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王安石乱解汉字,被苏轼一句话怼得哑口无言

流泪和红烛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我们的汉字产生于3000多年前,流传至今经历了很多次演变。每个汉字的产生来源和结构,都有其历史的依据,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曾经有一句话,“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所以说,我们的每一个汉字都不是凭空而来,随意捏造的,而是有其很严肃的科学依据的,如果随意曲解,就是对我们的历史和文化的歪曲和亵渎。

现在有的人,打着心灵鸡汤的旗号,按照自己想当然的想法,随意地来解释汉字,比如下面这个字:

王安石乱解汉字,被苏轼一句话怼得哑口无言

这种解释,当然是牵强附会,也有戏谑的味道,成年人可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但如果让小朋友看了,可能就会起到反作用,给他们以后在汉语方面的学习带来混乱,也不利于汉语的健康发展。其实不只我们现在人,有的古人也这样做,其中有一个人做的就比较过火,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准备解释所有的汉字,甚至还专门出了一本书,他就是王安石,这本书的名字叫《字说》。

王安石乱解汉字,被苏轼一句话怼得哑口无言

王安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自不必多言,在宋朝的论坛上他也影响巨大。但他这边《字说》,却不怎么样,因为这完全都是根据他自己的理解得出来的,根本没有考虑汉字的发展演变,更没有依据比较经典的解释汉字的著作,如《说文解字》等。他的这本书错误百出,影响不大,甚至,为此还闹了不少的笑话。

比如,《字说》里的“裘者,可以衣被人,而人之所求也。”什么意思呢?王安石认为“裘”就是天冷时人要穿的皮衣,因为天冷人有穿衣服的需求。“裘”这个字,本来就是个形声字,上半部分地“求”,是这个字的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下半部分的”衣“,是这个字的义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王安石却把”求“理解为需求,这是把形声字曲解为会意字了。

王安石乱解汉字,被苏轼一句话怼得哑口无言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记载,有一次苏轼问王安石:“为什么波字左边一个三点水,右边一个皮?”王安石不假思索回答:“从水从皮,波者水之皮也!”苏东坡一听,顿时觉得非常荒唐可笑,便微微一笑这样就可以了,好像恍然大悟的一样说:“那‘坡’不就是土之皮,‘滑’字岂不成水之骨了?”这样一回答,王安石是顿觉脸上无光,哑口无言。

王安石乱解汉字,被苏轼一句话怼得哑口无言

还有一次王安石写到“鲵”字,就对你好你好你好,苏轼说:“鲵者,从鱼从儿,合是鱼子;四马曰驷,天虫为蚕,古人制字,定非无义。(鲵字由鱼和儿组成,意思就是鱼的儿子,驷字由马和四组成,意思就是四匹马,蚕就是天上的虫。)

苏轼就趁机问到:“鸠字九鸟,可知有故?”(鸠字由“九”和“鸟”组成,你可知道为什么?)

王安石不解:”那一说说看。“

苏轼就说:”《毛诗》云:‘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连娘带爷,共是九个。” (《诗经》中有一句诗“鸣鸠在桑,其子七兮”,鸟爸鸟妈加上七个儿子,不正好九个吗?)

王安石乱解汉字,被苏轼一句话怼得哑口无言

一个回答又把王安石怼得下不了台。苏轼也是年轻气盛,加上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在王安石掌权变法期间,他也屡次被贬,甚至差点丢了性命。

王安石乱解汉字,被苏轼一句话怼得哑口无言

汉字是门科学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遗产,承载着华夏的文明和文化,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加以研究并发扬光大,我们要培养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要避免生拉硬套,违背常识地解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485万
猿辅导员工猝死前和女友说加完班回459万
儿子悄悄考北大妈妈惊成静止画面403万
一个本科文凭或支撑不了5年340万
中国电信一季度净利润88.64亿元337万
巴防长发出全面战争警告330万
查看全部实时热点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