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作品我们从小就有接触过,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被写进我们的教科书,如《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苏轼的集子还以多种版本广为流传。那么这样一位杰出的大诗人到底有什么人生经历呢?
在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第一次走出家乡远赴京城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是领袖人物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苏轼那清新洒脱的策论,一下子把他们给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立马就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但是却因为欧阳修误认为这一篇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所以为了避嫌,欧阳修只是给了他第二名。
进入官场后,苏轼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看了苏轼的文章后,欧阳修还夸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还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之下,苏轼一时间声名大噪。只有苏轼一有新的作品,就立刻会传遍整个京师。正当苏轼开始名动京师、正是要要大展身手时候,突然间家里传来苏轼的母亲病故的噩耗。苏轼只能够回乡奔丧。在嘉祐四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还朝,苏轼还朝时却遇到了当时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和他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都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所以只能够被迫离开京城,被贬到各地去。苏轼也一样受牵连被贬。
后来苏轼又经历了乌台诗案再一次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这个职位在当时是相当的低微,并且是无实权,而此时苏轼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成为了千古名作,苏轼用这一些诗成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在这里他有空就会带领家人一起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开始种田来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在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恢复为原来高官,但是由于苏轼他勇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 ,并且进行了抨击,于是再一次遭诬告陷害。
年已62岁的苏轼被送到了徼边荒凉的地放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据说在宋朝时期,被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但是苏轼却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由于苏轼十分的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所以他决定在儋州开办学堂,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所以有许许多多的有志之士不远千里来到了儋州,更从苏轼一起学习。在宋代100多年里,海南是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来到这里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这里的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他们对苏轼怀有深深的崇敬之情。在儋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都能够表达出人们对苏轼的缅怀之情。
苏轼还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苏轼是当之无愧的稳居第一。他将永远的活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