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烹饪器具的发展之陶器篇

自媒达人啊
民以食为天,今天带大家了解中国古代烹饪器具之陶器。
中国烹饪器具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是构成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烹饪器具的发展历史根据几种影响较深远的烹饪器具按时间的先后和材质工艺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陶器时期、青铜器时期、漆木器时期、瓷器时期和铁器时期。其中对烹饪技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有陶器时期、青铜器时期和铁器时期。
(一)陶器的出现和发展
1.陶器的出现
用火制熟食物与陶器的出现密不可分。新石器时代后,先民们在磨制工具时摸索出“木与木相摩则然”的规律,进而发明了火;在烧烤食物、化腥为熟的饮食活动中,又探索出不少的食物制熟技术。人类最初的熟食法有火烹法、包烹法、石燔法和石烹法。包烹法是用草、泥包裹食物置火中煨烤成熟的方法。在漫长的原始生活中,人类发现“包烹法”中包裹于食物上的泥巴或是晒干的泥巴被火烧之后,变得更加结实、坚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原始的陶器在偶然间产生了。
陶器的出现与人类定居的生活方式也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新石器时代中期,一部分人类的生产方式由原来的采集和渔猎发展为以农耕为主。主食由原来的肉食发展为以颗粒状谷物为主。这些植物类食物不再适应之前肉食的烧烤类加工方法,需要新的烹饪方式以及器具与之相适应。于是,人类根据自己在长期实践中,从被火烧过的陶土变得坚硬的现象得到启示,并模仿自然物外形,用陶土烧制成粗陶器。陶器的发明标志着烹饪器具的诞生,把人类的饮食生活推向一个文明、卫生的新时期。
2.陶器时期的发展
陶器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从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来看,陶器中的精品有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红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壳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还有汉代的釉陶等。到了宋代,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制陶业趋于没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在各个历史时期一直未中断过制作和使用。直至今天,陶制的砂煲、茶壶、茶杯、罐、钵、盆、缸等作为传统烹饪器具仍在使用。
(二)陶器时期烹饪技术的发展情况
陶器发明及制陶业兴起,使得真正意义上的烹饪器具应运而生,伴随着这些烹饪器具的运用,新烹饪技法应运而出。“水熟”成了这时期烹饪工艺的基本特点。煮、蒸等技法成为这一时期烹饪技术的主导。
1.煮
以水为介质导热技法中,煮的适用范围最广泛。大量的肉类、谷物均可能成为煮制之物。煮是将食物及其他原料一起放在多量的汤汁或清水中,用火加热煮熟的加工方法。
这一时期具有煮制成熟功能的烹饪器具主要包括有:陶罐、陶釜、陶鼎和陶鬲。陶罐的主要功能为煮水和贮水,既作烹煮器,又作盛食器。陶釜外形与罐相似,深腹微鼓,下腹徐徐内收,底部为圜底,底部与陶罐相比增大了受热面积,使加热时间缩短。此后出现的陶鼎和陶鬲其实就是罐、釜类器具与支子相互融合的结果。陶鼎就如同是在釜或者罐下面加三足而成。陶鬲也为三足,状如鼎,不同之处是足为肥大布袋形,内空心。三足器较圜底器受热面积更大,食物加工时间缩短,效率提高。然而这些器物使用功能单一,如烧水时就不能同时做饭,做饭时就不能同时烧水。这一现象直到蒸制器具的出现才得以改变。
2.蒸
世界上最早使用蒸汽烹饪的国家就是中国,并贯穿了整个中国农耕文明。蒸是指把经过调味后的食品原料放在器皿中,再置底部带孔的笼中,利用水蒸汽使其成熟的过程。
随着陶器兴起,祖先就发明了甑。甑其实就是在原来盛食器具的底部穿孔而成,有一孔和多孔之分。将甑置于釜或鬲之上变成陶甗,类似当今蒸锅的蒸器。使用时,装水入釜或鬲进行烧煮,中间置陶箅,蒸汽通过箅格和甑孔进入甑内将食物蒸熟,而在蒸饭的同时还可以烧水,煮粥。陶甑的出现标志着炊具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发展,提高了效率,节省了能源。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