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清朝历史上最抠门的皇帝,穿补丁衣服,用素菜劳军

小谭解说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嘉庆的儿子,乾隆的孙子。

清朝历史上最抠门的皇帝,穿补丁衣服,用素菜劳军

在历史上他的评价并不好,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或者说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著名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就发生在道光二十年。

总之,道光在位期间,清朝隐藏的危机尽数爆发,内忧外患日益严重。但是话说回来,道光其实还算是一个不错的皇帝,其人勤于政务,在位期间,也做了不少实事儿,比如整顿吏治,严禁鸦片,平定张格尔叛乱等等。

但是,他毕竟不是什么雄才大略之人,面对工业革命这千年未有之变局,加上清朝小国寡民长久积压问题深种,想要力挽狂澜,谈何容易?

他其实有点像明朝的亡国之君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天下大势所趋,心有余而力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撇开这些历史功过不谈,道光还是一个颇为有趣的人。

就个人品行来说,道光在清朝乃至中国历代帝王中,绝非贪暴、淫逸之君,相反,其“俭德”向为旧史家所津津乐道。

清朝历史上最抠门的皇帝,穿补丁衣服,用素菜劳军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节俭。

和铺张浪费、喜好奢侈的爷爷乾隆皇帝不同,道光皇帝事出了名的节俭,甚至于能用抠门来形容。

“(宣宗)嗣位之初,即颁手谕,首戒声色货利,一切游观玩好,稍涉侈靡之事,禁绝勿为。”

道光当初刚刚继位,便下令裁去后宫嫔妃们的脂粉费用,每年省下上百万银子。

甚至于道光连登基仪式都要省,在我国古代,登基对于每一位皇帝来说,那可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了。所以这样的事情,那可是全国轰动,场面十分宏大。但是凡事也不乏有例外的,那个例外就是我国清朝时期的道光皇帝。

在登基大典的时候,皇宫内肯定是要有歌舞表演,乐队演奏。不仅要有,而且肯定是规模相当宏大,这样才会彰显这个仪式有多么盛大,同时也会衬托自己的身份有多么高贵。

当然我们的道光皇帝也需要场面了。但是他与别人不同的是,他只是要表演乐队和大型乐器出现在现场,而不需要他们演奏。而且这还不算,他还要求有舞女,但是舞女不需要跳舞。

也就是说,他只要摆设,充充样子而已,不用发挥他们实质的功能。

清朝历史上最抠门的皇帝,穿补丁衣服,用素菜劳军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道光帝说了,光人来就行,这样就不用排练了,自然也就省了排练的花费了。

为了省钱,可以说道光皇帝将所有花钱的仪式都直接给取消了。所以说在历史上,道光皇帝的登基大典是最寒酸的。

此外,作为一国之君,道光衣食住行极其的不讲究,甚至于穿衣都带补丁。无论是自己还是妃嫔,他都不允许经常穿戴新衣服,他的常服几乎都是有补丁,他只有一件衣服没有补丁,那就是龙袍。

上行下效,道光如此,底下大臣自然也不敢穿新衣服。

如因为果道光某天看到了有大臣穿了新衣服上朝,他立马就会不高兴,官员们穿的衣服越旧,他反而越喜欢。官员们为了迎合他的“喜好”,纷纷“制作了”很多看起来很旧的衣服。还有很多官员去裁缝铺里用新衣换旧衣,一时间京城裁缝铺的旧衣服价值翻了几倍,这也算是一种比较奇葩的现象了。 颇有些楚王好细腰的味道在里面。

穿衣省就算了,道光吃饭同样也省。

宫中的食材采购需要有一个严格的程序,这些程序虽然能让皇室吃到最安全且质量最好的食物,但是却让某些官员有了盈利的途径。

清朝历史上最抠门的皇帝,穿补丁衣服,用素菜劳军

由于很多的食材采购人员都漏了一些油水,这就导致皇宫中的食材价钱昂贵,道光由于不知道实情,所以他就尽可能的吃便宜点的素菜。

有一日他问军机大臣曹振镛吃了什么早餐,曹振镛说他吃了四个鸡蛋,道光当时就有点不高兴了,一顿四个鸡蛋他都不舍得吃。曹振镛很疑惑啊,不就几个鸡蛋吗?你堂堂皇帝至于吗?

后来他才知道,经过宫里采购的几番转手之后,原本在外面不算值钱的鸡蛋,到宫里已是天价。

曹振镛心里明白,宫中的内务臣有贪污现象,但是他也没去多管闲事,只是告诉道光说自己家中养有母鸡,这些鸡蛋不用花钱就能吃到。道光听了这样的话以后,也赶紧让宫中圈养了一些母鸡,以节约鸡蛋的采购费用。

道光不仅对自己抠门,对底下大臣一样也抠。

帝王御下之术,无非两招,一赏一罚。

罚的时候道光倒是挺狠的,一切严格按照律法来,丝毫不留情。到了赏的时候,他就不一样了,非常的舍不得。

道光八年,大学士长龄率军平定回部张格尔下叛乱。将士凯旋,道光设宴犒劳。

按理说这庆功宴,怎么得丰盛一些吧,可是道光真的抠门。提供的饭菜不但不够丰盛,反而显得非常“寒酸”,所有的官员都没怎么吃东西。

清朝历史上最抠门的皇帝,穿补丁衣服,用素菜劳军

据说一张大桌挤了二十来个人不说,桌上见不着什么大鱼大肉,只有寥寥几盘素食,这叫人如何动筷?

朝堂上是如此,更不要说朝堂之下了。道光的抠门是全方位无死角的抠,连军队的钱他都要省。所以清军在军衔装备,军队训练等等方面都因为没钱而荒废松弛,以至于清军在鸦片战争种,那般的不堪一击。

举个例子,当初平定回乱的钱是怎么来的呢?

《清史稿》记载:“各省绿营兵额内裁百分之二,岁省三十余万,以为回疆兵饷”。

我们通常认为,只要是节俭的皇帝,那都是好皇帝。事实上所谓的节俭是有条件,有目的的节俭。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把省下来的钱,用于需要的地方,不管是军事也好,民生也罢,总之,利于国家即可。

像道光这种,该省的省,不该省的还要省,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这也难怪有大臣发出疑惑,为何乾隆朝奢侈却国库充盈,道光朝节俭却民生疲敝?

“岂愈奢则愈丰,愈俭则愈吝耶”?

很显然,道光没什么眼界,只是着眼于小利而失大局。

蔡东藩评价评价得好:

“徒齐其末,未揣其本,省衣减膳之为,治家有余,治国不足。”

确实如此,治家有余,治国不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