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带"凶器"的野生淡水鱼,你吃过吗?

奇闻杂烩
刺泥鳅,即大刺鳅,为小型野生淡水鱼类,目前已难以寻获。其体呈流线型,背鳍上长有16根左右的刺。因刺硬及形似细而长的小刀,故称“刺泥鳅”、“刀鳅”。
刺泥鳅比普通泥鳅头小,嘴尖,胡须小,背上刺硬,杂食,性烈。头部稍侧扁,尾部扁而薄,游动起来速度快。体背侧灰褐色或黑褐色,腹部灰黄色。
刺泥鳅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溪流中,成年鱼体长30~50厘米,重200~500克属于杂食性鱼类,以底栖动物、虾类和附着硅藻为食,习惯栖息于干净而有石头的溪流中。
大刺鳅在分类上隶属于鲈形目,刺鳅科,刺鳅属,俗称辣锥,猪姆锯,石锥等,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刺泥鳅刚孵化的鱼苗,全长3毫米-4毫米,腹部有一膨大的卵黄囊,体质较弱,活动能力差,侧卧池底,在3天-4天内以自身卵黄囊为营养来源。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