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寻找出路:经历三年疫情的大学生问卷调查

前主编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来源:一条

2023年2、3月,各大高校即将线下开学。

过去,大学生们度过了相对静止、

充满不确定的三年:

非必要不离校、网络毕业、最难找工作季……

现在,“疫情一代”大学生终于画下句号。

疫情的时代背景,

如何影响00后一代的心态和选择?

一条发起“经历3年疫情的大学生”问卷调查,

收到近百位大学生回复:

他们更迷茫,更愿考公考研、拥抱稳定;

也更多反思,更珍惜生活,更具行动力……

同时,我们采访了几位“另辟蹊径”的大学生,

他们努力跳出“内卷”和“躺平”的漩涡,

寻找自己的出路:

有人到大理旅居上网课,修整身心;

有人毕业不找工作,

靠兼职做音乐,实现经济独立;

有人还没毕业,就已创业。

未来,拭目以待。

编辑:倪蒹葭 徐莹

责编:陈子文

▲大理某社区图书馆,阿妍曾在这里学习

阿妍 大四在读

广州某大学医学专业

我2019年进入大学,因为学医,本科5年。今年春节前,刚从大理回到家乡常州,结束了将近2个月的旅居网课生活。

记得2022年11月底,学校允许大学生返乡后,我从广州坐了10小时高铁到大理,出站后,发了条朋友圈:“过去的几个月里有过很多崩溃,没想到有一天会以这种方式在大理旅居,出大理站后,忍不住痛哭。”

▲初到大理

曾经去过大理几次,比较熟悉,这次找到一个带院子的四层房子,房东一家都住在里面,我同一个女生合租其中一层,房租分摊后,大概每月一千出头。

房子所在的社区,有图书馆、健身房、食堂,我们学习、生活都比较方便。刚安顿下来时,每天除了上课、复习、考试,完全沉醉在眼前的景色里,很久没看到那么蓝的天、那么好的太阳。

现在回头看,没法立刻说清过去3年带给我的长远影响,但慢慢意识到:我好像从消极里走出来了,对未来的职业方向也更清晰。

这是大理带来的安慰,更是3年中不断走出去、和人交流、尝试的渐进结果。我一定要打开自己,找到出口。

▲ 复习备考

▲学习之余,健身、结识新朋友

我非常需要定期和外界接触,但和其他大学生一样,这几年可能比较辛苦。

22年下半年,非必要不出校。后来,线下社团活动暂停,上课变成校内的线上网课,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活动范围局限在小小的宿舍内。有段时间大家都去操场,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甚至打麻将、遛纸狗……但操场也不是24小时开放的。

学业、就业进程不会因为疫情而暂停,压力更大。大部分同学埋头于实验、研究、医院见习。

搬到市中心的校区后,我有机会认识更多跨专业的、有职场经验的朋友,也参加了一些短期的线上实习,慢慢发现我的兴趣和能力,更适应传播、市场方向的事情。我下定决心要换专业、出国读研。但好不容易有了奔头,经过长时间的雅思备考后,到了临门一脚,却发现无论怎么蹦跶都没办法参加考试,好沮丧……

封得最严时,我一个情绪非常稳定的室友,也觉得快坚持不下去了。朋友圈里“发疯文学”很火,大家有压力,发发牢骚。网上批评说,你们大学生怎么不懂事?其实我们希望得到的,是设身处地的倾听和理解。

▲ 2022年所经历的宿舍网课、操场活动、在外见习,“尽我所能地让自己舒服一点”

所以当11月底,学校开始收集大学生返乡的志愿,我选择去了大理。在哪不是上网课呢?我想多多接触社会。

起初也有担心,毕竟大理太令人眼花缭乱了,上网课时会不会分心?

但真正到了那儿,我安静下来,该学习的时候学习,很专注。12月时,我也“阳”了,就没去社区图书馆,在家备考,房东好心地给我做了一张能在房间使用的书桌。

考完试后,见见朋友,绕着洱海骑行;四处逛逛,看看有什么新的商业形态;也和房东、租客们烧烤、火锅……当初每天待在宿舍上网课的时候,人的状态是不对的,可能大部分精力在沮丧,在和情绪做斗争。

另一个大收获,是认识了两个有助于调整未来职业规划的新朋友。他们曾在深圳做市场、运营六七年,分享了不少心得,我很受启发。

▲“一条”报道过不少大理故事,比如2020年的大理新移民访谈录《仿佛若有光》。图中分别为大理双廊落日、鸡足山日暮

在小红书分享了一点旅居网课心得后,收到很多私信和评论,大家觉得新奇,也有人说:很多大学生连路费都凑不到。

我觉得如果真想做成一件事,可以事先做好功课,计算成本,而不是仅仅设想一下,就认为不可能。去年11月份的大理,月租600块的房子大把存在,吃饭的话,最便宜5块钱一顿,大理有一些素食馆、斋饭,比学校食堂还划算。

刚进大学的时候,所有情绪都很纯粹,未来也显得很远。3年之后,我们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挑战。我现在一直记得大理房东的那句话:“遇到事了,就把它当作心理素质上的训练。”我觉得很对,这不正是一场心智上的考验吗?

2023年刚刚开始,3月初,我们即将开学。我有预感,今年会做很多事。

▲大四,小夏与女朋友开了第二家咖啡馆

小夏  2022年毕业

浙江某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大二到大四的生活,是在疫情下度过的。也是在这段时间,我和女朋友依托学校的资源创业,开了2家咖啡馆。

其实即使充满限制,机会也时时存在,只是需要更随机应变、脚踏实地,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2020年3月,我大二,在家乡贵州上网课。在家门口养了3只兔子后,引来小区不少人观赏,我就想,要不开一家“兔咖”?

我的大学在浙江,我查了一下,发现江浙沪一带已经有不错的兔咖了,如果在那儿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意思不大,也没竞争力。刚好女朋友在四川泸州学医,她对做生意也有兴趣,还是她们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的副主席,对于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比较了解,学校也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

沿海一带,咖啡氛围实在好,我喜欢喝,还去学了,学得不错。如果从咖啡产业比较成熟的地方带一些经验、技术到内地小城,也许更占优势?基于这些考虑,我和女朋友决定在她的学校申请项目,一起开咖啡馆。

▲左:小夏团队在学校做的第一场咖啡类活动。2022年12月,他们成功在校内申报成立了学生社团——精品咖啡研学会,希望探讨咖啡文化、分享创业经验 右:在校外做咖啡类主题活动

我们成立了6人初创团队,学科背景包括医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法律、心理学。我们很想充分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不止做咖啡和饮品,也拓展服务,比如能不能营造社群、提供一些心理上的专业疏导?

报名申请之后,完善方案、创业书,做路演,通过学校审核,最后答辩。我们成绩不错,成为了女朋友学校的孵化园入园企业,获得了1万元的一次性资金补助,学校还辅助我们注册公司、办营业执照。

其实在筹备期间,我们参加了几乎所有的创新创业比赛,项目几经打磨,如今还是国家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

▲路演现场

启动成本14万左右。除了学校的1万补助,我把方案给爸爸看,他认可,提供了一些资金支持;最近,我也拿到一笔创业贷款: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提供相关材料,在泸州申请创业贷款,最高可以拿到20万,而且10万以内不需要担保。

我画好店铺的设计图,开始装修。时间不好挤,毕竟大家都得上课,我还要往返两地。而且,在疫情中筹备创业嘛,可能面临封校以及出行方面的麻烦。这方面我运气比较好,躲过了比较长期的封控,也买了航空公司的随心飞,周末就从杭州或者上海飞泸州,分摊下来,飞一次50块,大大节省了交通成本。

▲创业筹备期,两地通勤是常事

大三快结束时,我们的第一家咖啡馆,终于在泸州一处CBD的楼上落成了。按政策来说,入园企业能落地学校,不过因为场地有限,我们只能进行市场调研后另选新址。

刚开始,上课时间就无人开店,很难留住客人,每天只能尽力保本。

2022年到了大四,我进入实习期,终于有时间认真打理咖啡馆,包括看店、做咖啡、加强供应链、控制成本等等,一点点完善吧。咖啡生豆比熟豆便宜很多,我就学烘豆,能更合理地控制定价。有段时间零星封控,我每天自己做咖啡,自己送,还节省了配送方面的高额提成。

▲小夏自己配送外卖、烘豆

认真打理了半年后,咖啡馆开始慢慢回本。大四时,在学校的扶持下,我们又开了第二家店。

当时,学校的科技园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按学生企业场地管理办法,为我们提供了场地,第一年免费使用,指导老师也给予了很大的鼓励和帮助。所以我们投资3万多,做了一家融合咖啡和文创的店铺。

▲第二家店铺效果图,小夏对原设计方案不满意,找插画师来呈现理想状态

对未来的信心,我肯定有的,如果没有信心,不要干创业。

我觉得,过去3年里虽然有很多不便,增加了成本支出,但也有机会,哪怕卖口罩,也是一种机会。还有一种机会,如果天时地利人和,想创业的大学生是不是可以考虑回到家乡?把外面好的想法、管理方式带回去,也增强了自己的竞争力。

▲今年春节前

现在,我每个月的个人收入大概一万多,给自己的目标是:近几年做好咖啡馆,争取年年都能收入升级。收入升级是由项目升级带来的,像我们这样很容易被冲击的小店,必需有更强的创造力和抗风险意识。如果我一个月里想不到一条满意的新创意点,就比较急了。

就我的观察,关注创业的大学生非常少。如果没有决断能力、超强执行力,又不能抵抗风险、不能吃苦,不要轻易创业。

▲四旬在农场居住的土团小屋,房间里放满了乐器

旷四旬 2022年毕业

北京某大学传播学专业

我2022年6月份大学毕业,现住在江苏东台的原宿农场。

毕业前我并不焦虑,计划就是不去找工作,自己制定课程表,继续上我自己的“大学”。课程计划主要有三块:广泛阅读、音乐学习、技能实践(包括木工、种地、编织等)。

在农场租住了一个由土团造的茶室,这是一个蜗牛形状、顶上长草的自然建筑。里面我分成了两个屋,一间用来睡觉,一间用来创作。在农场,我的生活很规律,早睡早起,五六点起来绕着农场走一圈,然后开始练琴,看书,工作……今年春天还打算开始学习种地,农场主给我审批了30㎡。

▲农场的小树林 付轩摄

▲四旬学习自然建筑中,九月立下的桩十二月发了芽

我是贵州人,在北京念传播学专业,大部分时间是在疫情中度过,这段特殊的经历反而让我觉得:不一定要去努力地遵循规则。

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我恰好选择了休学一年。当时想着要去环游世界。但机缘巧合,加入了小河老师发起的寻谣计划。(音乐人小河在2018年开启了音乐公共艺术项目“寻谣计划”,寻找收集各地老人记忆中的童谣,传递给今天的孩子们。)

在寻谣团队里,我运营公众号、整理童谣、兼任乐手。这一年中,接触到很多音乐人、艺术家,我受到影响比较大的是陆晨(原顶楼马戏团主唱)和艺术家小龙花……我一直在看他们的生活方式,也观察到了许许多多人生的可能性。

▲寻谣计划2020·上海站现场

▲寻谣计划2022·大元站,四旬(前排右一绿色),李奶奶(前排右二)提供了记忆中的童谣《月亮光光》。大琳摄

2020年9月我回到学校继续念大三,和离开时相比,学校的气氛更紧张了。学生们出校的时间有严格限定:比如出去不能超过1小时,否则健康码就会变色。当时学校计划提前放假,学期的周期被压缩,备考时间短,校园中有同学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年级大部分人都打算继续保研考研,如果有保研的心,需要特别注意你的成绩,规划你的选课,选择你的队友(整个小组一个成绩),大二就得跟着老师做课题,争取发一篇论文加分,可谓“步步为营”。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还在想要保研或出国,但之后反而觉得: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加没有荒废人生,所以开始上起了自己的学。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景象:早上八点大家匆匆忙忙去上课、复习考研,我也匆匆忙忙地在宿舍走廊支起桌子,戴上耳机开始自学,比如线上的作词、混音课……到期末的时候我再抓一抓学校的课程。

▲四旬在宿舍走廊的学习时光

我自己做了一个公众号,整理各种渠道看到的音乐知识,音乐人朱芳琼看到觉得很好,找我去做公众号“未知莫识”的编辑,主要内容是介绍乐器和音乐人,我获益良多,知道了佤族乐器、乌德琴、图瓦鼓……也听到了许多国内外优秀音乐人的对谈。

意外地有了寻谣计划和编辑这两份工作之后,不用坐班,我的经济也差不多独立了,那些打算找工作的同学面临着春招、秋招的挑战,我都没有体会过。偶尔自己做配乐,或者当乐手,也有一定的收入,比如跟着寻谣乐队去录综艺《我们民谣2022》。

四旬作为颤音琴手,录制《我是民谣2022》,听开头叮咚咚的声音

我们这一届是“网络毕业生”,大四上学期过年回家之后,突然发现学校封控了,于是我们只好在线上毕业答辩、拍毕业照。到了六月份,留在学校的物品则由在校生帮忙清空寄过来,可能当时现场比较混乱,我收藏的很多小乐器寄丢了,贺兰山买的埙,尼泊尔的钵,俄罗斯口弦,很心痛……当然最遗憾的还是没有好好地和学校说再见。

▲ 农场生活日常

疫情整个是比较封闭的环境,我则是通过实践和观察,顺藤摸瓜出了一条路。

比如现在的农场,是因为寻谣计划认识的艺术家小龙花,知道了国内的一些艺术书展,进而关注到自然杂志《水象》,了解了一系列和朴门永续、生态艺术、自然建筑有关的内容,其中就有现在住的“原宿自然环保农场”。

由于我自己做音乐嘛,想着如何用可持续材料去搭建一个录音棚,恰好原宿有一期自然建筑工作坊,于是我就去学习并住下了。

我住的土团茶室每月不到2000块,吃住水电等全都包了。这个农场有近200亩,相当于把整个家的格局拉大,动物可多了,鸡鸭马羊猫狗鱼虫,实现了宠物自由。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去砍柴,心情坏的时候,可以去湖里划船。

2022年我写了20多首歌,但还得慢慢筛选修改成一张专辑。焦虑的事情肯定有,觉得自己虚度光阴、词写得不好啦、没有录音棚啦、没钱请乐手录音啦,但是这种情况下我就专注当下,去练琴、去敲架子鼓,焦虑就消失了。

从2020年开始,我每年的生日愿望都是要出一张专辑,如果这个愿望还没有改变,就肯定会有实现的一天。

“一条”发起了问卷征集——经历3年疫情的大学生过得如何?收到近百份回复,许多人遭遇了相似的困境和迷茫,而疫情的时代背景,也给他们带来了内心变化,影响00后一代的个人选择。

▲《我的解放日记》剧照

不少人都曾在封闭中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出路,主要是多和社会接触、积极行动。

许泽慧,99年生,2017级国际贸易

去年疫情封校禁止外出实习,我只好和同学在北京租房住了六个月,获得实习的机会。后来参加了2022年秋招,我幸运拿到了比较满意的offer,但也付出了那六个月的经济成本。行动吧,在有限的选择下,缩短做决策的时间,行动会消灭焦虑。

夏冬,00后,2019级汉语言文学

不上课的时候,去其它城市实习,增加了一对一的沟通交流,找到自己的年龄段的社交圈。

赖老师,2019级数媒

2020年末,我和另外3位同学一起,投入六七千做了一个摄影工作室,经过答辩后成功入驻了学校的创业园。虽然这个工作室在我们毕业后就终止了,但那2年不到的时间里所积累的作品和经验,成为我找到现在这份工作的敲门砖。

▲长沙,湘江边

疫情中念大学的特殊经历,让00后们开始产生了一些深层的心态变化。

李杰,00后,2020级农村区域发展

疫情最难的阶段应该是被封在寝室里将近一个学期。我一直自称是一个比较宅的人,但是当疫情把我困住时,我突然就意识到外部环境特别是自然和人群对我的治愈和重要性。

急切地想去操场散步,去看看运动的人们挥洒汗水,或者是情侣们倾诉爱意,或者去撸一只路边遇到的流浪猫和去看秋天的落叶。一切也许无关紧要的事情,原来在生活中是会治愈我的存在。

是小陈啊,00后,2019级环境设计

可能多少想明白了必要和非必要,活着是必要,生活也是必要。吃饭就能活着,电影、旅行、娱乐、相见、拥抱、赴约……都是必要。热爱生活,及时行乐。

这样的三年,影响了一代年轻人面对未来的选择,大部分问卷回复者变得更追求稳定和确定性,也有人学习平和地面对生活中的失败和变化,珍惜美好事物。

阿良,00后,2022级公共事业管理

越来越渴望稳定,渴望考公务员,或者至少是一份有编制的工作。太害怕失业、被裁员。学历焦虑,不想读研,又因为招聘要求硕士起步,不得不想方设法读研。

是小陈啊,00后,2019级环境设计

曾经想就业本专业,经历动荡的疫情,家里人只想让找一个铁饭碗,催着考教资。

Ky,00后,2019级广播电视编导

我的专业非常注重线下实践,结果全部变成网课。对口的行业发展也不是很景气,我只知道大一说要当艺术家当导演的同学们,都去考公了。

Z, 00后,2019级广告专业

多少做点事,会调整心态,允许自己失落,允许自己成为废物。

唐熙时,00后,2021级国际关系

我自己的变化是,家人、朋友、健康变得更珍贵了。推荐一下《我与地坛》,珍惜身边仅存的美好,免费的空气,父母的爱。

随着逐步放开,生活快速地发生着变化。能感受到00后们渴望享受真正的大学生活,对于微小日常更加珍视,行动和真正做事情的愿望开始强烈起来。

唐熙时,00后,2021级国际关系

想象5年后的自己,是在长沙的街头嗦粉,桌上一定得有瓷醋。

一,00后,2018级数媒

希望我能更加勇敢和自由,不管是精神还是身体上。之前开玩笑和朋友说毕业去澳洲打工摘果子,现在我真的在考虑这个选项。

李杰,00后,2020级农村区域发展

放开之后确实是有看到一些曙光的,想象着自己是不是终于可以在不多的时间里享受真正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借着这股光激励一下自己,并且就业形势也许会明朗起来,带给自己一些希望。

韩佳恒,99年生,2018级建筑学

建筑学是一个很依赖实地调研考察和旅游学习的专业,但是疫情管控,别说出省去看各地的建筑,连出校门去调研都成难事,美术实习、古建测绘等外出实习课程直接改为线上匆匆结束,专业学习变为在学校闭门造车,学习受损不说,专业学习热情被消磨是大。

随着管控解放,趁着去北京考研的机会,我把北京值得看的建筑去看了一圈,本来已死的专业热情忽然又从心底重燃起来。说实话,已经打算转行另寻出路的我,仅仅北京转了这一日,就回心转意,现在已经开始寻找工作和准备毕设,充满动力。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