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北半球热浪大联动,高温纪录看到麻木?

石头科普工作室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7月19日又是一个载入史册的一天,在英国,持续不过三年的高温纪录38.7摄氏度(剑桥大学植物园)在这一天被刷新为40.3摄氏度(林肯郡)!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也刷出了自184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恐怖纪录——40.2摄氏度!

百科有关伦敦的气温纪录数据已经刷新,可以看出这次高温与历史平均高温之间有多么悬殊

也许有的小伙伴要问了,“才40度而已,国内长江流域一堆城市都司空见惯!”好像这个气温平平无奇。实际上,即便是国内众所周知的“火炉城市”,气温真正跨过40摄氏度的情况也并不多见,到了靠海的城市如上海、福州,40摄氏度已经可以排进历史纪录。而英国的纬度比黑龙江还要高,气候是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伦敦离海不远,夏季平均气温只有十几度,最高气温的平均值也不过23摄氏度,因此大多数地方根本没有装空调,本次遭遇热浪就成了一场灾难。上周五,英国政府就宣布了紧急状态,第一次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提醒居民不要外出,注意避暑。尽管预警充分,还是有不少人遭遇严重中暑乃至丧生。

此前英国气象办公厅发布的预警信息,英格兰东部直接热成黑色

很多小伙伴可能会觉得奇怪,感觉外面明明都很热了,一些app上面会显示体感温度到了四五十度,为什么天气预报里面的气温才显示35度?还有人提问说,感觉气象台“故意”不报40度的气温,每次高温都只显示38度、39度,实际上可能早都超过40度了。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气象台播报的气温和人们直接感受到的体感温度显然是不一样的。“气温”实际上应该是“地表2米高度处通风百叶箱内自动观测温度数据”,避免太阳直射并且与地表拉开一定距离。因此,气象站记录到的极端气温往往还是需要比较苛刻的条件才能出现,并不是随便拿一支温度计到室外就能量出来的。

百叶箱

实际人体感受到的“体感温度”需要考虑风力、湿度、日照等因素,湿度越大、风力越小、日照越直接(没有云或者树荫等遮挡)的时候,体感温度越高。广东沿海地区最高气温纪录几乎没有超过40度的,但由于极其高的湿度,体感温度仍然能够达到接近50度,与长江流域相近。按照美国大气海洋局的“酷热指数”表格,35摄氏度气温下,50%相对湿度就对应41摄氏度的体感温度,60%湿度就能达到45摄氏度。

上周四葡萄牙的恐怖气温纪录

本次英国遭遇的热浪主要是由一个北大西洋的低涡挤压而成,大量来自北非的干暖空气被“挤”到欧洲,一路冲上了英伦三岛。而在此之前,欧洲大陆国家遭遇的情况更加凶险和持久。南欧国家普遍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主题本来就是干热,处在副热带高压的严密控制之下,西风带稍有波动就能带来自沙漠的干热气团。上周末,葡萄牙和西班牙依次经历了超过45摄氏度的恐怖热浪,来自撒哈拉沙漠的干旱热流轻松引燃了伊比利亚半岛的森林,引发多处山火,甚至威胁到沿途的高速列车。据卫生部门统计,葡萄牙7月7日至17日的热浪过程导致了659例中暑相关的死亡。西班牙在10日至18日之间报告了510例。(来源:abcnews)

山火肆虐伊比利亚半岛(来源:Daily Sabah)

在我国,尽管此前已经经历了几次高温过程,上海还打平了历史高温纪录40.9度,然而真正的盛夏——三伏天才刚刚开始!根据预报,到本周末,整个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基本上都被副热带高压控制,热浪此起彼伏,很多地方都还有机会打破高温纪录。

上海徐家汇7月13日打平149年纪录的高温(来源:中国天气)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高温情况(来源:世界气象组织)

不过,各种极端高温的纪录还不够有代表性。持久的、平均的气温纪录才是更能体现“全球变暖”的证据。早在今年三月、四月时,异常提前、持久和极端的高温就已经在南亚地区肆虐了。巴基斯坦、印度一些地区局地气温屡屡超过40摄氏度,局地甚至达到49.5摄氏度,夜晚的气温也达到30度以上……当地媒体称,这是一个“无春之年”。

据美国大气和海洋管理局统计,2022年6月是历史上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6月,整个上半年的平均气温排名历史第六,几乎可以肯定2022年会进入工业革命以来最热的十年之列。

2022年6月气温异常情况,可见绝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偏高,很多地方出现了历史新高(来源:NOAA)

也许还有人记得,年初汤加火山爆发时,一度出现有关“无夏之年”的讨论。我们也曾发文讨论过火山灰带来的气候效应。如今看来,汤加火山的喷发物显然并没有达到足以让地表降温的数量级,全球气候依然在变暖的道路上稳定前行……

而我们目前的全球变暖,仅仅只是比工业革命开始时高了1.2摄氏度。到本世纪中叶,这个数字就会升到1.5摄氏度,到本世纪末升到2摄氏度,这还是在采取激进措施节能减排的前提下。如果维持现状,到本世纪中叶就能看到2摄氏度的升温了。高温纪录将会越来越常见,以至于成为一种常态。一些地区甚至会因为极端气温而变得不再宜居。

全球变暖指数趋势,到2020年已经达到1.2摄氏度(来源见水印)

因此,碳达峰、碳中和,绝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奖品环节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