
“虚岁27了感觉今年的想法和以前确实不一样了”
……

有人却认为这个定律,不过是在制造年龄焦虑,PUA所有人。
“在前26年里都没做出改变的人,27岁就会突然爆改吗”
“人生每一天都很精彩,有年龄焦虑的人,每天都不会幸福”
“可年龄从来都不是限制自己或他人的标准,日子也是给自己过得,只要过得好,天天18岁哦”
……
到了27岁,似乎是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年纪。有人已经结婚生子、儿女双全,有人还在独自奋斗、在外打拼……但到了27岁,真的应该要有既定的样子吗?
02
27岁定律,似乎就是一种新型的刻板印象;27岁定律,似乎暗示着“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
按照过往的“社会时钟”的规律,27岁是到了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的年纪,27岁是到了能够自力更生、独当一面得年纪。
到了27岁,真的会他们期待中一样吗?然而现实并非如此,27岁定律不过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假设罢了。
现实中的不少年轻人,到了27岁之后,可能还是没能结婚、可能还是没车没房、可能还是一事无成、可能还充斥着各种不确定和对未来的迷茫……

盲目宣传和相信,所谓的“27岁定律”,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精神内耗,背负着巨大的心理负担,还没有搞清楚、弄明白自己真的想要什么的时候,便被旁人和时间推着完成就业、结婚、成家等任务,回过头来却发现自己的生活陷入“一地鸡毛”。
事实上,没有谁会因为到了什么样的年纪,就会得到翻天覆地般的转变;现实中也并不存在到了什么年龄,应该做什么样事的规律。
对当代年轻人来说,27岁正是自己的人生刚刚启航的时候,没有什么是27岁必须做的,也没有什么是27岁不能做的,27岁的人生充满着无限可能。
27岁的他们,可能没有像社会期待那般成长为更好的“大人”,但27岁的他们却拥有属于自己闪闪发光的“27岁”。
03
村上春树曾说:“不用把人生的每一个目标都定在年龄线上,人生的本质是体验、感悟、成长,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事实上,当你找到你热爱的东西,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
27岁,可以是人生的起点,27岁的人生,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
没有谁的生活和人生应该被“年龄”限制,也没有谁的当下或未来能够被“年龄定律”所束缚,年龄只是一个会定时变化的数字而已,但所有人的人生却没有办法捕捉,没有什么标准可言。

网球运动员李娜,29岁时才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高峰,从而拿下了中国乃至亚洲的第一个大满贯;作家J.K.罗琳,32岁时才拿起笔开始写作,却写下了史上最畅销的书籍《哈利·波特》;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42岁时才创办被称为饮料界航母的“娃哈哈”,曾多次问鼎中国首富……
他们的成功,没有所谓的“年龄定律”。只要愿意,任何时候都能成为新的开始或结束;只要愿意,任何年龄都可能带来挑战和机遇。
杨绛先生曾经写道:“年龄只是符号,希望我们都有与之匹配的内涵。你不一定非得长成玫瑰,你乐意的话,做茉莉,做淡菊,做无名小花,做千千万万。活的像自己,才是对生命最好的馈赠。”
只有考试才有标准答案,而人生从来都没有,年龄,也不能定义人生。
发布于:四川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