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千面间谍之王阿贝尔传奇

眠眠说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01

在德国首都柏林西南数十公里有一个被易北河、哈弗尔河以及众多湖泊围绕的小城波茨坦。二战末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这里的塞琪琳霍夫宫召开会议,签订了有关战后对德国处置等问题的《波茨坦协定》。

随着战后美苏两国成为敌对国家,冷战时期属于东德的波茨坦与属于西德的西柏林成为东西方敌对势力接壤的最前哨。

1962年2月的一天,在波茨坦与西柏林交界处的一座大铁桥两头,站满戒备森严的军警,美苏双方正在进行了一次俘获间谍的交换。这次行动分别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可见其事关重要。

铁桥两边各有一人被释放后走过桥上的白色分界线回到己方的人员中。走向西柏林的是一个人高马大的美国人,那是U-2型高空侦察机的美国飞行员鲍尔斯。两年前他在驾机进入苏联领空进行侦察活动时,被苏军导弹击落而被俘。

越过边界走回苏联人中间的则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那是被称为“当代谍王”的克格勃上校鲁道夫·阿贝尔,一个传奇的苏联间谍。

02

鲁道夫·阿贝尔本名威廉·费舍尔,1903年7月出生在英国纽卡斯尔。他的父母都是日耳曼裔的俄国人。父亲亨利希是沙俄时期的革命家,曾在圣彼得堡与列宁一同从事过革命活动。后来被沙皇政府逮捕,处以3年的流放。1901年逃往英国。

这个忠实的布尔什维克一直关心着俄国的革命,多次向国内秘密运送武器。在阿贝尔幼年时期,就在家中目睹了父亲与许多说着不同语言的革命者的神秘交往,让他产生了莫名的兴奋和向往。

阿贝尔聪明好学,在数学﹑语言﹑艺术和音乐等方面都显示出了过人的天赋。他还对无线电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自己动手制作过简单的信号转换器和接收器。17岁时,他被伦敦大学录取,因为学费问题而放弃了。

1921年,阿贝尔随同家人一起离开英国,回到了莫斯科。多年国外生活的背景和出色的语言天赋让阿贝尔崭露头角,他曾为共产国际担任过翻译。

难得的是,他对于英语,俄语,德语,波兰语等多种语言不仅说得十分流利,而且总是十分地道。此外,他在摄影和绘画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

1925年,阿贝尔加入了苏联红军,在无线电营服役,从事无线电情报研究的工作。这个性格开朗善于交际的年轻人有着与生俱来的特质和技能,不久就被苏联情报机构看中。他加入了克格勃的前身﹑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格别乌),接受专业情报训练。

他先后被派到英国﹑法国﹑挪威和土耳其等地执行任务,工作的历练使得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情报专家。

03

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精通德语的阿贝尔被派遣进入纳粹内部作长期潜伏。当时,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成了欧洲的情报中心。那里聚集了许多国家的侨民,其中不乏众多间谍。

这年年底,阿贝尔化名约翰·利贝尔,伪装成一个汽车修理工来到里加。他的公开身份是一个居住在苏联伏尔加地区的德国侨民,因为父母双亡无所依靠,所以来到更加靠近德意志祖国的拉脱维亚。

阿贝尔加入了里加的德国侨民俱乐部。无孔不入的德国秘密警察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场所,他们在里面建立了间谍组织,对每个新来的德国人进行审查。

阿贝尔很快和一个名叫亨里希的年轻工程师成了好朋友,此人的叔父是柏林盖世太保的一个上校。几个星期后,他们和一批德国侨民获得了苏联当局同意迁居德国的允许。

当他们乘火车往西进入被占领的波兰领土后,阿贝尔和许多年轻人被留在波兰中部城市罗兹,加入了德国占领军。而亨里希则继续前往柏林投靠他的叔父,靠着叔父的关系在党卫队帝国保安部立下足来。

亨里希没有忘记新结识的好朋友,在他叔父帮助并担保下,阿贝尔来到纳粹德国军事情报局的一个部门当司机。对于阿贝尔来说,熟练开车和摆弄机械这些当然早已是驾轻就熟。

1941年6月德军实施了巴巴罗莎计划入侵苏联。苏德战争开始后,阿贝尔随着在波兰集结的德国军队被派往东线,与苏军作战。

在战场上,他曾经凭着机智和勇敢神奇地保护下苏军的秘密文件。

一次,利贝尔所在的部队将苏军包围了。激战中,一辆苏军坦克突然加速拼命地企图突围。这引起了德军情报官员的注意,他怀疑这辆坦克中带有苏军的重要文件并且承担了突围寻求救兵的任务。

于是他命令炮兵集中火力击中了这辆坦克,随即派遣突击人员前去搜索。苏军阵地上发出强大的火力阻止德军的这个行动,德军突击队员非死即伤,始终不能接近那坦克。

利贝尔也判断出这辆坦克的重要,为了不让苏军的机密落入德国人之手,他自告奋勇要求前去执行搜索任务。他在炮火中匍匐前进了两个小时,终于钻进了坦克。

就在他寻找文件的时候,突然受到一名幸存坦克乘员的袭击。经过一番厮打他制服了对方,用俄语让那人交出了文件包并且立即销毁掉。随后他们放火将坦克烧毁,各自离开。

在回德军阵地的途中,他的腿部中弹受伤。利贝尔此举不仅保护了苏军机密文件,还赢得了德国情报部门的信任。

04

1943年秋天,利贝尔被希姆莱的亲信、帝国保安局国外政治情报处处长舒伦堡看中,当了他的副官。利贝尔离开军事情报局,连升两级成为党卫队中校,从此进入了纳粹德国情报机构的中枢。

莫斯科情报机关总部得知后,指示利贝尔“开始你的第二次生命”。利贝尔的情报活动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

1944年的一天,利贝尔接到舒伦堡的指示,让他去负责国外活动的特别行动部配合完成一次旋风行动。这是一次在苏联后方进行秘密破坏的行动,喀尔巴阡山地区已经结集了一支30人的破坏小组,他们正在等待柏林派去的指挥官施瓦茨堡上尉。

利贝尔的任务就是到柏林以南30公里的措森火车站与施瓦茨堡接头,然后将他空投到苏军后方去。利贝尔开着一辆小货车,在措森车站按照接头暗号接到施瓦茨堡。

此时恰遇盟军飞机轰炸。他开车一路狂奔,远离轰炸区才停下。回头却发现上尉已经被弹片击中毙命了。面对这个无人认识的上尉,利贝尔动起了脑筋。

他带着施瓦茨堡的文件包飞快地回到柏林,找到自己秘密情报网的助手米歇尔。他们打开了皮包找出这次旋风行动的计划,发现德国人是想让施瓦茨堡伪装成押送德国战俘的苏军中尉,其他破坏小组成员混在德军战俘队伍中,伺机破坏沿途的铁路和桥梁。

经过紧张的谋划,利贝尔决定由米歇尔冒充施瓦茨堡空投到苏联境内,然后配合苏联的安全部门消灭这个破坏小组。他随即将这个计划报告给了莫斯科的情报总部,然后带着假的施瓦茨堡成功地骗过了特别行动部的头目。

米歇尔被空投到苏联后方,经过一番惊险的斗智斗勇,终于与早有布置的反间谍部门一起把这个潜伏的德军行动小组一网打尽。

阿贝尔在纳粹德国核心情报机关的活动如鱼得水,为苏联窃取了大量极端机密的情报。他曾经搜集到党卫队头目希姆莱派人在中立国与美国驻欧洲的间谍头目艾伦·杜勒斯接触,企图与西方单独媾和的情报。

也曾经神奇地搞到了德国人在战败前夜,企图通过易容,冒名顶替潜伏到世界各地的1000多名间谍的名单和档案,拍摄后用缩微胶卷送往莫斯科。

1945年,德国法西斯已经穷途末路。在攻克柏林的隆隆炮声中,约翰·利贝尔神秘地失踪了。几天后,一架小型军用飞机在莫斯科的伏努科沃机场降落。阿贝尔走下飞机,迎接他的只有妻子以及与他一直保持无线电联系的总部负责人。

05

党卫队中校利贝尔消失了,克格勃上校阿贝尔的传奇生涯却还在继续。

1948年11月,手持美国护照的艺术家安德烈·卡约蒂斯在纽约港登岸。是的,他就是阿贝尔。两年前他接受了进入美国的新任务,特地先去加拿大生活了两年,以适应这个新身份。他流利的英语无懈可击,对纽约也十分熟悉,没有人会想到他其实是第一次来到美国。

阿贝尔在百老汇附近的一家小旅店安顿下来后,凭着自己多才多艺的天赋,开始在百老汇和布鲁克林的游艺场当演员。不久他就在这个不起眼的旅馆中与自己情报网的间谍们建立起无线电联系,并且逐渐将触角伸向美国各地。他成了苏联情报机构在北美的主要负责人。

1952年,阿贝尔改行当了画家和艺术摄影师,姓名也改为埃米尔·戈德富斯。他搬进了法尔顿街第252号,在五楼上布置了一个工作室。马路对面就是美国司法部大楼,从工作室的窗口他可以看到一些美国政要在这幢重要的大楼进进出出。

艺术摄影师戈德富斯时常离开纽约,声称要走出纽约这个“牢笼”,到大自然里为自己的作品寻找素材。当然,阿贝尔是去干他真正的老本行,借机去视察各个情报活动点,并从自己手下那里收集对莫斯科有用的情报。

功夫不负有心人,阿贝尔在获取美国核武器的情报等方面卓有成效。他的秘密活动一直维持到1957年6月,一个意外事件让他的间谍生涯戛然而止。

早在4年前的一个晚上,一个名叫詹姆斯的13岁报童男孩,不小心将一枚5美分硬币掉在马路上滚走了,他连忙追上去一脚踩住。当他拿起这枚硬币时,发现硬币裂开了像一只小盒子,里面装着一个微型胶卷。

詹姆斯把这枚硬币拿回家告诉了姐姐,而姐姐的男友恰巧是一名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特工,硬币自然便到了联邦调查局手里。冲出来的微型胶卷上面密写着一系列数字。

FBI心知肚明,在布鲁克林地区一定有个间谍在活动,不经意间将这枚装微型胶卷的硬币当做普通钱币花掉了。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阿贝尔手下一个低级特工干了这件愚蠢的事情。

不过,阿贝尔的暴露另有原因。1957年美国联邦调查局破获了苏联情报网的一个小组,其中有人交代出他们的总头目马克居住在布鲁克林。联系起之前的那枚硬币,围绕当年小詹姆斯卖报的区域,FBI缩小了包围圈。不久,画家戈德富斯就成了重点嫌疑对象。

外出回来的阿贝尔得知这个小组被捕,感到自己会被供出,决定不回工作室。他化名住进了一家街边小旅馆观察情况,等待时机。不料,巡查的警察发现他使用了伪造的身份证件,冒充的是一个半年前死去的人。

第二天早晨,正在房间里睡觉的阿贝尔被一拥而入的联邦调查局特工逮捕了。阿贝尔不愧是一名优秀间谍,就在6名特工的眼皮底下,他临危不乱,借着上厕所的机会把捏在手里的密码放进马桶冲掉。又巧妙地抽出桌上一堆白纸下记有报文的字条,插过画板捏成一团扔掉了。

在押期间,阿贝尔拒绝了美国人提出的与他们合作的建议。几个月后,这桩间谍案正式开庭审判,阿贝尔被判处30年徒刑。他开始了牢狱生活,直到1962年美苏双方在波茨坦的那次间谍交换。

回到苏联后,阿贝尔被苏联最高苏维埃授予列宁勋章,以表彰他数十年情报生涯的卓越功绩。西方间谍同行称阿贝尔为“千面人”。他善于伪装,成功扮演各种不同角色的案例,写入了培养间谍的教材。

发布于:江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猿辅导员工猝死前和女友说加完班回459万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439万
儿子悄悄考北大妈妈惊成静止画面400万
国际电影人惊叹易烊千玺演技342万
一个本科文凭或支撑不了5年340万
开箱百万级大沙发338万
查看全部实时热点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