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薰琹画苗族女孩:笔法细腻严谨,寓雅典精致于平淡之中

1 / 7 背篓,1946年,水彩画,40×30厘米,中国美术馆藏。作品艺术形式和谐完美,从形式美的外表迸发出艺术家心灵深处的激情。背篓和植物笔法细腻而严谨,衣饰在对比中衬托出明净的及其略带忧郁的神情,体现了画家寓雅典精致于平淡之中的艺术构思。
2 / 7 笙舞,1941年作,纸本,39×52厘米,庞薰琹美术馆藏,艺术大师庞薰琹作品欣赏。在他的创作中,苗族装饰艺术和苗族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只有引用和发展到工艺美术中去的时候,它才是孤立存在的。
3 / 7 橘红时节,1942年,43×35厘米,庞薰琹美术馆藏。作品是对中西绘画融合成新艺术形式的探索,标志着庞薰琹在吸纳印象派、浮世绘、新艺术风格和国画基础上,探索着自己的艺术道路。
4 / 7 盛装,1942年作,水彩,45×43.5厘米。1938年,庞薰琹转辗到云南,在中央博物院研究文物。翌年踏遍贵州山区八十多个苗家村寨,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服饰和装饰纹样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描绘。
5 / 7 赶集归来,1944年作,纸本,46.5×36厘米,拍品。在随后的几年中,创作出一系列极具装饰风格的水彩画《贵州山民图》系列。1946年秋,他带着这批作品重返上海,举办了个人画展。
6 / 7 人物,水彩,50×34厘米,拍品。庞薰琹认为,这些装饰图案是苗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是表达他们艺术的一个丰富多彩的方面,是苗族人民生活的一个特色。
7 / 7 小憩,1944年作,纸本,40×52.5厘米,庞薰琹美术馆藏。
说说你的看法
新浪新闻官方
热点资讯 精彩视频抢先看 5.0分好评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