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龙 | 车企价格战疯狂“割韭菜” 消费者有苦说不出

本文介绍的车型

特邀作者 | 朱玉龙

新浪新闻出品

2023年特斯拉开启了价格战,在这个充满性价比的电车市场里,一场看似美好的电车购买之旅却变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割韭菜”之旅。对于那些怀揣着对新能源汽车的信任和期待的消费者来说,这是一场残酷的背叛。

故事从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开始,小陶是一位热衷于环保的年轻人,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充满信心。她在一家电动车展上看中了一款名为“XX”的电动车,销售员向他保证,这款车的价格是保价的,现在是最优惠的时候,还有一系列优惠和权益。经过一顿忽悠,特别是和前几年碳酸锂涨价的时间点,特别是特斯拉还涨价的状态来看,买还是很划算的。

特斯拉Model 3(配置|询价)

在各种购车,特别是贷款和地方补贴下,小陶欢天喜地签下协议,快速把车开回了家。可是她都没高兴几天,小陶的喜悦很快被现实击碎。没过2个月,随着不断有厂家降价,推出冠军版、荣耀版以后,她发现厂家竟然在不经过任何通知的情况下降价了,并且还增加了一些折扣和礼品,还有各种权益。当初购买时被承诺的终身质保礼包和充电桩,也变成了厂家的免费赠送对象。

感到被欺骗的小陶并不孤单,她发现,与他有着相同遭遇的还有XX车主、XXX车主、XXXX车主等等。这帮韭菜或是因为权益退坡,或是因为厂家发布新款车型而降价,都感到提完新车的自己受到了欺骗和背叛。

为什么承诺不降价的厂家最终还是降价了?这是否意味着他们曾经的承诺只是一场骗局?这些问题让消费者们感到困惑和失望。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情况似乎已成为汽车市场的“常态”。随着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低谷,车企们为了活下去争夺市场份额,都是赤膊上阵不惜采取降价等手段。虽然活下去无可厚非,但这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形象和信誉。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除了担心被降价,“爆雷”问题也让他们胆战心惊。曾经一度看好的新势力威马汽车,在“暴雷”之后,让许多消费者陷入了困境,而2024年走高端化的高合汽车,也突然让员工们都回家,这些事件让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信任受到了严重挑战。

新能源电池包价格下调

2023年到现在,随着碳酸锂价格的下降,产能过剩,厂家开始不断降低价格。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似乎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24年的这一轮价格下降,始于比亚迪把秦系列的A级混动车型,大胆启动肉搏战,混动车型率先发动攻势,逼迫纯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纷纷参与。目前销售数据显示,纯电动车在新能源市场份额降至历史新低,而插电混动和增程式车型开始占据更大份额。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混动车型在价格战中的优势凸显。由于价格战的推进,纯电动车型被迫重新定位,转向争夺15万元以上市场份额。在过去的2023年,中国品牌积极采用插电混动技术替代传统燃油解决方案,尤其在A级车市场上表现突出。

比亚迪杀入8万区间

春节后,价格战再次升级,起售价不断下滑,将竞争压力推至8万元级别。这不仅是对合资品牌的挑战,也对传统燃油车市场和纯电动车领域构成压力。时机对于这场战斗至关重要,春节后的攻势不仅是一场营销操作,更是一个谋定而后发的战略。产品序列的推出需要考虑节奏,对手的动向也必须密切关注。储备订单问题是一张暗牌,对于战局走向具有关键影响。

在这场价格战中,主动权掌握者将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对供应链的掌握变得日益重要,规模效益不仅是结果,更是战略执行的必然。规模较小、资金不足的品牌很可能成为这场战争的牺牲品。战斗仍在继续,最终的胜利者还需时间来验证。

所以24年注定是弱肉食的竞争,将会有一批汽车企业退出市场,甚至我们看到的大品牌也无法从中国市场赚钱继而退出中国汽车市场,电车除了降价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一批企业死掉了,才能让行业形成类似美国和欧洲3-5家企业供应的格局,这时候降价才会结束。

然而,消费者的利益应该成为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厂家应该对承诺负责,而不是将消费者当作“韭菜”割取利润。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困惑的汽车市场里,消费者只能保持警惕,同时呼吁政府和监管部门加强对汽车市场的监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车型

网友点评

    二手车

      查看更多二手车
      还有3个信息需要填写哦~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
      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获取底价

      热门评论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关闭
      文章
      相关推荐
      取消
      取消

      海报生成中

      请稍后

      ...

      长按上图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