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清朝初期盛极一时的文字狱 为什么被嘉庆皇帝废除了

明伟说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乾隆时期,有一个叫王懿修的湖北学政。一次,王懿修给乾隆皇帝上了一份奏折。奏折发出去后,王懿修突然想起奏折里写掉了一个字,吓得大呼:“吾命休矣!”从此,可怜的王懿修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只要听到敲门声,第一反应就是朝廷派人来抓他了。

直到后来收到乾隆皇帝的批复,王懿修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才总算落地了。

这不是笑话,而是真实历史故事。乾隆一朝,无数大小官员和老百姓都像王懿修这样,噤若寒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在文字上出一点差错——那可是分分钟掉脑袋的事情。

清朝初期盛极一时的文字狱 为什么被嘉庆皇帝废除了

前车之鉴啊。想当年,广西有一个老秀才叫吴英,在晚年时献给乾隆皇帝一份报告,“上陈时务以广圣恩以固国本”。报告写得中规中矩,但里面两次提到“弘”字,犯了“干犯御名”的大忌。因为,乾隆皇帝名叫弘历。除了他本人,任何人都不能提到“弘”和“历”。就算必须提到,也要用谐音字替换。

乾隆皇帝反复研究,最后决定:吴英判处凌迟;两个儿子、一个弟弟及两个侄子,年满16岁,被判“斩立决”;吴英家女人及未成年者一律发配为奴。

你看,老秀才写错两个字,害死一家人。

这就是清朝初期盛极一时的文字狱。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长达150多年间,文字狱不绝于缕。特别是乾隆时期,制造了130多起文字狱,远远超过前面三朝的总和。这100多起文字狱的背后,是成百上千条人命,是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甚至还让许多官员革职的革职、流放的流放、杀头的杀头。

直到乾隆皇帝的儿子、嘉庆皇帝上台亲政后,惨烈的文字狱才被终结。

清朝初期盛极一时的文字狱 为什么被嘉庆皇帝废除了

嘉庆皇帝是在1799年乾隆皇帝驾崩后才正式亲政的。嘉庆皇帝亲政后,干了两件大快人心的事情。第一件事是除掉了大贪官和珅,正风肃纪;第二件事就是废除文字狱。嘉庆皇帝甚至公开为乾隆皇帝制造的两起文字狱平反,声称文字狱“是偶以笔墨之不检,至与叛逆同科。既开告讦之端,复失情法之当。”是以嘉庆一朝,再无文字狱。

那么,嘉庆皇帝为何能够废除文字狱呢?大致有以下原因。

一是嘉庆皇帝本人的性格所致。

嘉庆皇帝是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一般来说“皇帝爱长子”,皇帝在宠爱长子的同时,往往身体力行地进行指导管教。因此,年龄越大的皇子,受皇帝的影响越大;年龄越小的皇子,受皇帝的影响越小。嘉庆皇帝与乾隆皇帝相比,在性格上与更加宽厚仁慈。

1803年,嘉庆皇帝从圆明园回紫禁城,途径顺贞门时突然遭遇刺客。当时嘉庆皇帝身边的侍卫护从面对突如其来的行刺,都被吓呆了,没有任何举动。倒是嘉庆皇帝侄子定亲王绵恩、嘉庆皇帝姐夫固伦额驸勇敢地冲上去护驾,制服了刺客。事后,嘉庆皇帝不忍责罚这些失职的侍卫护从,足见仁心宅厚,自然不会对不小心写错几个字的文人大开杀戒。

1820年,嘉庆皇帝驾崩后,庙号为“仁宗”。在中国古代,能够享受到“仁宗”这个庙号的皇帝屈指可数。以废除文字狱而言,嘉庆皇帝受之无愧。

清朝初期盛极一时的文字狱 为什么被嘉庆皇帝废除了

二是嘉庆皇帝是“满汉”混血儿,不太在意满汉之争。

清朝初期的文字狱,许多是涉及满汉之争。嘉庆皇帝的生母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即最近很火爆的《延禧攻略》里女主人公魏璎珞的原型令贵妃。令贵妃是汉人,所以嘉庆皇帝算得上是一个“满汉”混血儿。基于此,嘉庆皇帝并不在意满汉之争。

1803年,嘉庆皇帝刊印《御制诗初集》,在《万万寿节率王公大臣等行庆贺礼恭记》中,注解为“敬惟皇父以辛卯岁诞生于山庄都福之庭,跃龙兴庆,集瑞钟祥”,明白无误地将乾隆皇帝的出生地确认为承德避暑山庄。在这之前,乾隆皇帝口口声声宣称自己出生在雍和宫邸,生母为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如果出生地点是在德避暑山庄的话,那就说明乾隆皇帝的生母并非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很有可能是避暑山庄一名普通汉人女子。

把皇帝的出身搞错了,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换成乾隆皇帝这样严厉苛刻的人,编辑出版嘉庆皇帝御制诗集的大臣,哪怕有10颗脑袋都不够砍。

【参考资料:《清史稿·本纪十六·仁宗本纪》《清仁宗实录》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