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沥青滴漏实验进行近百年,熬死2名教授,下一滴预计在2027年

彤猪看游戏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被科技渗透到每一个细节,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带给我们的是更加便利的生活体验。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为了推动科学发展,无数科研人在实验室里贡献出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甚至是为某一项实验终身奋斗。在各种研究成果频繁出现的今天,有的实验可能几年就能得出验证,而有的理论或者科学假想需要花费几代人的努力,前前后后数百年的时间。

一、沥青滴落实验的开端

我们在很多新闻或者名人故事中都可以了解到,每一位科学家都是“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的人,为了自己的科学研究,他们中很多人可以数十年如一日的在实验室埋头研究。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态度,人类的科学才能日新月异的发展,诸多科学真理才能得到证明和解读。很多科学实验的存在也会受到质疑,就像托马斯·帕佩尔提出的沥青实验。沥青滴漏实验进行近百年,熬死2名教授,下一滴预计在2027年。

沥青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由多种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一些非金属衍生物构成,主要用于制作涂料、橡胶以及铺路等。在很早以前因为沥青大多以固体形状存在,人们总是认为固体的性质是很稳定的,不能像液体一般流动。当时在澳大利亚昆州大学执教的物理系教师托马斯·帕内尔,为了纠正一些学生的错误认知,决定做一项滴落实验,向学生们展示沥青也是可以像液体一样流动的,这一年是1927年。

二、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课堂上的托马斯教授,将沥青放入透明的容器中,缓缓加热并放在一旁。可是沥青滴落的速度太慢了,一节课过去没有丝毫动静。时间一晃而过,很多人早已忘记了这个实验,当年的学生大多都已经毕业工作,托马斯还在坚守着自己的实验。直到1938年,离当初那节课已经过去了整整11年,第一滴沥青终于成功滴落,可是实验室里也就托马斯一个人在,他的欣喜没有人一起分享,也因为事发突然,托马斯没有提前准备好记录的仪器,把成果记录下来,他决定耐心等待下一次的沥青滴落。

这一等,又是整整九年,时间来到1947年,第二低沥青终于滴落,可是托马斯这次却错过了再次亲眼见证沥青滴落的机会。在这之后不久,还没能完成拍摄沥青滴落过程的托马斯教授,因故去世,实验装置也被遗忘在角落里,沥青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旧在不为人知的时候完成了滴落,可惜再没人注视。

三、命运弄人的实验过程

直到1961年,物理学家梅思通偶然间造访昆州大学,发现了这个有趣的实验,决定接手保管,并且来观察沥青的滴落。然而1962年,因为结婚要与妻子出去度蜜月,梅思通不得不暂时放弃观察,当他蜜月旅行结束后,第一时间赶到实验室,发现沥青竟然在自己外出的时候完成了一次滴落。梅思通暗暗发誓,一定要亲眼看到一次沥青的滴落。可惜造化弄人,在保管实验器材的数十年间,梅思通因为种种缘故数次错过沥青滴落。

1977年,梅思通观察到沥青快要滴落了,整整一个周末守在仪器旁,就在他精疲力尽回到家准备休整一下,沥青悄然掉落,这让梅思通懊恼不已。终于在1988年,梅思通又有了一次亲眼见证的机会,他守在沥青旁寸步不离,实在熬不住去冲了杯热咖啡,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又让他错过这一历史性时刻。2000年时,因为一些事情要出远门,出发前他观察到沥青可能最近要滴落,于是就在房间里安装了一个网络摄像头,哪怕自己远在国外也能随时监视,可谁知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导致当地停电,梅思通又一次错过了亲眼见证的机会。守候了三十几年的实验,却因种种巧合没有亲眼见证,抱着遗憾梅思通教授于2013年去世。这个长达数十年的实验,就此送走了第二位实验观察者。

在梅思通去世后,昆州大学的一位教授接过重担,并且在实验室里安装了24小时监控的摄像头,并且准备了备用电源,防止突发事件发生。如今沥青滴漏实验进行近百年,熬死2名教授,下一滴预计在2027年,这些相互接力的教授们,也让我们看到了科研人的坚持和热爱。

参考资料:《剑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网购避孕套被配送员骚扰926万
太原溺水美人鱼仍在重症监护室706万
原来这就是生理性厌恶的表现341万
炒股赚6000万男子不否认有幸存者偏差341万
特朗普妄称中国要做出让步322万
印度男子婚礼当天新娘被调包成岳母313万
查看全部实时热点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