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镬气:在厨房里爆破一个手榴弹

美味起源呀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喜怒哀乐,镬气是令满座宾客大喜的一阵迷魂剂。只有广东人懂得争分夺秒在菜未抵桌时享受镬气的片刻销魂。”——陶杰

很多人说,广东人实在。不论身家几何,踢着拖鞋出街吃大排档都是寻常。

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没有说出来的,是广东人对“镬气”的讲究。“镬气”非明炉猛火不能造就,而家里炉灶的火候总是欠缺一分。

镬气:在厨房里爆破一个手榴弹

“有镬气”,是广府人对小炒的至高赞美,也是粤菜独有的烹饪美学。

但“镬气”究竟是什么,上至星级大厨,下至师奶主妇,都莫衷一是。

这种粤菜小炒的最高境界,对非广府人而言,理解起来就和老外理解“精气神”或“气功”一样困难。

镬气,厨房中爆破手榴弹

颇有古风的粤语保留了大量古汉字,“镬”是之一,意同“锅”。在粤菜里特指铁锅,因导热迅速,为“镬气”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镬气:在厨房里爆破一个手榴弹

火最大的时候,在铁锅中快速翻炒,让食材的温度瞬间飙高;水分蒸发,食材的味之精华和锅体接触的瞬间发出焦香,成就“镬气”。

听起来玄之又玄的过程,香港才子陶杰有过非常精彩的描写——

“‘镬气’是菜刚抢端上来尚未下箸时凭色香感觉的一声喝采──一碟小炒,‘镬气’好,通常在炒的时候,客人是看得见的:平地一声雷,烟火爆迸之处,燄光怒张,战云密布,广东人炒菜,至此境界,好似在厨房里爆破了一个手榴弹。”

原理:美拉德反应和焦化反应

“镬气”的原理并不复杂:超过200摄氏度的高温中,食材表面的水分沸腾蒸发;油脂氧化,引起美拉德反应和焦化反应,食材表面留下一层淡淡的焦物和焦香。

镬气:在厨房里爆破一个手榴弹

经验老道的大厨都偏爱引火入锅,让食材短暂“过火”,就是为追求“镬气”。

镬气:在厨房里爆破一个手榴弹

所以,一碟牛肉不是外焦里嫩的干炒牛河,不能被称之为合格之作;工作中的后厨没有缭绕烟火气,这家粤菜餐厅便不值得一去。

此外,广东人喜欢用猪油炒青菜,恐怕也不仅仅是猪油更香的缘故,也因为比起植物油,猪油的美拉德反应进行得更充分,产生的风味更多。

十年苦功,捕捉“那一刻”

有焦香味而不焦,最考功夫。不仅仅是对火候的控制,还考验大厨对每种食材特性的掌握,务求让所有食材同时达到焦香而不油腻的境界。

怎么切,厚度几何,如何在何时下锅,翻炒时机、力度,乃至出锅,无处不是讲究。

镬气:在厨房里爆破一个手榴弹

有米其林餐厅大厨认为,炒菜最重要的是捕捉“那一刻”——

“煮(炒)得刚刚好就是最好了。这件事说起来很轻松,但这关系到到底开最大火还是最小火?在什么油温的时候放下去,放下去多久?这些都凭你的经验、感觉而定。这些知识也会随著年纪、经验的累积而来。”

可能不到一秒钟的“一刻”,就是大厨和新手之间的区别。一碟镬气十足的干炒牛河背后,往往是数十年在灶前挥动锅铲的历练。

镬气:在厨房里爆破一个手榴弹

有镬气的地方,必是民间最喧热之处。广东人家中必有至少一只铁锅,为的也是追寻“镬气”。

只是比起大排档的炉灶,家中炉灶的火力永远差了几分火力。食材固然不会比大排档的差,但美拉德反应进行得不够大排档充分,产生的风味物质和诱人色泽难以匹敌。

镬气:在厨房里爆破一个手榴弹

有人认为,最讲究“镬气”的小炒当属干炒牛河。但这款在日常饮食中出镜率极高的主食,你见过多少广东人会在家里做?

又考功夫又考火候的,还是留给专业人士吧。

图片by网络 | 文:Moritz | 编辑:doufu

新食范儿出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