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把受骗称为上当?“当”是什么东西?

小韩小校
我们来讲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把受人欺骗或者中了别人的奸计称为“上当”,这是很常见的一个词。但是,肯定有很多人都没想过,为什么“上当”这两个字是受骗的意思?
“上”开头的这种类型的词语有很多,像上网、上车、上阵、上路等等,上是动词,后面跟一个名词,用来确定词语的含义。在前面这四个词里面,网、车、阵、路都很好理解,那么“上当”这个词里面,当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上了当就是受骗了?
这就要讲到“上当”这个词的来历,这是个悲伤又有趣的小故事。
“上当”这个词是有明确出处的,它来自清朝人徐珂的名作《清稗类钞》。这本书名气很大,它记录了各种朝野遗闻、军国大事、风土民情、社会百态,简直是一部百科全书。徐珂一生走访全国各地,耳闻目睹加上潜心研究,在这本书里记载下来的东西都有很大的价值。
徐珂在江苏的时候,记录下了这么一件事。
江苏有个县城叫清河,就是现在的淮安市清河区。当时清河县有一个很大的王氏家族。王氏家族最早是在县城里开当铺,也是白手起家,后来生意越做越好,开了连锁店,经过了几代人的经营,王家的当铺事业如日中天,王家也是富甲一方,钱多得没地方放了。
王氏家族一富起来,家族里的很多人就失去了奋斗的动力。他们也不想着出去做别的生意,把所有的钱路都押在了自己家的当铺上,所以王家的很多人都把自己的资金投到了当铺里,这就相当于一个当铺有了很多个股东。
这些股东们大部分都是家族的后代传人,他们做的事情不是发家致富,而是坐享其成。前辈栽树,他们乘凉,所以这些人只知道投资当铺,并不懂得怎么经营当铺。这些人就想办法:要不我们一起推举一个家族里懂得经营的人,让他来帮我们打理当铺。于是,这一堆股东们就任命了一个CEO,这个人名叫王锡祺。
王锡祺是清朝著名的学者,什么历史学、地理学、金石学,还有雕刻、书法,都非常精通。他还是个驴友,喜欢游学,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王锡祺还专门跑到日本去考察日本的政治情况,给朝廷写过《中俄交界记》《西藏建行省议》等文章,也是个有见解的人。
王锡祺的简历告诉我们,这家伙肯定不是一个好的当铺经理,因为他虽然懂经营,但他的业余爱好实在太多,时间全花在这些业余爱好上了,没时间管理当铺。
每次有人来当东西,店小二去请示王锡祺:王总,这个东西当多少?
王锡祺说:随便。
店小二说:当这么多会不会亏了呀?
王锡祺说:不会的,差不多。
王锡祺处理当铺事务就是这个态度,因为他要么在搞雕刻、金石,要么在读书、写字,没时间理这些事。
很多王家人看到王锡祺这个管理态度,不仅不生气,还觉得有机可乘。这些人把自己家那些用不着的东西拿到当铺来,直接报个翻倍的价。比如拿个iphone5来当,要价一万,拿辆自行车来当,要价五千,都是这种。
当铺的伙计看到都是王家人来当,还都是股东的人,也不敢说什么。去请示王锡祺吧,王锡祺在刻字呢,没时间理。没办法,店小二们只好默默拿钱。虽然都是严重夸张的标价,但也不敢得罪,只好拿出来。
悲剧的结局马上就到了。这么搞了两个月,王家的当铺帝国一下子就倒塌了,因为典当的资本全都被骗光了。一个经过了几代人辛苦经营的规模宏大的当铺,竟然在两个月里就光速破产了,这个速度让清河当地人纷纷感叹。
马上,清河当地就流传起一句民谣:清河王,自上当,当得当铺空了档。
这句话其实就是讽刺王家人自己上自己家的当铺典当,还欺骗自己家人,最后把当铺当空了。这个清河当地的民谣后来就传开了,“上当”这个词语就被人从这句话里提取了出来。“上当”原本的意思是上当铺,当就是当铺,因为王家人自己坑自己,“上当”就有了受骗的意思。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