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满月就攒肚,baby攒肚怎么办?宝妈别慌!看这几点压压惊!

疯狂的育儿
母乳喂养的宝宝在满月后可能会出现好几天不排便的情况,有的妈妈会认为这是便秘,但其实很可能出现“攒肚”的情况。那么,攒肚有哪些症状?宝宝攒肚正常吗?宝宝多大会出现攒肚?如何分辨攒肚跟便秘?
到底怎么区分便秘和攒肚呢?首先吃母乳的宝宝在出生后的前六个月都有可能发生攒肚,而便秘则可能发生在任何阶段,多见于奶粉喂养和混合喂养的宝宝。其次,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便秘的宝宝睡觉爱来回扭动身体,烦躁不安,大便干,排便时费力,哭闹。而攒肚的宝宝吃喝一切正常,几天不拉便便,但便便仍是稀糊状,无任何不适。
那么宝宝攒肚怎么办?第一:妈妈用手给宝宝按摩小肚子,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旋转按摩10次,休息5分钟再按摩,反复3次。帮助宝宝增强肠胃蠕动,有助于让便便早日排出来。
什么是攒肚
宝宝为母乳喂养,在满月后两至三天,甚至四天五天不排便,但是排出的大便依旧是黄色,并且无干结现象,也没有痛苦的表现,只是每次排便量比较少,此类情况就被称为“攒肚”
屈腿运动,抓住宝宝双腿处做屈伸运动,就像我们大人饭后做运动一样,让宝宝的肠胃也运动起来。
喂奶后让宝宝喝些水,如果宝宝已经添加了辅食,可喝些果汁或米汤。
最后,宝宝攒肚也不一定是吃的多或刚刚好,如果发现宝宝有攒肚现象,可体重增加不理想,有可能是母乳不足,宝宝吃得少,母乳吸收后形成的残渣较少不足以形成便便排出来。所以要仔细观察宝宝吃奶时有没有吃饱,及时给宝宝添加奶粉或辅食。
宝宝一个月至两个月大期间,消化能力得到增强,对母乳营养也能更加全面吸收,所以每天肠胃里只会遗留少量的残渣,这些残渣不足以使直肠形成排便,因为排便减少,宝宝才会出现此现象,妈妈不用着急,因为这不但说明他肠胃的消化功能得到增强,还说明妈妈的母乳质量非常好,营养均衡。
《1》宝宝满月前后连续出现几天不排便的情况
《2》宝宝一个月至两个月期间,经常出现两至四天,甚至半个月不大便的现象。
由于喂养母乳的孩子,正常其所排的粪便中水份占了八成,其中固体成分由2/3的食物残渣和1/3的正常的肠道细菌组成,另外还含有极少量的矿物盐类以及脱落肠壁上皮细胞等物质。这些细菌包含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等,它们对人体有益且与人体共生存,还能充分分解摄入体内的食物残渣,产生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而喝母乳的孩子,其排泄物中的有益菌群就主要包含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因为母乳被分解得较彻底,肠胃里只会遗留少量的残渣而难以促使直肠排便,从而引起攒肚。
《3》通常情况下,此现象只会出现1至2个月宝宝大这30天左右里。
《4》攒肚期间宝宝所排的大便仍是正常颜色且无干结的软便
宝宝攒肚持续时间的长短差异较大,部分孩子是十天左右,但有的能持续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每个宝宝的发育程度不同,一般在满月以后会减少排便,但是只要宝宝其他情况一切正常就不用紧张。
《5》攒肚时宝宝排便症状无异常,也没有难受的表现。
注:宝宝的粪便是否为黄颜色且无硬结现象,乃是区分攒肚或是便秘最主要的差异。家长要注意辨别这两者,不要随意的给宝宝用治疗便秘的药物。
孩子个人的身体素质以及家长对其照顾的好坏不同,攒肚持续的时间也会稍有差异。孩子若是身体素质较好,家长也照顾得当,攒肚现象可能会提早结束;孩子要是本来体质就差,父母也没有照料好,攒肚持续时间就很可能会延长,甚至最终转变成婴儿便秘的情况。
宝宝多大会出现攒肚:宝宝满月以后消化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能够更加充分吸收,消化母乳或者奶粉从而导致排便量减少,所以一般是长到一个月后才开始攒肚。通常喝母乳的宝宝更容易发生攒肚的情况。
以孩子的肚脐为中心,家长可以将手掌放置于他的腹部,顺时针打圈按摩,每按摩10次休息5分钟,如此反复进行3回。
将孩子仰躺在床上,握住孩子的双腿做屈伸运动,一屈一伸共来回10次,接着单腿各屈伸10次。这样的运动可以促进宝宝肠蠕动,有利于大便排出。
但是每个宝宝的体质不一样,这一现象开始的时间也会稍有差别,有的可能早几天,有的可能晚几天。总体而言,攒肚现象大都出现宝宝满月前后。
如果宝宝大便减少,体重增加也不多,那就是因为母乳不足造成,家长就需要及时给孩子添加一些配方奶。等到孩子4-6个月了,可以适当喂些米糊,一般正式添加辅食后就可以完全改善攒肚状况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