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汉元帝刘奭善良温和,只因听信宦官,成了昏君

坚强的妖妖秀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刘奭是中国历史上的汉元帝,他生于公元前75,死于前33年。刘奭在公元前49年十月即位,在位16年,死后为元帝,庙号高宗。汉元帝刘奭"柔仁好儒",即性格柔弱,喜欢儒学。在他执政时期,由于他宠信宦官石显,并听信谗言,残害了不少忠良,虽然他是一位性情温和不严苛执政的皇帝。但是他立场不够坚定,不懂做君主的道理,因此依然戴上了昏君的帽子。

汉元帝刘奭善良温和,只因听信宦官,成了昏君

评价汉元帝的一生要我来评价汉元帝的一生,我认为他还是非常遗憾的,他本可以继承父业,延续汉朝中兴,但是他在执政时立场不明,混善恶是非,导致宦官横行,期政败坏,历史的轨迹便朝着坏的方向发展下去了,但让我感觉遗憾的是他其实是一个好皇帝。

我觉得历史上的汉元帝是一个性格温和的皇帝,他反对滥用杀伐,重视民生,应该说可以成为一代仁君,但是却没有,原因就是他立场不分明,被奸佞欺骗而不自知,诚如司马光评价说:"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悟也。"

为何会形成宦官专权的局面

其实汉元帝的父亲担心出现专权的局面,临死前已经做了相关的部署。汉宣帝临终前,给自己的儿子刘奭留下了外戚和儒臣互相牵制的辅臣。应该说,汉宣帝这样安排不是随意使然,而是出于深思热虑后的安排,比如掌握大权之一的史高是皇亲国戚,另两位掌握大权的臣子都是儒臣,这样可以相互牵制,既不至于外戚专权,也不至于让皇权落入他人之手。

汉元帝刘奭善良温和,只因听信宦官,成了昏君

但汉宣帝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他自认为自己巧妙的安排,竟在汉元帝即位不到一年,就出现了问题。史高之亲"领尚书事",独揽大权,萧望之和周堪俨然成了他的副手。汉元帝对此有些不满,因为皇亲国戚专权历来是对皇权极大的成胁,显然汉元帝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汉元帝开始倚重另两位名儒师傅即萧望之和周堪,因之,萧望之等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让史高感到了极大的心理不平衡,于是与萧望之等人的嫌隙日深。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皇亲国戚和儒臣的勾心斗角,却为宦官石显弄权提供了条件。

汉元帝刘奭善良温和,只因听信宦官,成了昏君

宦官石显等兴风作浪石显善于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常常博得元帝的欢心,元帝对他迳渐倚重。在元帝看来,皇亲国戚、儒臣都容易形成势力,威胁自己的权威,所以既然被逼的没有办法了,就只能信宦官的了。石显之流野心勃勃,他发展自己的势力形成党派,已经成型了错综复杂的集团,实际情况并不是汉元帝想的那样宦官是孤掌难鸣的。本来身体多病的元帝是想通过宦官石显来控创大权,结果却使大权旁落,石显之流利用手中的权力,打击正直大臣,迫使萧望之自杀,周堪、刘更生被为庶民。

面对宦官弄权,汉元帝不但没有制止,反而是纵容,在立场上已经混滑了是非。元帝60多岁的师父、被称为"当世名儒"的萧望之,因石显进谗言而被迫自杀,其时元帝正在用午勝,听到这个消息后痛哭流涕,连饭也吃不下去了,立即召来石显严厉责问,石显吓得摘掉帽子,磕头不止,汉元帝结果并没有惩罚他。

汉元帝刘奭善良温和,只因听信宦官,成了昏君

汉元帝为何会听信宦官,导致国家大乱?

我认为汉元帝之所以信任宦官,其思考的路线很容易猜得到,一个宦官,没有儿子也没有老婆,这样无牵无挂的人一定会全心全意为汉朝的天子服务,绝对不会有二心,这样的人难道还不值得我信任吗?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汉元帝才事无大小,都交给石显等去处置。

最关键的是身为一国之君,汉元帝没有做到立场坚定。说起立场,通常是指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个人立场分明,做起事情来オ有方向和目标,如果立场不分明,模棱两可,凡事和稀泥,给人的印象就是圆滑不可信任。特别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立场不分明就可能误入歧途,导致身败名裂。

汉元帝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

名著《准南子・主术训》这本书说了,智慧要圆,而做事要学会方正。这句话其实说的是处世时既要学会中庸,同时又能坚持原则,保持独立个性。一个人的行为必须要遵守一系列准则,但在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和世界的时候,也必须要学会圆滑。这两者不能偏袒任何者,如果做事一定要原则,那就显得没有感情不知道变通了,这样的皇帝有些让人觉得冷血。可如果太圆滑了,那普天之下,又有谁会信服你呢?

我认为治国也要讲究方圆之道,其实汉元帝就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在处理与大臣的关系时,立场不明确—轻小人远贤臣,导致了权力旁落。实际上,历代帝王都喜欢在方圆之间玩平衡术,借以加强自己的权威,但汉元帝玩得并不高明,因为他的平衡术完全偏向了对自己不利的面,这要归咎于他模糊了忠奸善恶的界限,养虎为患的妇人之仁导致更多的忠义之士被害,汉朝已然在走下坡路了。

汉元帝刘奭善良温和,只因听信宦官,成了昏君

处世之道贵在能深谙方圆之术,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并且适当的圆滑一些,这才是最佳的处世之道。比如一个领导者可以对自己下属放松管理,只要是无关紧要或者不威胁公司利益的行为都可以。但是公司利益受损,领导者必须坚决反对,这就是整个方圆智慧的运用。汉元帝其实可以对宦官的某些行为装作没看见,不必过于刺激这些宦官造成叛乱。不过宦官已经骑在你的脸上,还残害其他大臣,这个时候他真的应该动手除掉这些坏家伙了,遗憾的是他反而听信谗言,所以这个善良而温和的皇帝依然也是一个昏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